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侯敏 靖東

來源:新熵(ID:baoliaohui)

瑞幸咖啡“宮斗大戲”又又又開始了,這次是前任和現任董事長的戲。

1月6日晚間,瑞幸被曝出7位副總裁以及所有分公司經理、核心業務總監簽署聯名信,聯名舉報瑞幸現任董事長兼CEO郭謹一貪污腐敗、濫用權力剷除異己、壓縮部門員工編制等數條“罪狀”,要求罷免其職務。

在外界看來,郭謹一是陸正耀最親的“自己人”。

2016年,郭謹一加入神州優車,擔任董事長陸正耀助理。瑞幸成立後,又擔任瑞幸高級副總裁,主要負責產品和供應鏈。2020年財務造假風波後,陸正耀董事長被罷免,郭謹一擔任董事長兼CEO。然而上位短短八個月,就從陸正耀的“心腹”成爲“反目之人”。

據一位接近瑞幸咖啡的行業人士對此表示,這次內鬥的關鍵是“郭不聽話,陸不高興,要換人。”但目前該說法並未得到證實,從近半年瑞幸的業績看,郭謹一似乎並沒有把瑞幸此前管理上的派系鬥爭擴大化。

1、瑞幸退市後 

不到三年,瑞幸如過山車般創造了最快上市和退市兩項歷史紀錄。

2020年1月底,知名做空機構渾水發佈的一份長達86頁的匿名調查報告打破了瑞幸咖啡一路高歌猛進的勢頭,直指其存在嚴重欺詐、誇大商品交易營收等問題。

4月2日,瑞幸自爆2019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僞造交易相關銷售額約22億元。6月29日,瑞幸停止交易,進入退市程序,股價定格1.38美元/股,相較於上市時的17美元,縮水90%,市值3.47億美元,僅爲巔峯時期百億市值的零頭。

隨後,在懲罰的靴子還未落地時,高層內部便引發了一系列人事動盪。5月,瑞幸宣佈調整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陸正耀的老部下CEO錢治亞和COO劉劍被暫停職務,郭謹一爲代理CEO,並對6名員工進行停職或離職安排。此外,董事會還建議陸正耀辭去公司董事和董事長職務,但在之後召開的董事會中,該提議並未通過,陸正耀繼續擔任董事長。

至此,瑞幸高層圍繞着陸正耀是否應辭去董事和董事會,暗自分裂爲兩派。一派是以陸正耀爲主的公司管理層陣營,一派是黎輝、劉二海、邵孝恆爲代表的投資人和獨立董事陣營。有知情人士稱,在審計機構安永發現瑞幸財務造假後,後者積極支持將瑞幸的造假情況公之於衆,而且一直積極推動內部自查,但卻遭到陸正耀阻撓。

最終在7月5日的瑞幸咖啡的股東特別大會中,陸正耀、劉二海、黎輝、邵孝恆集體出局,不再擔任董事會成員,但看起來陸正耀只是名義上的出局,留下來都是清一色的“親陸派”。股東會上的提案也均由陸正耀控制的家族基金Haode Investment提出。

經此番調整,瑞幸的董事會成員從陸正耀、郭瑾一、吳剛、曹文寶、劉二海、黎輝、邵孝恆和莊偉元,變爲郭瑾一、吳剛、曹文寶、莊偉元、曾英和楊傑。

董事會中留下來的郭謹一、吳剛、曹文寶被認爲是陸正耀的支持者,曾英和楊傑則是由陸正耀控制的股東機構提名。這也意味着陸正耀完成了對董事會的清理,並與一起奮戰多年的“資本市場鐵三角”中的其餘二人,黎輝、劉二海分道揚鑣。

截至目前,這場財務造假退市風波在政策層面,暫時以境內外各部門的處罰收尾。

在境內,2020年9月22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宣佈對瑞幸2家境內運營主體、43家第三方公司一共處罰6100萬元;在境外,處罰的“第一隻靴子”也已落地。12月17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宣佈,與瑞幸咖啡就其財務造假事件達成和解,瑞幸將支付1.8億美金的民事罰款。 

未來,瑞幸仍面臨來自美國和加拿大投資者的集體訴訟,以及美國司法部、中國財政部的處罰等。對此,瑞幸採取了一系列造血措施,包括關閉表現不佳的門店、調整非核心業務資源、優化產品組合、定價和折扣政策等。

2、背後“神州系”:一邊搞事情,一邊搞事業 

瑞幸的誕生完全脫胎於“神州系”家族。

2017年10月,瑞幸首家門店在北京神州優車總部的大堂開張。最早的招聘辦公地點也在神州優車總部樓上。一直到上市,圍繞在瑞幸身邊所有的資本與人均與陸正耀關係緊密。

成立之初,瑞幸的10億啓動資金,來自於神州優車董事長陸正耀的天使投資及團隊自籌。招股書顯示,2017年,陸正耀控制的公司、錢治亞、陳敏分別向瑞幸咖啡提供了9470萬、5000萬、1000萬的無息貸款。

瑞幸早期高管團隊也是清一色“神州系”。董事長爲神州優車董事長陸正耀,同時爲最大股東;CEO爲陸正耀最得力的左膀右臂錢治亞,COO爲原神州優車收益管理負責人劉劍;瑞幸先後獲得5.5億投資,其中4億來自神州系的“資本鐵三角”。大鉦資本創始人黎輝、愉悅資本創始人劉二海都是陸正耀的長期資本支持者,一路從神州租車追隨至今,但如今三人已經反目。

在外界看來,陸正耀是擅長資本操控的高手,而且從不喜歡按規則出牌,用前證監會主席很不客氣的話講,正是資本市場的“害人精”。騰訊《深網》援引一位要求匿名的瑞幸董事會成員稱,根據特別委員會調查結果顯示,陸正耀與其他高管參與造假並干擾調查,足以被追究刑事責任。

陸正耀的神州系,曾有過三次最爲“成功”的資本運作。第一次是神州優車併入神州租車。神州優車是陸正耀神州系的核心平臺,市值達400多億,但一直虧損無法在A股上市,而陸正耀控制的另一家上市公司神州租車雖然能盈利,卻市值不高。

隨後,神州優車通過陸續收購神州租車的股份,最終於2018年將神州租車並表,於是2018年的神州優車雖仍然虧損,但財務報表上卻展現出盈利2.7億元。

第二次是神州優車收購寶沃汽車。這是神州優車上市前做大資產的關鍵交易。去年3月神州收購寶沃67%股權,剛開始只通過作爲幕後買家參與交易,隨後通過操控臺前買家王百因,完成財報大洗澡,併成功將寶沃汽車總資產下調1/3,妙的是正好沒有達到神州優車總資產的50%,最終導致這筆併購並沒有構成重要資產重組。

因爲如果是重要資產重組,這筆資產至少兩年後才能上市。

第三次則爲瑞幸咖啡如火箭般速度的上市之路。陸正耀及其團隊通過快速擴張、快速燒錢、再融資最終成功完成上市。瑞幸咖啡上市前的股權高度集中於陸正耀和其緊密關係人手中,即陸正耀家族信託(持股30.53%)、錢治亞家族信託(持股19.68%)、陸正耀姐姐Sunying Wong控制的Mayer Investments Funds(持股12.4%)以及大鉦資本(11.9%)、愉悅資本(6.75%)。

上述股東在上市前合計持有瑞幸咖啡81.26%股權,這也讓外界認爲瑞幸咖啡上市只不過是陸正耀家族和朋友們的資本狂歡。

直到不久前,這一場瘋狂的資本遊戲纔在退市和退出董事會的悲劇中收尾。但從這次“宮鬥”風波大家也不難看出,陸正耀如今雖然不在董事會,卻似乎依然可以掌控整個公司。

瑞幸的公司章程第101條顯示,罷免董事有兩種途徑:一是通過股東大會普通決議,需50%以上股東投票同意;截止去年6月26日,陸正耀家族依舊控制着瑞幸37.2%的投票權,錢治亞還控制着瑞幸7.9%的投票權,兩人的投票權總和達到45.1%,遠高於其他股東。說明陸正耀還是有能力罷免郭謹一的,只要再聯合個別股東即可實現。

二是舉行董事會會議,除當事董事以外,不少於三分之二的出席董事對此投贊成票,也就是至少需要5名董事投贊成票,罷免就能通過,一旦董事長喪失了董事的職務,自然也就不能再擔任董事長。事實上,陸正耀以大股東身份可較爲容易地啓動和實現董事的撤換。

3、生意還是一門好生意? 

在經歷退市、關店、管理層大換血等風波後,瑞幸不僅沒倒下,似乎越活越好。

2020年12月,開曼羣島調查瑞幸之後發佈了一份後者的2020年前三季度財務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分別爲5.65億元、9.8億元、11.45億元,其中Q3營收同比增長35.8%。

與此同時,自2020年5月以來,店鋪層面盈利能力在持續提高,並於8月首次實現門店層面收支平衡,截至11月,瑞幸咖啡超過60%自營門店實現盈利。報告預計,瑞幸咖啡2020年營收規模爲38億-42億元。

上述報告稱,瑞幸咖啡門店數量從4507家減少至3898家,其中包括894家聯營門店,前三季度瑞幸咖啡關閉的門店數字分別爲65家、378家和448家。在瑞幸暴雷後的二三季度,總關店數達到了826家。在關店的同時瑞幸並沒有停止開店。在2020年前三個季度,瑞幸新開張門店數字分別爲69家、134家和133家。瑞幸希望到2023年,直營門店數能夠擴張至4800家到6900家。

瑞幸這門咖啡生意怎麼就越來越好了?

瑞幸的問題在於燒錢擴張,但活下來的原因在於真實需求。瑞幸之所以會存在重大財務數據造假問題,最大的根源可能在於擴張速度過快,太快的擴張速度讓瑞幸必須通過大量燒錢來維繫自己的整個市場,再加上海量的資本湧入,讓其走上了一條燒錢-擴張-引資-再燒錢的惡性循環。但迴歸到生意本質來講,咖啡一直是門好生意。

在一名瑞幸投資人看來,咖啡具有高頻率、高毛利、高粘性的“三高”特點。另外,咖啡易於標品化,不像茶一樣具有地域差異,且供應鏈管理相對簡單。因此雖經歷退市、管理人員換血、門店數量減少,但是瑞幸並沒有被賣掉或被收購,反而實現了盈利和增長。

活下來的原因是產品的優勢依然存在。

其一,中國咖啡市場的根本邏輯可能已經變了。

之前中國人喝咖啡代表着高端生活方式,而如今的咖啡對於大多數打工人來說更加日常,喝咖啡是爲了能夠補充足夠咖啡因,以此給自己提供加班支撐。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咖啡開始出現明顯分級,5塊以下的速溶咖啡,5-10塊的液體咖啡,10元以上的便利店、快餐店咖啡,以及瑞幸、星巴克爲代表的品牌店咖啡。

相比於30元左右的星巴克咖啡,瑞幸的優勢在於鎖定了10-30元的咖啡市場。目前打開小程序,買一杯瑞幸咖啡很多時候還是隻需要9.9元。對於不少白領來說,不願意喝口感相對較差的便利店咖啡,但喝星巴克又覺得有些貴,於是瑞幸就成爲了最好的選擇。

其二,這門咖啡生意的主要成本並不在咖啡上,而是在門店、營銷等非咖啡成本上。瑞幸的單杯成本約爲星巴克一半,差異主要在房租,當瑞幸開始放慢腳步不再瘋狂撒幣後,營收明顯開始有起色。

而且不可否認,飲品行業用戶是有一定粘性的,一旦養成用戶習慣後便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所以雖然瑞幸之前的燒錢帶動了一批薅羊毛的用戶,但隨後就會篩選出一批已經養成用戶習慣的人持續消費,他們反而能用真實的需求推動瑞幸的生存。

目前來看,只要瑞幸的咖啡供應鏈和產品不出問題,這門咖啡故事就能講下去,但目前大家擔心的是,瑞幸不會死於產品,但可能會死於內鬥。

有媒體報道稱,在本次內鬥上演前,陸正耀已經註冊新公司,還從瑞幸挖了一批人,操作路線與曾經瑞幸剛成立時,從神州系挖人一樣。

看起來,陸正耀如若得不到現在的瑞幸,寧可毀了它,不惜再造一個瑞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