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與溫州大學2020級環境工程專業的42名學生一起上了一堂特別有味的思政課——每個學生帶筆記本電腦和手機上課;足不出戶網上參觀全國首家國旗教育館;學生還要做“實驗”,參與繪製五星紅旗的小遊戲。大家見證了,虛擬仿真技術在思政課上大顯身手。近年來,溫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推動思政課改革,啓動思政課與虛擬仿真、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課堂教學改革,構建全息化、可視化的教學流程,爲學生提供沉浸式、交互式學習體驗。(光明日報)

課堂,是思政教育的主陣地。不管設計多少實踐教學,都要以課堂教學爲中心,在課堂上把思想理念滲透進學生的心中。過去思政課堂上,老師帶張嘴從頭講到尾,學生帶上耳朵被動灌的模式,已經難以適合以視聽爲重要認知方式的95後、00後。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發揮本校學科特色,整合當地的思政資源,正在讓思政課堂充溢活力,比如溫州大學以虛擬仿真技術全方面,身臨其境還原抗日戰爭發生的歷史場景,網上參觀以巨幅五星紅旗爲造型國旗教育館,點點鼠標體驗華人華僑海外創業艱辛歷程。這樣的課堂改革,讓思政教學變得靈動、鮮活起來。

思政課堂,不能過於拘泥形式。需要把思政課的精華、靈魂提煉出來,也就是它所承載的信仰、價值觀、實踐觀,形象的說法是“精神之鹽”。現在有一個共識是,價值觀就像鹽,只有融入菜裏才能吸收。很欣喜的看到,如今思政課堂上,越來越多老師不辭辛苦,不怕“折騰”,精心調製思政課的“大菜”,讓學生享受盛宴,流連忘返,在生活中不經意的“恍然大悟”——原來今日的歲月靜好,都是其來有自,最重要的還是,堅定信仰信念勇毅前行。

精心調製思政課“大菜”,素材不怕其多,手法不厭其繁,關鍵是用心、精心。呈現在課堂中的,都是諸多素材、手法中的精華。菜只有喫進去了,喫多了,鹽纔有希望多吸收,成爲強勁骨骼的營養。這些年來,思政課教師課堂改革也是蠻拼的,比如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開設的“大國工匠面對面”思政公選課,由一位思政課老師和一位勞模共同上一堂課,兩位主講人分別從理論和實踐角度闡述我們國家在某行業某領域取得的偉大成就,以及勞模(工匠)可歌可泣的奉獻與創造精神。北理工馬克思主義學院研製了基於VR技術的軟件“重走長征路”“青年馬克思演說”“人類命運共同體”三個主題,學生們不僅可以“重走長征路”,還可以將自己置身於青年馬克思的時代,與馬克思一起朗讀《共產黨宣言》,在AR技術的使用中,學生可以通過線下實地走訪,線上學習瞭解對應內容,瞭解學校名人名家、校史、軍工史。

溫大馬院則組織教學骨幹對四門思政課進行頂層設計,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中設計“走近馬克思,品讀資本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中設計“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與全民族抗戰”,“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設計“五星紅旗:我和我的祖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中設計“‘一帶一路’上的華人華僑故事”四個項目。思政課可以這樣上。這樣的“折騰”,值得,學生喜歡。

思政課的“鹽”,要讓學生吸收,就不能不精心做“菜”。別讓自己端着不研究學生認知,別讓菜一股腦亂燉透着怪味,別讓課堂脫離實踐在空中懸着,學生口味也是有跡可循的,精心調製的思政課“大菜”,學生不喜歡都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