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大人們期待的是滿滿的親情,孩子們期待的則是每年都少不了的壓歲紅包。在我國的民俗文化中,壓歲錢寓意保佑平安,是長輩給晚輩的心意和祝福。隨着現代人生活水準的提高,孩子手中的壓歲錢也是“水漲船高”。如何幫助孩子管理好在他們意識中認爲是專屬於自己的財產,着實考驗家長的智慧。

壓歲錢是春節的傳統習俗,近年,壓歲錢一路看漲。過完春節,不少孩子都成了“小土豪”。強行沒收壓歲錢會讓孩子產生牴觸情緒,任由孩子處置又不妥當,讓孩子自主管理壓歲錢,並引導他們學習理財,通過合理引導,正確教育,讓孩子學會管理零花錢,無疑是一個好辦法。

然而,在孩子的壓歲錢上,比理財更重要的是別讓壓歲錢“變味”。衆所周知,壓歲錢的本意是“禮輕情意重”的真情祝福。給孩子的壓歲錢不在多少,而在於對孩子的真情真愛。當孩子接過壓歲錢,感受到的是長輩滿滿的愛意,濃濃的祝福。這樣的壓歲錢,才能達到“禮輕情意重”的本意,既讓孩子因“錢”歡喜,更讓孩子的心靈因“情”感動。

遺憾的是,不知何時起,在大人之間的相互攀比中,孩子的壓歲錢也沾染上了功利色彩,給的錢款數額越來越高,壓歲錢的“行情”也一路看漲。在這種相互攀比中,大人給孩子的壓歲錢數額不斷升高,隨之而來的壓力自然越來越大。問題的關鍵是,如此無節制的相互攀比,只會讓壓歲錢數額越攀越高,沒有可預見的止境。當壓歲錢數額升高到一定程度,必然超出大人的承受能力。這樣的壓歲錢,遠遠背離了壓歲錢的祝福本意,完全變了味。孩子原本對壓歲錢因“錢”產生的內心歡喜、因“情”生髮的心靈感動,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改變。由歡喜變成對錢款數額不斷攀升的驚喜,由驚喜變成在乎錢多錢少,由在乎錢多錢少變成孩子之間的相互攀比。處於這種心態下的孩子,對壓歲錢的歡喜和感動都會逐漸消失,剩下僅僅是錢多錢少相互攀比。

此時的壓歲錢,不僅成了大人的負累,成了“面子錢”、“功利錢”。而且對孩子會造成反向的負面教育,使孩子學會相互攀比,大手大腳花錢,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污染了孩子的心靈。這種污染的危害雖然不是立竿見影,但卻如“溫水煮青蛙”,慢慢的從量變到質變。一些孩子從小就在喫穿上攀比,花錢也毫無節制,或許與壓歲錢“變味”有關。正因此,家長不僅要幫助孩子利用壓歲錢理財,更爲重要的是,在派發壓歲錢上,不讓壓歲錢變味,成爲“面子錢”、乃至“功利錢”,避免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須知,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大人的言行直接對孩子起到言傳身教作用,如果大人派發的壓歲錢“變味”,對孩子沒有一點負面影響顯然是不可能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