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讀明朝末年的歷史時,我們總會感受到一種很複雜的感覺,有疑惑、有憤怒、有遺憾,還有許多說不出的感覺。很多歷史我們從今天來看似乎顯得是那麼的難以理解,尤其是當明朝在面對關外的清軍以及關內的農民起義軍時,明明早期都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卻始終無法將關內關外的這兩大威脅徹底解除,而明朝內部的矛盾卻越來越大,從而讓關外的清軍和關內的起義軍不斷坐大,最終使自己徹底走向了毀滅。

而晚明督師孫傳庭的命運,正是這段令人深感複雜的明朝覆滅史的一段縮影。孫傳庭萬曆末年通過科舉考中進士,在天啓年間進入了北京任職,但兩年後就因爲不滿於魏忠賢的專權,於是便辭官歸家。孫傳庭的早期經歷可以說是標準的文官的表現,但他不會想到他下一次登上政治舞臺時,將成爲一位肩負着明朝生死存亡的將領。

崇禎八年(1635),闊別政壇已久的孫傳庭又回到了北京。而第二年,他便主動請纓前往陝西擔任陝西巡撫,到前線去抗擊愈演愈烈的農民起義。當時的起義軍雖然多次被明軍擊敗,但就是無法徹底剿滅,而且經常投降後又再次反叛,鎮壓農民起義的局勢並不明朗。

就在孫傳庭復出政壇的那一年,以闖王高迎祥、張獻忠等人爲代表的農民起義軍實現了會師,確定了分兵四處攻戰的戰略,並攻取了明王朝祖地鳳陽,掘了明王朝的祖墳,還焚燒了朱元璋曾經出家的皇覺寺,這使得明王朝顏面盡失。

孫傳庭在這種情況下到了陝西就職,他迅速組建了一支軍隊,號稱“秦軍”。這時,高迎祥的起義軍在與新任五省總督盧象升作戰時遭遇慘敗,只能選擇轉戰陝西,希望奪取西安。而鎮守陝西的孫傳庭料到了高迎祥會試圖從子午谷偷襲西安,便以逸待勞埋伏下來,結果高迎祥果然如孫傳庭所料,扎進了埋伏圈,兵敗被俘,被送到了北京處死。

孫傳庭此戰一舉成名,之後孫傳庭再接再厲率領着自己屬下的秦軍和其他明軍協同作戰,此時的明軍由於兵力佔有絕對優勢,起義軍被不斷擊敗,關中地區的局勢得以平定。高迎祥兵敗而死後,李自成繼任了闖王的位置,繼續作戰,但由於明朝此時採取限制起義軍的流動範圍,並各個擊破的戰略。李自成也無法避免地遭到了針對,被洪承疇和孫傳庭的合力圍剿加埋伏的打擊下,李自成損失慘重,幾乎全軍覆沒,只剩下十八騎與自己一同突圍而出。

此時的孫傳庭可以說是風光無限,但他不會想到,此時被自己剿殺得如同喪家之犬的李自成,將會在五年後將自己擊敗,而自己將會喪命在他的手上,屍骨無存。爲什麼短短五年的時間,孫傳庭就敵不過李自成了呢?

這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第一個原因就是,關外的清軍再次繞道進入了長城以南,這使得明王朝的注意力被立馬轉移到了防備清軍的進攻上,因爲北京離清軍實在太近了。於是,在剿滅農民起義軍中立下大功的盧象升、洪承疇、孫傳庭等人都被徵召到北京來防守清軍的攻勢。這給予了李自成喘息的機會,使他可以藉機恢復實力。

而孫傳庭到了北京之後卻被沒能發揮出作用也是原因之一。因爲他與主張與清軍議和的兵部尚書楊嗣昌意見相左,加上崇禎帝對於孫傳庭的不待見,導致孫傳庭一直悶悶不樂。之後又因爲朝廷調自己總督保定、山東、河南的軍務一事被楊嗣昌阻撓,孫傳庭憤怒無法排遣,於是借生病的藉口準備回鄉。

結果這倒是給楊嗣昌抓到了機會,他向崇禎帝表示孫傳庭在此危難之際引病還鄉,是在推脫責任。這使得本來就因爲各種事情焦頭爛額的崇禎帝氣不打一處來,自己在這裏忙得要死,你孫傳庭居然準備跑路。於是直接將孫傳庭貶爲庶民,這還不解氣,還將孫傳庭關入了大牢,這一關就是三年。

而這三年時間裏,李自成卻並沒有閒着,他被孫傳庭擊敗後,逃到了陝西東南的商洛山中,在那裏他獲得了喘息並娶妻生子。李自成被擊敗的第二年,原本已經投降明朝的張獻忠再次反叛,李自成也乘此機會從商洛山殺出,此時的他已經又再次獲得了數千人的兵力。又過了一年,也就是崇禎十三年(1640),李自成趁明軍的注意力都在關外清軍和關內張獻忠大好時機,轉戰河南。

河南此時正因爲饑荒而饑民遍地,李自成當機立斷選擇打開糧倉而賑濟災民。對於封建時期的饑民來說,誰能讓自己喫飽飯,誰才真正具有政治合法性,於是遠近的饑民聽說李自成開倉放糧的消息後,都帶着鋤頭前去投奔他,日夜不絕,聲勢越發浩大,幾成燎原之勢。李自成的軍隊迅速由幾千發展到數萬。

又過了一年,李自成這次攻克了河南重鎮洛陽,曾經被萬曆皇帝百般寵愛甚至想要立爲太子的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殺掉了。李自成甚至還把福王的肉與鹿肉同燉做了一頓所謂“福祿宴”,與將士同享。之後李自成還將當地富商的金銀財寶以及糧食等物資全都拿來賑濟饑民。此舉讓李自成徹底打開了局面,擁兵達到數十萬之衆。

崇禎帝沒想到短短三年的時間裏,李自成的勢力居然發展到了這種程度。而李自成此時已經將河南另一重鎮開封圍住了,開封危在旦夕。不得已,爲了救急的崇禎帝想起了曾經擊敗過李自成,如今被自己關在大牢裏的孫傳庭。崇禎十五年(1642),孫傳庭被釋放出獄,還沒來得及休整,便被崇禎帝命令帶兵火速馳援開封。

但由於局勢瞬息萬變,明將左良玉的攻擊使得李自成放棄了圍攻開封轉而攻擊左良玉,而當陝西三邊總督汪喬年前去支援左良玉偷襲襄城時,由於部下的逃跑以及左良玉的接應不力,導致汪喬年被俘戰死。於是孫傳庭又被派往了陝西,這個他最初投身軍伍的地方。但還沒等孫傳庭重新經略陝西,李自成又包圍開封,崇禎帝於是又急令孫傳庭出關前去救援開封。

孫傳庭此時剛剛到陝西才幾個月,雖然有了一定資本,但根本還沒有達到和起義軍硬碰硬的程度,但由於崇禎帝的不斷催促,孫傳庭不得不帶着才招募不久的新兵前往河南救援開封。因爲自己一方兵力處於劣勢,孫傳庭選擇祕密行軍偷襲起義軍,打起義軍一個措手不及。孫傳庭的初期謀劃得到了成功,明軍通過誘敵深入獲得了一定戰果,但因爲天氣原因未能擴大戰果,並且沒有獲得休整時間。

因爲起義軍人多勢衆,小小的一次戰敗對起義軍並沒有造成毀滅性的影響,起義軍迅速組織主力部隊殺到。在兵力的絕對劣勢以及人困馬乏的情況下,明軍大敗,孫傳庭只能帶領殘兵逃回陝西。此戰孫傳庭不僅沒有在李自成手上討到好處,反而損失慘重。

撤軍回到陝西的孫傳庭意識到雙方在實力上的差距,於是大力擴充軍力,同時發展生產,陝西的明軍在大半年的時間裏得到了明顯的壯大。但崇禎帝對於剿滅起義軍的急迫心情,使得他不斷催促孫傳庭出兵,並且不斷將山西、湖北、貴州甚至江南江北的軍務全都交給孫傳庭,並改稱其爲督師,並升任兵部尚書。孫傳庭無奈之下,選擇出關作戰。

但由於戰線過長,導致明軍不能及時獲得有效的補給,在加上連續作戰以及天氣等原因,明軍的士氣逐漸低落下去,開始出現了逃兵。再加上起義軍乘機切斷了明軍的糧道。孫傳庭只能親自率兵前去打通糧道,並留下河南總兵程永福留守,結果明軍內部產生了猜忌,方寸大亂,原本的部署全都打亂。

被起義軍攆到了汝州的明軍終於回過神來,雙方展開決戰。原本明軍勢如破竹連續擊破起義軍三重戰陣,在第四重戰陣與起義軍的精銳陷入了僵持,而當明軍這邊的火車營潰敗後,明軍的潰敗如同多米諾骨牌一般,局勢變成了單方面的屠殺。李自成這次沒有給孫傳庭再來一次的機會,他派兵足足追殺了明軍四百餘里。最後攻破了潼關,孫傳庭在撤退的途中戰死,最終屍骨無存。

孫傳庭死後,大明王朝在關內已經再也沒有能夠鎮壓起義軍的力量,明朝已經是大廈將傾,孫傳庭死後一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王朝敗亡。孫傳庭的命運堪稱明王朝晚景的縮影,在剛愎自用的皇帝的瞎指揮下、在朝廷官員的內鬥中、在起義軍和清軍內外交困下,曾經戰無不勝孫傳庭最終戰死,而明王朝也隨之而亡。難怪會有“傳庭死,而明亡矣”的說法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