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人才者得天下”這句話在每一個歷史變革的時期都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在春秋戰國時期更是如此,齊得管仲而富強,魏因李俚而稱霸,秦有商鞅讓歷史銘記,燕因樂毅而天下側目。每一位世出的大才都改變着歷史的進程,每一個諸侯國也都以擁有的人才數量來評定該國的發展潛力。在戰國時期的魏國,因爲李俚變法,國力強盛,稱霸數十年,人才也都開始湧向魏國,可是就在魏惠王時期,就有數位大才出走他國,每一位都在他國擁有崇高的地位,那魏國沒有留下的大才有哪些呢?

先來看看魏惠王沒有留下的第一位大才——衛鞅。衛鞅是衛國人,但是在魏國待的時間很長,從少年到成年基本上都是在魏國,算是半個魏國人了,而且一直都在公叔痤府上擔任中庶子一職。公叔痤在少梁一戰戰敗後,向魏惠王推薦了衛鞅,只可惜這個時候衛鞅名氣太小,對於推薦衛鞅爲相國,魏惠王壓根兒就看不上,所以公叔痤要求不用則殺之並未得到實施,以致衛鞅入秦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商鞅變法。

第二位大才應該是公孫衍了。公孫衍也是魏國人,土生土長的魏國人,公孫衍被稱爲犀首,是因爲想公孫衍這樣的人才到了哪一個國家哪一個國家就會有變化,他們的遷徙走動都會引起列國不小的動盪,能力太大,能量太強。歷史記載中尚未有公孫衍爲什麼早期會離開魏國到秦國任職,只知道到了秦國後就趁着龐涓已死,秦國變法強盛的關鍵節點結結實實的給魏國來了一個大巴掌,奪得河西之地,俘虜魏軍河西主將龍賈,斬首魏軍八萬。不過後來公孫衍因爲張儀的原因重又回到魏國,主持五國抗秦,可惜最後失敗,離開魏國。

第三位就是張儀了。張儀出山只是就自稱是鬼谷子高徒,所以起點是很高的,本來張儀也是魏國貴族之後,所以這樣的身份和地位在當時的魏惠王時期沒有得到任用是很想不明白的一件事情。張儀也是看到在魏國得不到官職,所以纔到了楚國遊說,可惜,在楚國被當成小偷,差點就一命嗚呼了。在多國一劫之後,張儀到秦國,將才能完全釋放出來,成爲戰國時期一重要歷史人物。

以上三人都是魏惠王時期的經世大才,但是在魏惠王這裏都沒得到重用,而魏惠王的魏國在後期的過程中,慢慢人才凋零,失去了霸主地位,真的可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