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光明日報

作者 沈彬

“兩三萬元的實地實習,五六千元的遠程實習”,誰能想到如今去大廠實習,居然有人開出了這麼高的價碼,但這不是實習工資,是去買實習的機會和崗位付出的代價。“花錢買實習”,這儼然成了尚未走出大學校門的學生走進社會的第一個坑。這樣的交易背後,是一個藏污納垢的灰色產業鏈。

在一些互聯網平臺上,以“實習”“內推”等爲關鍵詞進行搜索,會出現大量宣稱可助力進入名企實習的賣家,有的是做“大生意”的,明確說付費兩萬元,即可得到實習崗位,並開具實習證明;有的是聲稱可加入實習羣、內推羣中,但要求你曬朋友圈集贊,或者發紅包,結果就是一個營銷套路。還有交費後等待郵寄實習合同,卻發現被對方拉黑的情況;還有花1.2萬買了某大廠三個月“遠程實習”和證明,事後參加公司招聘時發現實習證明是僞造的。

隨着中國高等教育普及化,畢業生心儀的好工作的門檻越來越高。特別是去年以來疊加了疫情的影響,大學生要想找到一份符合內心期望的好工作並不容易。而一份看起來“光鮮”的實習經歷,也許能成爲即將走出校門的校園人簡歷上重要的一筆。在一些在校生看來,擁有一份大廠的實習經歷,相當於鍍一層金,爲自己的職業前途做了背書。現狀卻是,如今“大廠”的實習生招聘賽道變得越來越擁擠。

學生名企的實習需求大於名企的實習生用人需求,這就讓一些人嗅到了商機,有的是用人單位內部有人趁機渾水摸魚,內外勾結,將正常的企業內部推薦的機會變成了牟利的工具,有的是利用畢業生心理進行赤裸裸的欺騙。

一般互聯網大廠、投行或者是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對員工有嚴格的職業道德要求,是絕對不允許他們將內推的機會拿來換錢的。利用內推的機會,來賺取實習生的介紹費,這本身就是不正當的利益輸送,甚至構成了商業賄賂,可以說,在這些管理嚴格的名企裏面發現如此勾當定會被嚴肅處理。所以,那些拍着胸脯打保票說花一兩萬就能進大廠實習,本身很多就是騙子的話術,或者涉及到互聯網大廠內部的廉潔問題。這樣上不了檯面,見不得陽光的實習經歷,不要也罷,甚至會成爲職業生涯中的污點。

另外一方面,一些中介機構在利用信息不對稱,在販賣焦慮,故意以“內推”名文騙取大學生的錢財,甚至出具僞造公文的不法證明文書,這個本身已經涉及到詐騙、僞造公司公文印章等刑事犯罪。儘管這樣的交易存在取證難的問題,司法機關也需要對這樣的案例加強監管。

之前,某大廠微信公衆號就專門做出闢謠稱,他們從未與任何第三方機構或個人進行過任何形式的合作,請同學們不要輕信“買實習機會”的騙局。“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也紛紛出具各自“打假聲明”。

花錢買實習,本就失去了實習的應有之義,究其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來自於信息不對稱,用人單位的內推要求與實習生對崗位瞭解的信息不對稱。

各互聯網大廠,大牌的會計師事務所,紅圈律所也需更多承擔起社會責任,提升投放實習機會的透明度,能夠讓更多的學生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學校的就業輔導老師也要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培養學生的風險意識,避免社會閱歷不足的求職者入坑。

大廠體面的實習機會,可能成爲很多大學生職場的第一粒釦子,但這粒釦子得要扣正。互聯網大廠、司法機關、學校各方努力打造一個風清氣正的實習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