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十一年,淮南王黥布(英布)謀反,劉邦拖着疲憊的身軀親自前往平叛。

經過一年的戰爭,黥布的叛亂被成功平定,而在戰鬥中,劉邦不幸被流矢射中,身體已經奄奄一息。班師的途中,劉邦路過老家沛縣,在這裏擺酒設宴,邀請鄉村父老開懷暢飲。

宴會上,劉邦不顧自身的傷痛,起身歌唱: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每當讀起劉邦這首大風歌時,心中都有一種豪邁卻又有一股英雄末路的悲涼之感。

這首《大風歌》概括了劉邦的一生,天下大亂時他揭竿而起,三年滅秦四年滅楚,安定天下之後再回歸故鄉。感嘆自己已經年老,身體行將就木,卻又有很多未完成的心願。。。。

至於最後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很多人解讀爲劉邦感到大漢王朝已經無良將可用,因此對未來充滿疑問甚至是焦慮不安,與前兩句的躊躇滿志產生鮮明的對比。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曹參、樊噲、周勃各個都是身經百戰,屢建奇功的大將,對劉邦忠心耿耿;季布(曾是項羽手下)更是讓劉邦數次陷入窘境的猛人(《資治通鑑》記載:項籍使將兵,數窘漢王)。

怎麼能說漢朝無將呢?而在筆者看來,劉邦的這句話其實還隱藏了另外一層含義——一個在他死後依舊能平衡朝中勢力的帝王之術。今天,筆者就留給大家分析一下這裏面的帝王權術,當你讀懂之後絕對會被劉邦的心機驚得脊背生寒。

劉邦的繼承者劉盈生性懦弱,並且年齡尚小,君弱臣強,向來都是亡國大禍。因此劉邦需要扶持外戚勢力,幫助劉盈與羣臣對抗,呂雉就是最好的選擇。

呂雉是劉邦的髮妻,性格狠辣頗有城府,她的族兄弟也都非常有才能,完全能夠壓制住羣臣。

可,外戚勢力過大也不行。

《大風歌》唱完之後,劉邦從沛縣回宮,他要利用不多的時日,給劉盈鋪好路。帝王之術最基礎的一點就是平衡,劉邦可不允許朝中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因此,就必須削弱呂雉的勢力,再給她“安排”一些政治敵人。

之後,發生了一件大事。《資治通鑑》記載道:

春,二月,使樊噲以相國將兵擊綰······高帝病甚,人有惡樊噲,雲:“黨於呂氏,即一日上晏駕,欲以兵誅趙王如意之屬。”帝大怒,召絳侯周勃受詔牀下,曰:“陳平亟馳傳載勃代噲將;平至軍中,即斬噲頭!”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燕王盧綰謀反後,劉邦派遣樊噲去平叛。

可樊噲前腳剛走,就有人像劉邦說樊噲的壞話,說“樊噲要聯合呂后,等劉邦死後誅殺趙王劉如意”。劉邦聽到後大怒,直接讓陳平與周勃到了軍中直接斬殺樊噲,隨後讓周勃取代樊噲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在《史記》、《漢書》還是《資治通鑑》中,對於這段話的記載都是“人有短惡噲者”。“惡”在這裏是誣陷的意思。

也就是說,樊噲的這個罪名純粹就是有人陷害他的。而劉邦也不分青紅皁白,直接就下令陳平與周勃去軍中將樊噲處死。

樊噲從一開始就追隨劉邦,是劉邦打天下時最基礎的骨幹人物。樊噲對劉邦忠心耿耿,在劉邦攻入秦宮後,沉迷於金銀美色之中,還是樊噲引導劉邦走出迷潭(沛公入秦宮,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意欲留居之。樊噲諫沛公出舍——《資治通鑑》)。後來鴻門宴時,也是樊噲挺身而出,怒視項羽爲劉邦解圍。

史書上對於樊噲的評價很高,稱其爲“黆黆將軍,威蓋不當,漢興破楚,矯矯忠良。卒爲丕相,帝室以康。”由此可見,樊噲確實是一良將。

可如此良將,竟然因爲一句“惡語”,劉邦就不分青紅皁白地要將其殺死?這顯然很不正常。正難道不應該是先調查一番,然後將樊噲抓過來審問嗎?

其實,不符合邏輯”的事件背後只要修改“參考值”,往往都會“通順”。

比如,這個“惡語”本身就是劉邦安排的,目的就是爲了除掉樊噲。這樣,是不是就解釋得通了?

至於殺樊噲對劉邦而言有何好處,筆者認爲有如下兩點:

第一、樊噲是呂雉的妹夫,手中握有軍權。自己死後,樊噲必定會效忠於呂雉,如此一來朝中誰還可以和呂雉作對?

其次,劉邦選擇周勃與陳平兩人去做這件事也是有考慮的。周勃也是最早追隨劉邦打天下的元老級人物,人脈方面比起呂雉只多不少,並且與呂雉沒有裙帶關係。至於陳平,在劉邦身邊一直堪稱智囊,多次爲劉邦出謀劃策,代表着文臣勢力。

總而言之,兩人在朝中都是非常有分量的人物。而如果讓這兩人出面誅殺呂雉的妹夫,雙方就會產生仇恨,之後必然不可能再聯合起來。

如此一來,即打壓了呂雉的勢力,又給她樹立了一股強有力的政敵。漢朝自然就不會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劉邦此計可謂是一計雙鵰。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劉邦爲即將少了兩員猛將樊噲以及周勃而感慨。

劉邦爲自己的這個計劃而喜而悲,喜的是他爲后帝鋪平了道路,悲的是這次之後,自己的好友、大漢的猛將樊噲,將會成爲帝王道路的殉葬者。至於周勃,之後也將成爲平衡呂雉的棋子。

或許劉邦也感念於此,在呂雉詢問他“陛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時,劉邦回答“曹參可”。呂雉再問:“曹參之後呢?”劉邦答曰:“王陵,讓陳平輔佐。”

之後,劉邦補充道:

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爲太尉。

劉邦已經預料到了陳平、周勃與呂雉之間的爭鬥,率先安排陳平爲左丞相,周勃爲太尉(長官軍權)。

對此,劉邦預言道:

“安劉氏者必勃也!”

劉邦的帝王權術已經算計到了三層之外,活在心機如此深沉之人的身邊,想想都讓人脊背生寒。

怎麼樣,看完《資治通鑑》中對於劉邦的記載,各位是不是對《大風歌》又有了一種新的解讀?

歷史就是如此。從來沒有那個民族擁有像我們這完整的歷史,我們的祖先鬥智鬥勇了幾千年,最終成爲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

很多人喜歡讀史,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想要學習古人的智慧,尤其是古代帝王將相們的權謀,令人深深嚮往,哪怕學習十之一二,絕對能在工作中成爲一個王者。

相對於那些教你如何提高情商、如何賺錢的書籍,我國的史書更值得各位去讀,因爲史書記載的都是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故事,而不是隻有空口白話的心靈雞湯!成功者我們學其精髓,失敗者我們引以爲戒!

因此,若想提升智慧,提高權謀,筆者建議各位要讀一讀《資治通鑑》,多從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智慧。而在所有史書中,《資治通鑑》幾乎是一本,能夠讓人各方面素質都全面提升的書,看完等於多活了1300年。

在這本書史書中,重點介紹了劉邦、張良、蕭何等君臣之間的權術之道,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筆者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資治通鑑》原本就是一本帝王教科書,教得全是權謀。只要學好了《資治通鑑》裏的權謀,無論是爲人處世,還是學習工作,都能遊刃有餘。

由此可見,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確實是一本相當厲害的書,越讀越有韻味,越讀你的腦子就越清醒。

但是對於普通大衆來說,閱讀文言文還是比較喫力的。因此,筆者向大家推薦一套白話版本的《資治通鑑》。

這套書是由全國百名大學教授、學者,歷時3年,合譯而成,並且經過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商務印書館等權威機構進行校勘。

因此這套書絕不是現在市面上,那些粗製濫造、攜帶私貨的資治通鑑。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譯,不多增一個字,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而且是全本。

這套書的封面製作也非常考究,送領導,送朋友都非常有面兒。

做爲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這套書現在在做活動,一套6大本,原價1580元,現在百度讀者只要168元,可以說是很超值了。

對於這本書,只要能夠讀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穫。因此筆者建議大家,趕緊買這套書,多讀幾遍,長長見識,學學權謀。相信讀完這本書,你將比別人多走1300多年的人生路。

大家可以點下面的鏈接購買,就快沒庫存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