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龍鳳呈祥》演出後,演員與臺下觀衆互動

5月1日晚,由天津、北京、上海、大連各路京劇名家共同演繹的京劇《龍鳳呈祥》在天津津灣大劇院完美落幕。來自京津滬三地的十一位京劇表演藝術家爲天津觀衆獻上了一臺精彩紛呈、名家薈萃的超豪華版“拴角兒”大戲,現場觀衆反應格外熱烈,紛紛起身致意。

京劇《龍鳳呈祥》是一出“吉祥戲”,場面宏大,情節生動,行當齊全,是人們在逢年過節搭臺唱戲必點的閤家歡式的經典傳統劇目。

該劇故事源自小說《三國演義》。三國時期,東吳孫權、周瑜爲了向劉備索取荊州,設下“美人計”,以孫權之妹孫尚香爲誘餌,將劉備騙到江東。計謀被諸葛亮識破,於是將計就計,讓趙雲護着劉備前去招親。到了東吳,按諸葛亮授予的錦囊妙計,在甘露寺相親取得吳國太的好感,結果弄假成真,劉備不僅娶了郡主孫尚香,而且“夫妻雙雙把家還”,返回荊州,“美人計”反倒成就了一段好姻緣。真正是“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龍鳳呈祥》演出劇照,前半部孫尚香由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國家一級演員趙秀君扮演,扮演前半部劉備的是大連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凌珂  攝影 蘇巖 

《龍鳳呈祥》演出劇照,後半部孫尚香由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優秀青年花衫演員奇彤扮演,扮演後半部劉備的是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國家一級演員、楊派老生張克 攝影 蘇巖

《龍鳳呈祥》演出劇照,扮演張飛的是中國戲曲學院國家一級演員舒桐 攝影 蘇巖

此次在津灣大劇院上演的“華韻奇聲”京津滬國粹名家五一系列演出——武戲專場、《龍鳳呈祥》兩出大戲,由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戲曲文化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戲委會)主辦,中華網、奇彤工作室、天津津灣大劇院有限公司、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共同承辦,集結了京津滬三地的名家名角齊聚津灣大劇院,唱國粹,傳經典,弘揚戲曲文化。

4月30號晚武戲專場由武旦、武丑、武生名家挑梁,三出武戲,風格迥異,展現了京劇藝術的獨特魅力;5月1號晚上演的全明星版京劇《龍鳳呈祥》更是備受全國戲迷的關注,津灣劇院全場座無虛席,陣陣叫好不時響起。現場更是不乏外地的戲迷拖着行李箱匆匆而來。演出結束後,觀衆走到臺前與演員們合影留念。這兩場演出均以線上直播的形式進行,未能到場的戲迷也能獲得藝術享受。

武戲專場之《打瓜園》劇照,《打瓜園》是京劇武丑的代表劇,白衣演員爲天津市青年京劇團武丑名家石曉亮 攝影 蘇巖

武戲專場之《虹橋贈珠》劇照,扮演凌波仙子的是北京京劇院優秀武旦、刀馬旦演員張淑景  攝影 蘇巖

武戲專場之《鐵籠山》劇照,姜維的扮演者是上海京劇院著名武生名家奚中路 攝影蘇巖

演出均採取線上直播的方式

兩場演出受到戲委會的全程關注。戲委會主任兼祕書長郭婭楠表示,這次演出有兩點令她印象極爲深刻。第一是天津的戲迷觀衆極高的熱情以及對角兒的喜愛程度,掌聲、叫好聲,甚至是此起彼伏從觀衆席迸發出的對演員的鼓勵言語,武戲專場尤爲突出。第二是京劇的傳承,現場出現了很多小朋友的身影,更讓人感慨及觸動的是,這些小朋友的叫好聲相當專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全都在點兒上”。“這引起了我們的關注,後面會繼續深入瞭解和探討,號稱‘戲窩子’的天津,在京劇藝術對下一代的培養與傳承上的優秀經驗及教學成果。未來,戲委會將持續關注戲曲行業的發展,推動戲曲文化在更多社會領域的傳播與發展。以戲曲文化服務社會,增強國民文化自信,爲提升戲曲文化在當代社會中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共同打造一個集多元優勢爲一體的、可持續發展的戲曲文化產業服務平臺而努力。”

演出結束後,觀衆反響熱烈

津灣大劇院裏的小小戲迷

演出後,主辦方、承辦方與演員合影留念

“戲曲是角兒的藝術,這次的《龍鳳呈祥》就是將角兒的藝術最大化,我們非常難得地將京津滬三地最好的角兒湊在一個舞臺上,讓大家一次性看過癮。”天津市青年京劇團青年花衫演員奇彤說,她在此次《龍鳳呈祥》中扮演後半部的孫尚香。作爲臺上的演員與兩場大戲的幕後發起人之一,奇彤提到:“非常榮幸能夠和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戲曲文化專業委員會、中華網合作推出這樣規模宏大,盛況空前的京劇演出。與這樣具有國家資源和強大媒體力量的團隊合作也讓我從中體會到了大家對國粹藝術,對傳統文化的敬畏。”

上妝的演員

此次演出是奇彤工作室成立以來的首次亮相,也是推動戲曲文化發展的新嘗試,對演員來說,是一次全新的體驗。“我們也深深感受到這樣的合作方式對未來戲曲發展的必要性,這種突破地域、院團限制的模式更加靈活,也更符合市場需求。工作室以一種更符合市場需求新的模式與演員、院團合作,也更靈活機動。演員也有了更大程度的支持,彼此之間能夠高效配合。在這次活動中我們也看到很多新的可以探索、可發展的項目,期望在未來能夠共同攜手,打造屬於新時代的傳統文化藝術發展模式,開啓戲曲文化藝術發展的新道路。”

“這次的兩場名家演出,是2021年中華網探索用新媒體的方式推動作爲中華文化瑰寶的戲曲藝術的一次嘗試和努力。我們希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爲戲曲藝術引入傳播上的新元素,讓更多年輕用戶對戲曲行業的各個層面,包括戲曲院團、戲曲表演藝術家、民間班社、戲曲票友愛好者等等,多一點了解,揭開戲曲藝術對這批新新人類的‘面紗’。” 中華網副總裁穆曉航說。

這次的“小小”戲曲盛事會是新時代戲曲繁榮的啓幕嗎?未來,戲曲將會以怎樣的面目示人?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