都說母親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她的偉大之處到底在哪裏呢?

在中華民族的文化裏,母親偉大的地方可以用兩個故事來總結:一種是《遊子吟》的感情。讀書的時候我們都學過《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現在的我們可能很難體會“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這幾句詩的意義,但“意恐遲遲歸”這個很好理解。

這首詩真的是寫盡了母親對孩子的那種思念,那種愛躍然紙上。更何況作者孟郊當時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然是老年的狀態了,也許也只有經歷歲月侵蝕的人才能寫出這麼感情至深的詩了吧!

真所謂“兒行千里母擔憂”,傳統意義上的母愛,是思念,是擔憂,是心頭肉,這種愛是柔軟的愛,是溫暖的愛。

還有另外一種母愛是“孟母三遷”中孟母的愛。在傳統的觀念中,母親所處的角色是在家洗衣做飯,所以有“男主內女主內”傳統觀念,孩子的教育很少是母親操心的事情,因爲那時的主流文化是“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註定了大部分女性的角色只能是操持家務。沒有知識,便不能很好地教育子女,最多是講講做人的道理。這些因素就更能彰顯孟母的偉大之處。

在那種傳統思想的大環境中,母親獨自一個人撫養孩子,爲了孩子的教育和未來,做到“三次搬家”真的太不容易了。想想,除了要肩負起孩子的生活、教育費用,還能夠決心毅然搬家——僅僅爲了孩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那種眼界,那種魄力,那種用心讓人歎爲觀止。

現如今,各種學區房炒得火熱,起源頭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孟母的身上了,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孟母是我們學區房思想的鼻祖。孟母的這種愛,是剛強的愛,是堅毅的愛,是大愛,這種愛更像男人的愛,剛毅居多,不在柔軟,這種愛顯得更長遠。

在我的記憶力,我母親的愛,屬於後者。母親堅毅的性格,深深地影響到我,所以從小我就養成了獨立自主的性格,形成了不服輸的那種拼勁,目前總是會對我不滿意,總是希望我做得更好,總是喜歡拿村裏幹活厲害的人來激勵我,母親的口頭禪就是“你看那誰誰又勤快又能幹又懂事”,所以我很少被表揚。母親的這種性格,讓我養成了獨立自主的性格,形成了不甘落後的拼勁,這是我後來在事業上最大的依仗。但這種從小養成的堅毅性格,又使我失去了很多美好的東西——沒有享受過被溺愛、被寵着的感覺,剛毅有餘而柔軟不足。所以在很多人說母親要做什麼什麼好喫的等着孩子回去喫,我就體會不到那種被母親捧在手心的感覺。

在每個家庭裏,也許影響孩子最深的要數母親吧,母親的一言一行,母親對孩子的態度和教育,將會像血液一樣永遠流淌在每一個孩子的身體裏面,一輩子都抹不掉。

也許你沒有深刻地思考過母親對你的愛,也許你仍然在默默地享受這母親深沉的愛,那麼,已經長大的你,想想你眼裏的母愛又是什麼樣的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