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簽署,意味着歷經8年談判後,這一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終於誕生。這被譽爲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勝利,簽署的成員國多達15個,包括中、日、韓、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東盟十國。覆蓋的總人口量超過22.7億,GDP總數更是達到26萬億美元,出口總額也達到了5.2萬億美元,這些數據佔全球總量30%。

可喜可賀的不僅僅是市場,還有成員國們的共識,在這全球三分之一的經濟體量裏,彼此還承諾降低關稅、減少標準壁壘、開放市場等政策,總的來說,RCEP是一個高質量且互惠的大型國際自貿協定。相信大家也看到了,這一協議沒有美英法等傳統西方經濟強國的插手,給人一種亞洲人“當家作主”的味道,可以增強亞洲國家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話語權。值得一提的是,在經濟領域扮演重要角色的日本,忙的可不止RCEP一件事。同時還在積極邀請中國加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拉攏我們一起玩,我國也公開表態願意合作。而這一協議簡單理解,可以看作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後的新名字。鑑於中日韓自由貿易區一直沒能推行成功,RCEP的積極運作以及CPTPP的推行,有利於亞太經濟的進一步整合。一向跟着美國混的日本,將貿易重點轉向中方,莫非是要撇除靠山,真心實意和我國合作?

事情沒那麼簡單,先看最近日本在區域問題上的態度,正值美國的政權更迭,按此前的規律,正是需要亞太盟友充當其急先鋒之際,日本心領神會,在外相訪華之際,又釋放出會積極推進“印太戰略”的消息。“當面是人,背後是鬼”的動作層出不窮,你也許會問,這與經濟合作有什麼關係?或許日本真心想要推動CPTPP,這個可能性的確存在,但東京當局真正打的算盤,是將中國當作籌碼,進而刺激美國重返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本質上就是日本設計的專門針對我國的貿易同盟,然後再送給美國讓其實施,試圖形成圍堵之勢。既然如此,日本又爲何邀約我國加入CPTPP,是什麼促使其做個兩面派?

若以二戰往事來論,美日可是“你炸我珍珠港,我毀你廣島長崎”的仇敵,但就亞太以及印太戰略來說,美日又是“你幫我盯住某國,我送(賣)你武器裝備”的盟友關係。更重要的是,日本的發展離不開美國。美日的關係,得從1850年說起,那一年兩國建立了貿易關係,中途出現了不愉快,但很快兩國基於共識夠多,再一次恢復友好往來。如今,美國是日本商品最大的出口目的地、美日互爲彼此最大投資國,且日本商業在美國佈局甚廣,爲美國創造就業機會的同時(超過其他印太國家),也擴大了日本企業在美國的影響力,日本對美投資甚至比在歐盟28國的投資多出1000億美元,投資如此巨大,自然也希望回報大,可以說,日本在全球經濟佈局,美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日本多年跟隨美國,撈到的好處更是不少。就連美國打仗,日本也能跟這大賺一波。原本日本在美國的佔領下,實行了戰後改革,該國的財閥被解散,雖然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但體制運行需要大量資金注入,而戰後日本內部混亂不堪,幾乎全民都在廢墟中掙扎,當局和民間都拿不出錢,美國倒是有經濟實力可以提供援助,可當時美日互相敵視,美國沒理由給仇人送錢。直到半島戰爭爆發,纔給了日本蕭條經濟復甦的可能性。1950年6月25日,戰爭打響,一度讓附近的日本慌張不已,畢竟剛剛戰敗的日本,還沒有底氣介入新的戰爭。但很快,日本人就意識到了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自己完全可以趁鄰國落難之際大發橫財。

半島發生的戰火,日本是美國重要的跳板,因爲日本和半島距離相近,因此成爲美軍的前沿基地,同時還兼顧兵工廠和後勤保障基地,比起本土製造軍備再運輸前來,採取就近原則利用日本是美軍的最佳選擇。隨即日本軍工業開始爲美軍服務,當時打朝鮮,美國的彈藥物資和後勤補給,基本都是從日本進口。因爲前線需求,美國允許日本恢復軍工業,提供技術和設備,甚至將原本用於戰後賠償的850座軍工企業交還日本,讓其生產軍火。戰爭爆發僅僅兩個月,日本就向前線美軍交貨3000枚反坦克地雷,在戰爭期間,日本僅在軍用物資方面就收入了10億美元,在那段時間,日本可以不受限制的生產武器彈藥、飛機艦艇,若再算上其他需求,日本在這場戰爭中獲利超過36億美元。大量的緊急訂單出現,帶動了日本的工廠、交通運輸業甚至農業、服務業的發展,讓垂死的經濟得到一絲滋潤,進而起死回生,讓二戰後的日本快速回血。

但近些年日本經濟的增強態勢大不如前,歐美那邊的態度又模棱兩可,甚至還曾打壓日本經濟。上世紀六十年代,日本的經濟迎來高速增長,一度被稱爲戰後的經濟奇蹟。最鼎盛的時期,當時的西方媒體報道,日本一個小國的經濟總量竟然達到了美國的70%,美國隨即聯手英、法、德組成G4集團,逼迫日本簽訂《廣場協定》,促使日元大幅度開始升值。再利用反傾銷規則,瘋狂打擊日本對美國和歐洲的出口。逼迫東京當局移除對美國產品的貿易壁壘,進而開放了電子、醫療等重要的市場,同時又逼迫日本限制對美國出口,讓其擴大從美國進口。最後美國又以貿易調查法案爲藉口,指責日企涉嫌不正當的競爭活動,以此啓動對日企的調查,進而展開對日本的貿易報復。可見《廣場協議》一度讓日本一蹶不振,新仇舊恨作用下,日本早就埋下仇恨的種子,只是表面不說破而已。都被逼到這份上了,日本也只能妥協,畢竟駐日美軍來了就沒打算離開,日本反正也沒啥主權可言,但好處是,隨之而來的戰略武器,可以讓日本面對區域強敵時更有底氣,且美日同盟也是日本在國際發展的外交基礎。正是基於美日之間的矛盾關係,日本在討好美國的同時,也要防止被美國一直掐住脖子,更何況日本無法拒絕中國市場,因而纔對華轉變態度。

目前美國市場已經飽和,日本商品無法保證銷路,而中國市場卻在不斷壯大,並且在中美的貿易衝突中,日本還能趁機搶佔美國放棄的市場。因此東京當局想要推動中日經濟合作,推動更多日本商品銷往中國市場,如果說日本的過去離不開美國,那日本的未來發現也無法遠離中國,所以兩邊討好是最佳選擇。但出於歷史原因和某些區域陰謀,日本對我國又帶有提防情緒,處於既想佔便宜又不想我國強大的態度。於是就設計TPP讓美國來實施,讓中美鬥個頭破血流,它再從中漁翁收利。這樣的例子有很多,例如華爲事件,日本半導體等,都是中美各自受傷,日本卻謀得大利益。在日本的計劃中,中美不和是關鍵,這樣既能遲緩我國復興腳步,又能加速美國衰落,它便可以更快擺脫美國控制的同時,防止受中國的影響,藉此機會重新崛起成爲大國。所以日本既要拉攏我國也離不開美國。好了今天的節目到此爲止,下期節目再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