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8月。毛澤東給自己的歷史老師黎錦熙寫了一封很長很長的信。愚意所謂本源者,倡學而已矣。惟學如基礎,今人無學,故基礎不厚,時懼傾圮。欲動天下者,當動天下之心,而不徒在顯見之跡,動其心者,當具有大本大源。今日變法,俱從枝節入手,如議會、憲法、總統、內閣、軍事、實業、教育,一切皆枝節也。枝節亦不可少,惟此等枝節,必有本源。

這一年,年少的毛澤東親眼目睹各地軍閥割據。

此時,清王朝已經滅亡五年。

無數的百姓曾經爲此歡欣鼓舞,剪辮歡慶新時代的到來。

人們不知道的是,封建餘毒仍舊殘存不滅。

各地軍閥你方唱罷我登場,留下一段又一段的傳說。

毛澤東的這句“欲動天下者,當動天下之心”猛然點醒了自己的歷史老師黎錦熙。

圖 黎錦熙

1890年,2月2日。

黎錦熙出生在清朝一個官宦家庭中,他的父親黎培鑾是一名清朝貢生。

什麼是貢生呢?

咱們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當時清王朝各府、州、縣舉薦到國子監的學生。

它的概念和我們今天聽到的保送北清有一點點的類似。

貢生說白了就是朝廷給當朝官員子弟的一種攀登名校的快捷途徑,有了這重身份,從國子監畢業的學生就能夠一腳踏入官場。

和衆多官宦公子哥不同的是,他不是一個喫啥啥不剩,幹啥啥不行的少年。

黎錦熙從小就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學習熱情。

學啥啥行,幹啥啥強。

這纔是黎錦熙的真正實力。

作詩、繪畫、篆刻、音樂成爲他年少時光的最愛。

15歲,黎錦熙順利考中秀才。

17歲,黎錦熙又考入湖南優級師範史地部

年少時期對於讀書的那份癡愛,終究沒有讓他變成一個普通人。

在學校的史地部學習三年之後,黎錦熙順利畢業。

畢業這一年,他的成績位列全校第一。

圖 | 黎錦熙

這一年,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隨即滅亡。

黎錦熙宛如湖南教育界的時代先鋒,開始嘗試爲新時代的教育貢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

1914年,黎錦熙進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擔任歷史教員。

而此時,毛澤東剛剛進入這所學校不久。

黎錦熙是個典型的教育革新派,他不僅倡導新式教育,還積極投身於湖南當地的新聞報刊中。

在進入湖南師範的第一年,黎錦熙便和楊昌濟等人着手創辦宏文圖書編譯社,負責編寫湖南中小學教材。

爲了方便工作,這羣人又合力租下李氏芋園

圖 | 李氏芋園

這塊地方成爲黎錦熙、楊昌濟等人新的辦公場地,也成爲毛澤東和黎錦熙初識的地方。

這羣積極踐行教育革新的先驅,又在芋園組建哲學研究小組,主要用於介紹先進刊物,討論讀書心得。

年少的毛澤東此時還不會想到,黎錦熙會怎樣影響自己年少的命運軌跡。

他此時擔心的是如何填飽肚子。

因爲就讀師範學校,毛澤東的父親直接斷了他的經濟來源。

學校雖然免學費,但衣食住行仍舊需要花費一筆錢,毛澤東只能省喫儉用,艱難度日求學。

大家所看到的毛澤東總是穿着一身褪色的衣服,上面有着密密麻麻的補丁。

他沒辦法改變自己的服裝,更多時候,他都將精力投入到了讀書中。

當然,這些書必須是他感興趣的書。

很快,黎錦熙主編的《公言》雜誌,成爲了他的最愛。

這上面關於國內時局、國外戰爭的分析,引起毛澤東的極大興趣。

他開始嘗試性的打聽這位老師的住處。

1919年,4月。

毛澤東終於在李氏芋園見到了黎錦熙。

那時候,毛澤東心中滋生的念想不是逃學就是棄學。

“有用之身,寶貴之時日,逐漸催落, 以衰以逝,心中實大悲傷。”

這段時期,可能是毛澤東一生中最爲迷茫的一段時期。

他不知道讀書能夠給他帶來怎樣的改變。

年少時期的迷茫如同噩夢一般糾纏的他。

當時整個學期的課程有三十多門,毛澤東因爲情緒上的巨大波動,對於他極其討厭的數學,更是直接選擇了放棄。

他的數學成績常常不及格。

數學老師王立庵對此十分的着急,他知道毛澤東不是差學生,他的歷史、國文成績一向很好。

他不希望這麼好的苗子,因爲數學一個科目毀掉。

他特意找來毛澤東,苦心勸誡毛澤東,一定要好好學習數學。

你其他學科雖然很好,但是數學也一定要重視。

毛澤東開始和數學老師王立庵進行一場扯皮大賽。

毛澤東始終覺得學習一些無足輕重的課程,實在是浪費自己的大好青春。

王立庵繼續勸說毛澤東。

毛澤東實在沒辦法,反手說了一個更加直接的藉口:

我年齡大了,學不進去!

這一年,毛澤東才年僅22歲。

圖 | 毛澤東

年少叛逆,幸遇良師。

毛澤東自從李氏芋園拜訪過黎錦熙之後,他的思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黎錦熙的出現不僅改變了毛澤東對於讀書的看望,也讓他放棄了棄學的念頭。

毛澤東對於讀書的看法,一項只看自己喜歡的,其餘的一概不喜歡。

他在一生目標永遠都很明確,在讀書這件事情上也一樣。

黎錦熙對於毛澤東最大的影響,便是教會了毛澤東怎麼去讀書。

可能很多人會問,讀書這玩意兒需要有人教嗎?

需要。

具體怎麼做?

簡單來說只有八個字:

“通爲專之基,新爲舊之基。”

不能忽視基礎,學識的積累要由面精煉到具體的點。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讀中國歷史,你至少要先知道中國有夏商周秦漢、唐宋元明清十大主流王朝,瞭解到這些面的分佈,你才能嘗試細化到具體哪一個朝代再去深入瞭解。

本末倒置的例子,屢見不鮮。

中國貫穿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歷代的封建君王有一個很明顯的通病,他們大多喜歡圈民。

何爲圈民?

----你只能在固定的範圍內活動。

如果你出生在山村,那麼一輩子的宿命就是看一眼村莊的繁華,目光所及,星空最遠。

固定的區域,固定的居民。

這樣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夠讓大家形成一個固定的思維。

世界很小,小到只有方寸之地。

可能你覺得不可能,人可能有這麼蠢。

但是你要明白,古代王朝沒有手機之類的通訊工具,所有的刊印物全部掌握在國家的手中,民間擅自刊印讀物,是爲大罪。

民間的百姓,對於區域之內能夠形成完整的認知已經不易。

這種圈民且強化愚民的政策到了朱元璋時期達到大成。

他爲何要選擇圈民?

因爲朱元璋在年輕的時候,因爲貧窮一路乞討,遊走過很多地方。

他突然發現,原來的外面的世界竟然如此精彩,簡直大有作爲。

所以,成爲帝王之後的朱元璋,堅定不移的推行圈民政策,一定不能讓黎民百姓太過的接觸外面的花花世界。

一直到了清朝末年,這種影響一直存在。

那時候,普天之下的百姓一直覺得我泱泱天朝爲世間獨有。

他們所能夠看到的永遠都是方寸之內的紛繁世界。

直到列強入侵,他們一直還以爲這羣人是哪裏冒出來的鬼,還給他們一個黯然銷魂的稱號:

---洋鬼子。

圖 | 清朝百姓和洋人的照片

所以,以面帶點的讀書方式,在幫助你塑造宏大世界觀的同時,還能讓你徹底瞭解自己所處的世界。

黎錦熙積極倡導的新式教育,其真正的目的就是想要改革湖南教育弊端,徹底革新教育。

毛澤東的讀書方法,完美的契合了他的教育理念反偏差。

毛澤東成爲黎錦熙革新教育受益的第一人。

多年以後,我們在毛澤東的身上,看到了多重的身份標籤。

---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詩人、收藏家。

那時候,作爲叛逆少年的毛澤東最喜歡的讀古文、古典經籍。

對於這兩大類的作品,表現出了近似癲狂的態度。

在認識黎錦熙之後,毛澤東在湖南師範所涉獵的內容有龐雜到了讓人歎爲觀止的地步。

言學、文字學、詞典學、語法學、修辭學、教育學、目錄學、方誌學、佛學諸此等等。

後來他行軍打仗,方誌學給他的帶來的便利顯而易見。

曾經讓他討厭的數學課,他也選擇乖乖到王立庵的家中補習,嘗試改變自己的偏科問題。

年少時期對於數學的叛逆,似乎在那一瞬間得到治癒。

儒雅少年,心中始終藏有大夢。

李氏芋園中,毛澤東得到恩師黎錦熙的分外照顧。

他從毛澤東的身上,看到了真正的新時代青年。

他的眼睛裏,到處都閃爍着理想的光芒。

仔細望去,那時渴望救國救民,當動天下之心的希望之光。

圖| 找到了一張稀有照片,這張照片你們應該很少見過~

黎錦熙看到毛澤東穿着一身破舊的衣服,他並沒有用金錢幫忙毛澤東。

因爲他知道,年輕人最在乎臉面。

如果給錢,可能適得其反。

他讓毛澤東主動加入到他們主編的《湖南公報》刊物印發中,毛澤東負責一些文稿的抄寫,而黎錦熙則會給予他一定的報酬。

初遇良師,如此貼心。

毛澤東閒暇的時候,總會去拜訪黎錦熙。

在李氏芋園短短四個月內,毛澤東拜訪黎錦熙二十多次。

1915年,9月。

黎錦熙離開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前往北京任職。

留在學校裏的毛澤東不斷寫信給黎錦熙,感慨知己難求。

對於他而言,黎錦熙不只是他的老師,更像是自己的兄長。

因爲黎錦熙的年齡僅比他大三歲。

1917年,8月。

毛澤東給老師黎錦熙寫了一封很長的書信:

邵西先生閣下:省城一面,幾回欲通音問,懶惰未果。近日以來,頗多雜思,四無親人,莫可與語。弟自得閣下,如嬰兒之得慈母。蓋舉世昏昏,皆是斫我心靈,喪我志氣,無一可與商量學問,言天下國家之大計,成全道德,適當於立身處世之道。自慟幼年失學而又日愁父師。人誰不思上進?當其求塗不得,歧路彷徨,其苦有不可勝言者,蓋人當幼少全苦境也。今年暑假回家一省,來城略住,漫遊寧鄉、安化、益陽、沅江諸縣,稍爲變動空氣,鍛鍊筋骨。昨十六日回省,二十日入校,二十二日開學,明日開講。乘暇作此信,將胸中所見,陳求指答,幸垂察焉。...然擬學顏子之簞瓢與範公之畫粥,冀可勉強支持也。閣下於此,不知贊否若何?又閣下於自己進修之籌畫,願示規模,作我楷法。思深言長,聊欲盡意,不覺其瑣。鄉弟澤東謹上八月二十三日

這封信十分的長,是毛澤東年少時期所寫最長的一封書信。

信裏面具體寫了啥?

大多都是年輕人對於未來的迷茫,對於身邊缺少朋友的孤獨感。

傷春悲秋本就是所有少年心中最爲明顯的特徵。

只不過,此時毛澤東的心中多了一分憂國憂民的小心思。

用更簡單的話來說,毛澤東想告訴自己的老師:

我又開學了,很孤獨!你趕緊回來吧,咱哥倆嘮嘮!

1918年,8月。

毛澤東從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畢業。

圖 | 毛澤東

畢業之後的毛澤東,在革命浪潮的裹挾下,一路狂飆奔襲。

他積極參加老家湖南地區的革命運動,也開始爲了革命運動四處奔波。

他曾兩次前往北京,在北京的黎錦熙老師,成爲他最想見到的那個人。

毛澤東剛剛抵達北京時,楊昌濟託人安排他到北大圖書館任職。

此時的他,還算有一筆不少的收入,可他的這筆錢仍舊用於購買大量的書籍刊物。

生活的拮据,讓他開始質疑人生的意義。

任何時候,北漂對於年輕人而言都是十分的殘酷。

毛澤東也一樣。

他不僅是一位追夢的少年,還是一個爲了生活勞苦奔波的人。

年少迷茫之際,同樣又是自己的恩師黎錦熙幫他度過了難關。

黎錦熙在北京熱情的招待了毛澤東。

他會在家裏置辦可口的飯菜,讓在異地工作的毛澤東感受一下家庭的溫暖。

他還會故意將“大炮臺”香菸裝滿鐵筒,滿足一下學生的小愛好。

香菸點燃,菸頭上的點點星火緩緩蔓延,一如毛澤東十二年後的夢想一樣。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圖 | 1920年時的毛澤東

1920年,2月。

毛澤東在黎錦熙的家中,留下他記憶最深的一次年夜飯。

熱騰騰的餃子面前,他們兩人侃侃而談。

他們不知道,這是他們漫長人生歲月裏,最珍貴的一次年夜晚。

這一年,毛澤東離開北京,回到了長沙。

這是他革命征程的真正開始,毛澤東開始爬雪山、過草地,走過了兩萬五千裏的漫長路程。

毛澤東帶領這羣核心骨幹,活脫脫從三十而立的年輕人,變成了一羣中年人。

陝北的歲月裏,他們的生存空間被壓線壓縮。

窯洞似乎成爲了他們最後生存的空間。

所幸,一切的努力沒有白費。

這羣人終於在陝北站穩了腳跟。

而毛澤東離開的那座城市,成爲他心中最大的期許。

他想去那座城市,看看曾經的老師,也回憶一下年少的那段時光。

圖 | 哎!那段真的真的很窮苦的時期

這座城市裏曾留下了他許多的記憶。

這裏不僅是他第一次工作的地方,還有他的恩師,以及他的第一段愛情。

故人別離,整整29年。

他們老師黎錦熙的聯繫被戰爭無情割裂。

毛澤東更不會想到,重回北京城,他竟然還能夠再次見到恩師黎錦熙。

1949年,解放戰爭結束,毛澤東進入中南海。

京城闊別29年,毛澤東重回京城。

他在北京呆的時間不算太長,卻留下了不少記憶。

來到北京沒幾天,毛澤東收到了時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湯藻貞的祝賀信。

他馬上給湯藻貞回信,得知他的恩師黎錦熙也同樣在北京師範大學。

毛澤東難掩激動,安排好時間後,準備親自去見一見自己的恩師。

圖 | 毛澤東

飯桌落座時,毛澤東親手扶着黎錦熙,讓自己的老師坐上座。

黎錦熙推遲,堅決不坐。

毛澤東再三勸說,這些人中您最年長,理應您上座。

黎錦熙最終選擇落座。

開飯後,毛澤東主動給自己的恩師黎錦熙敬酒,祝賀這次難得的會面。

這一天,曾經年少的故事,果真成爲他們飯桌上最好的下酒菜。

飯桌上,黎錦熙說出了一件讓毛澤東驚訝的事情。

---他們年少時期交往時的六封書信,黎錦熙一直保存。

毛澤東聽到這個消息,不禁感慨曾經的那段歲月,也感慨和平的來之不易。

那是一段你我難以想象的艱難歲月。

山河破碎,民生凋敝。

無數百姓被戰亂裹挾,或成爲棋子,或成爲棄子。

晚年時,黎錦熙將一生大多藏書都捐給了圖書館。

臨終時,他又將和毛澤東往來的那六封書信,捐贈給了博物館。

這些書信中,力透紙背的濃墨下,曾經藏下了一個少年最初的理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