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博物館日漸成爲人們的日常文化活動之一。對一座城市而言,博物館同劇場、圖書館等文化場所一樣,都是城市公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珍品文物時常在一些廣而博的大型博物館裏亮相,但並非所有博物館皆如此。一些小衆博物館是更微觀的城市符號,在這裏,又能觸碰到哪些意想不到的驚喜?

浙江杭州中國傘博物館

訴說輝煌和詩意

起初,前往一座城市,許多人奔着大型博物館而去。在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物館學研究專家沈辛成博士看來,大型博物館的設計邏輯很相似,比如按考古學、美術史等特定結構組織展品。而一些小衆博物館相對沒有那麼考究,也能給觀衆帶來新鮮感受,“讓我們感到新鮮的不僅是展品本身,還有嶄新的認知和知識佈局”。

讓他印象深刻的是美國阿拉巴馬州的亨茨維爾城,因爲一座小型博物館,讓這個以貧窮、務農等著稱的美國南部城市呈現了一番截然不同的文化面貌。這裏藏着一座鮮爲人知的宇航博物館——美國太空與火箭中心。與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航天博物館的佈局與展示相比,這座博物館承載了一段逝去不可追的舊日輝煌。

1950年,火箭專家、錢學森的老師馮·布朗受命來到亨茨維爾,爲美國軍方研發洲際導彈,馮·布朗主持研製木星和土星兩個系列火箭,爲美國實現登月。亨茨維爾由此聲名大噪,從“芹菜之都”變成了“火箭之都”,火箭訓練營等少兒項目的興起促成了太空與火箭中心的建立。今天,土星5號運載火箭這個人類航天史上自重最大的運載火箭就橫臥在這座博物館內,它被層層“切開”,供遊客一探究竟。尾端的5個巨型噴射口總能讓孩子們興奮尖叫。“亨茨維爾雖然已不再是航天之都,但是當年的人才儲備仍使這座小城在美國醫學界佔有一席之地,使它成爲深藏在美國南部的一顆明珠。”

煙雨江南,衍生出獨特的傘文化。在浙江杭州,有一座中國傘博物館,讓白領青年張子芳念念不忘。“這裏營造了一片雨霧朦朧的景象,有多媒體演繹的虛擬雨景、水霧等,場館的主色調是白牆灰瓦,讓人一下就能進入戴望舒筆下悠長的雨巷。”她說,雨景是江南水鄉的別緻場景,傘文化成了這裏的天然存在,油紙傘、油布傘、絲綢傘等,傘的審美和詩意全在這裏展現了,再探一探傘的歷史和故事,別有一番風味。

小衆創意來自民間

與集中展現城市的輝煌和詩意不同,還有一些博物館裏收集了人們的記憶,許多人在此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27年前,一羣藝術家在奧地利的赫恩鮑姆加爾滕開設了一座“無用博物館”,專門收集失敗的創造發明和毫無用處的物件。比如帶插座的碗、減肥者使用的有孔湯匙;還有帶橡皮塞的盤子,使用這種盤子可在飽腹之後拔掉塞子,讓湯汁流掉;還有“臉書”——一本滿是鏡子的書,翻開時能一直看着自己的臉。

這座博物館裏沒有標準答案。創辦者蒐集這些無用物品的初衷是,讓人們有機會停下來,思考每件展品背後的意義,意會這種嘲諷的方式表達的生活哲學。博物館傳達了一種對現代商品社會細緻入微的批判:有些東西可有可無,甚至完全可以不要,全在於你是否看清了這一點。

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的失戀博物館

在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有一家失戀博物館,專門收藏情侶分手時丟棄的物件。2011年,它被授予世界級的博物館大獎——“歐洲最有創意博物館獎”。博物館的創辦人原本是一對情侶,分手後,兩人不知如何處理那些滿載美好回憶的東西。最後,他們找了集裝箱,從兩人物品開始,展開了失戀博物館的計劃。

這裏收藏了婚紗、玩偶、情書等,每項展品旁邊都會附上一張捐贈者的說明,用更爲具象的形式紀念曾經有過的美好和痛苦。“失戀博物館”曾經來上海巡展,有觀衆留言“與其說這是去參觀一次展覽,不如說這是在別人故事中尋找共鳴和出路”。畢竟敢於告別纔有機會重新開始,每個人都值得這個機會。或許這是這個博物館給人們的最好啓示。

“逛小衆博物館產生的新奇感來自人們認知結構的不同。”沈辛成說,博物館文化需要多元化發展,包羅萬象的世界無奇不有,大型博物館無法做到面面俱到,而民間博物館的創意和思路恰好能補足這種多元生態。從這些博物館的小衆“窗口”裏可以看見不同的喜好,豐富博物館的種類和佈局,“就像一棵大樹,延展了許多粗細不一的枝條,更加繁茂。”

與大自然融爲一體

在國內外,還有一些隱藏在大自然裏的博物館,別有洞天。

貴州溶岩美術館

在貴州安龍縣一座山谷的懸崖邊,靜靜“懸浮”了一座神祕的美術館——貴州溶岩美術館。山谷呈口袋形,由羣山環抱合圍而成,山谷的北側是一面垂直聳立的巨大巖壁,谷底有一條蜿蜒的河流。溶岩美術館就修建在山谷北側的巨大巖壁之上,從這裏可以俯視整個山谷。看日出日落、雲捲雲舒,對參觀這座美術館的觀衆來說,領略山川河谷的大自然風景是附贈的“禮物”。

日本京都滋賀縣內,有一處世外桃源,在茂密的叢林之外還藏着一座博物館——美秀美術館。這家博物館是由日本和美國聯合完成的項目,建築師貝聿銘參與了建造。爲了保護自然環境,美術館80%以上的建築都藏在地下,與周圍景色融爲一體。貝聿銘希望通過這個創作實現一個概念:創造一個地上的天堂。博物館的許多細節體現了設計者打破常規的努力。比如,傾斜的玻璃幕牆組成空間框架,外觀新穎;內部使用的材料有花崗石、彩色混凝土等,使藝術作品在最佳條件下保存。

著名登山家霍爾德·梅斯納爾在意大利科隆普拉茨山頂上開設了一座高山博物館。這座未來主義風格的博物館內包括一系列來自探險家的工具、照片和其他物品等收藏。寬至240度視野的觀景平臺建在山峯背面的巖面上,整個白雲山區甚至阿爾卑斯山脈都可盡收眼底。博物館內部由一系列樓梯連接而成,這種設計讓人聯想到由山頂流下的瀑布美景。梅斯納爾說:“這是一座敘述高山和登山人故事的博物館,我就是敘說故事的人。”

另一種警示的存在

博物館裏收藏的不一定都是美好的東西。在國外,還有一些小衆博物館用自己獨特的存在展示了社會並不光鮮的一面。

在法國巴黎,有一座贗品博物館,陳列了350多種產品。博物館的創辦者是路易威登品牌創始人的孫子。雖然取名爲贗品博物館,但這裏從奢侈品到日常消費品,所有陳列展品都有雙份,一件是真品,一件是贗品。通過真假對比,向參觀者介紹贗品的危害,以及區分真品和贗品的方法。這裏的展品主要是名牌箱包、飾品、酒類,以及與健康和安全相關的產品,其中大多數贗品都由警察局、海關等部門收繳而來。

在德國有一座謊言博物館,所有展品都是假的。在展廳裏,人們可以找到女巫的掃帚、泰坦尼克號的收音機等。在博物館的入口處,所有參觀者都會收到魔藥和蛋糕。當然它們也是假的,蛋糕是塑料製品,而藥水是普通的茶水。這座博物館的格言是“不要相信你的眼睛”。

美國波士頓的糟糕藝術博物館是一所民間博物館,致力於蒐集並展示世界各地的糟糕藝術。這裏的展品是不少畫家、藝術家失敗的創作,觀衆需要費盡心思猜測作品創造者所要表達什麼意思。博物館堅持

“人棄我取”的原則,專門收藏有缺陷甚至醜陋的藝術品,將想象力和惡搞精神發揮到極致。

(文字、圖片來源解放日報及網絡,侵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