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陵都有哪些防盜手段?層出不窮的花樣令盜賊也是頭疼不已

衆所周知,古代達官貴人們流行厚葬,尤其是帝王陵就更加不得了,不僅陪葬品豐厚,規模更是超出很多人的想象,當然,爲了防止盜墓賊,帝王陵也會做出很多防盜手段,比如最著名的秦始皇陵,就是以今天的科技手段都無法打開其大門,可見其保護措施之強。

雖然像秦始皇陵這樣的帝王陵並不多見,但爲了防止陵墓被盜,帝王們自然也會設計出各種反盜墓賊的機關暗器,保證這些盜墓賊有去無回,層出不窮的花樣令盜賊們也是頭疼不已。

古代人常使用的毒物是水銀,在秦、漢及之前的陵寢中,使用水銀的記錄較多,齊桓公墓內便置有水銀池,水銀蒸發形成的毒氣,給盜墓者製造了很大的麻煩,置水銀在陵墓中,最著名的自然就是秦始皇陵了。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以水銀爲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其陵使用的水銀量驚人,注滿了陵內的整個地層,形成了一個可怕的地下毒河,試想,在密封空間內,如果有盜墓者侵入,誰還能活着走出來?

此外,古墓中的屍毒、毒氣也讓盜墓們賊心驚肉跳,至於說這些屍毒、毒氣到底是古人有意放置,還是後天形成的?至今在考古界還有着不小的爭議,據說古人在臨終前幾日,知自己壽限到了,往往會服食丹砂一類的東西,以保證死後屍體久放不腐。

服食丹砂還有一個原因,包括帝王在內的古人迷 信增壽一類的不老藥,丹砂、不老藥這些藥中,都含有水銀一類的有毒物質,累積在體內、骨骼間,時間久了肯定要散發出來,客觀上也就形成了“屍毒”。

而在所有的反盜墓手段中,最爲神祕的是“伏弩”,弩即是箭,伏弩,就是暗設在陵墓死穴處,也就是盜墓者必經之地,可以自動發射利箭的一種反盜集機械裝置,機弩,即裝機械的弓,伏弩一般只有帝王陵一類的高等陵寢纔會使用,秦始皇的陵墓就有“伏弩”。

在《中國史稿》中有這樣的描述:“爲了防止後人挖掘他的墳墓,秦始皇命令工匠裝置了許多機弩,以射殺企圖進入墓道的人。”曹操的高陵內傳說也設有機關,但此說不見於正史。

除了伏弩和機弩以外,在墓穴中置放的殺人兵器中,還有一種“懸劍”,但是,這兩樣東西的反盜謄原理都差不多,在被盜的名人陵墓之中,唐朝風水大師袁天罡的墓裏就有“懸劍”。

據當地傳言,附近李家坡盜墓者李某將袁墓打開後,盜走了墓內的陪葬物金箍金劍和二十餘件金具,更有一劍懸於墓頂,有二人因以利刃擊砍劍之強,落水而死,後將屍體撈出,屍身均被利尖穿爛,從此,雖人皆知墓中有寶物,然無敢往取者。

還有一種防盜手段叫做疑冢,其有一個考古名詞,叫“虛冢”,虛冢,是祕葬方式的一種,又稱假墳、虛墓、虛葬、潛葬、潛埋,說白了,就是造若干假墓穴,而將真屍葬地隱匿起來,傳說中最著名的虛冢,當數孔仲尼的弟子爲其設的五座虛墓。

晚清文人俞樾著《茶香室叢鈔》引《東家雜記》稱,當年孔子的墳西側有五座假墳,都是石頭砌成的,這些墳都是他的弟子爲他造的,目的是防止後人盜掘,不過,儘管古代帝王陵防盜手段嚴密,但依然有大量墓葬被盜,導致很多珍貴的文物從此下落不明,實在是令人遺憾不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