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湖北省天門市境內的石家河鎮的石家河遺址被發現。該遺址是一處距今約5000年至42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遺址。在大規模的考古勘探中,考古人員們發現了着多重人工堆築的城壕遺蹟。

黃河流域在中華文明孕育中的歷史影響力是無需質疑的。在石家河遺址被發現前,人們一直對長江中游地區的史前文明瞭解的很少。石家河遺址的發現也印證了考古學泰斗蘇秉琦先生有關史前文明的“滿天星斗”的說法。

而在長江文明的第一次浪潮中,石家河文化與位於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則是留在歷史河牀上兩顆最明亮的珍珠,它們各有一座龐大的都邑。石家河遺址還從側面以實物印證了一件事情:大約距今4200年前,大象還活動在中原腹地的江漢平原一帶。

大象是何時退出中原大地的呢?

在石家河遺址的屈家嶺處,曾發現了大量的紅陶動物塑像。數量有幾千件之多。在這些栩栩如生的紅陶動物塑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形似大象的陶塑。如圖。

前些年,一些印度的學者曾以中國古代沒有大象,因而認爲象棋並非起源於中國。而國內國學者方舟子也曾經以中國古代沒有大象,以此推斷象棋不是起源於中國。而石家河遺址陶象的發現正有力駁斥一些國內外學者的說法。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在沒有先進的交通工具的新石器晚期時代,原始先民的活動範圍十分有限,不可能長距離遷徙移動。當時也沒有任何通訊工具可供不同部落之間交換信息,比如,寄個圖片什麼的。這些大象陶塑的製作者,一定是親眼目睹過大象的形象,才能夠塑造出如此逼真傳神的大象形象。

這說明,至少在距今約4300年前長江中游的江漢平原一帶,氣候溼潤,水草豐盛,森林茂密,適宜大象等大型食草動物的繁衍生息。那麼大象是如何從中原大地上消失的呢?

按照伊懋可所著的《大象的退卻:一部中國環境史》一書中的說法,大象從中原大地上消失的一個明顯原因是氣候的變化,中國的北方在公元前1000年後逐漸開始變得寒冷,大象開始不斷向南方遷徙,在公元前700-前200年氣溫又變暖後,遷往南方的大象並沒有返回北方。另一個原因是大象棲息地的破壞,在農業社會經常要砍伐林地與剷平草地,用來獲得更多的土地耕種,毀壞了大象的生存環境;爲保護莊稼不被大象破壞,人們又大量的捕捉大象;還有就是人們爲了獵取獲得象牙和象鼻,大量捕殺大象。這三點是大象是從中原大地上消失的主要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