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臨牀上,癌症是一種常見且多發性的疾病,其對人類的健康和生命存在嚴重威脅。在慢性疾病中,儘管癌症已被WHO列爲可防可治的疾病之一,但由於人們缺乏相關醫學知識,加之我國醫療水平相對低下,所以獲得有效早期診斷、治療的癌症患者較少,且大部分確診時已發展至中晚期,此時則已喪失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一、爲什麼癌症一發現就是中晚期?

目前,癌症的病發率越來越高,而癌症的早診率也處於較低水平。很多患者確診癌症時往往已處於中晚期,這也讓不少人認爲,癌症是突然發生的,防無可防,其實這種看法很片面。

爲什麼癌症已經發現就是中晚期,小艾結合專家觀點,爲大家總結3個主要原因:

1、癌症有潛伏期

癌症並非突然發生,其有較長的潛伏期,一般癌症從毫無症狀到被患者察覺異常而就診,可能歷經5-20年,具體時間因腫瘤而異,而這也是爲什麼很多患者自覺自己明明沒什麼病痛,結果上醫院一查就查出癌症的原因。

另外,患癌的人中有半數爲無症狀的潛伏癌,且年齡越大潛伏癌越多。潛伏癌最常見的部位依次爲前列腺、腎、結腸與直腸、肺等。老年人常出現無症狀潛伏癌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的腫瘤發展緩慢,在症狀暴露前就因心、腦血管或感染性疾病病危。此外有的人患腫瘤,雖表面上無症狀,但可能是被其他常見病多發病的症狀所掩蓋,因而沒被及時發現。

2、癌症早期信號易被忽視

在癌前病變階段,患者身體已經出現了一些症狀,如果能夠掌握和熟記這些危險信號,在身體出現相應症狀時及時就診,就能爲患者爭取寶貴的救治時間。根據疾病的不同,這些症狀會有不同的表現,如胃癌早期表現主要是持續性消化不良或者食慾減退,患者會在短時間內嚴重消瘦;乳腺癌的早期表現則爲乳房腫塊、乳頭溢液;肺癌患者一般表現爲痰中帶血等等。

3、日常體檢方式不對

一般的健康檢查並不包括有針對性的防癌體檢項目,要想早期發現癌症,需要癌症高危人羣定期體檢,做有針對性的防癌體檢項目。每一種癌症的檢查項目都不相同,比如檢查乳腺癌需要做鉬靶檢查,檢查胃癌需要做胃鏡檢查,肺癌最好是做低劑量的螺旋CT檢查等。

二、癌症早期並非無跡可尋,牢記“五字訣”

無論何種癌症,都有一些早期症狀。一旦發現異常就查到底,就可以早期發現癌症,早期治療。

1.血

鼻出血

鼻出血或鼻涕帶血,特別是晨起鼻涕帶血,往往是鼻咽癌的重要信號。此外還常有鼻塞,這是由於鼻咽癌症塊壓迫所致。如果癌症壓迫耳咽管,還會出現耳鳴;另外還有頭痛特別是一側性偏頭痛。

尿血

尿血,是泌尿系統癌症的症狀之一。其特點是無痛性的尿血。腎細胞癌約有50%的患者出現反覆全程血尿,伴有患側腰部脹痛;腎盂癌約有90%的患者發生反覆間歇性全程尿血,伴腰部脹痛;輸尿管腫瘤則以反覆血尿,血多時有細條狀血塊,伴持續性腰痛爲主要表現。

便血

大便帶血是臨牀中常見的症狀,如潰瘍性腸炎、痔瘡、菌痢、腸息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大便帶血。大便帶血也是腸癌的早期症狀,特點與其它疾病區分,主要表現爲暗紅色血便,多數會有黏液分泌,可與大便混合。

腸癌的發病年齡爲30—50歲,尤以40歲左右爲高峯期。若發現大便異常出血,應及時到醫院作內窺鏡檢查。

異常陰道出血

陰道出血是宮頸癌的主要症狀之一。臨牀研究表明,約有80%左右的宮頸癌有陰道出血。其特點是月經期陰道不規則出血,或性生活後陰道出血,多伴有白帶增多。

2.塊

口腔腫塊

口腔內有腫塊,伴有長期的口腔潰瘍,牙齦、舌、扁桃體或口腔內黏膜出現白色或紅色的斑塊,咽喉疼痛,吞嚥困難、有異物感,舌頭麻木等,考慮是口腔癌的早期症狀。

頸部腫塊

當頭部或頸部有癌症發生,可能會在耳下或頜下、喉頭有腫塊,出現吞嚥困難或疼痛、耳痛,氣短,呼吸時有濁音;且頸部甲狀腺也有腫塊,腫塊有時疼痛或觸之疼痛等。

乳房腫塊

觸摸乳房有固定或不固定的腫塊,且乳房表面皮膚有“橘皮樣”改變,有腫塊的乳塊同側腋窩有腫大的淋巴結,則有可能是乳腺癌的信號。

腹部腫塊

觸摸腹部時,如深壓內臟部位摸到硬塊,且腫塊迅速增大、持續不消,就要懷疑是否胃、肝、胰等部位是否有腫瘤。

3.痛

腹部疼痛

上腹部頑固性疼痛,平臥或仰臥疼痛加重,坐起上身向前曲躬或屈曲下肢可使疼痛減輕,要考慮是否是胰腺原發癌或其他部位癌症轉移到胰腺。

胸背部 疼痛

胸骨後灼燒感、脹悶或輕微疼痛,咽東西不順、疼痛,這些可能是食管癌和賁門癌、胃癌的表現。而背痛則有可能是上皮樣肉瘤、卵巢癌、肺尖癌的早期症狀。

全身骨痛

腫瘤骨轉移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最常見原因,大約75%進展期癌症患者有骨痛的臨牀表現。如覺某部位骨關節不明原因的間歇性疼痛逐漸轉變爲持續性深部疼痛,特別是伴有消瘦、乏力、貧血者應警惕爲骨轉移癌,要儘早到醫院就診,必要時作骨髓穿刺塗片細胞和骨髓組織病理檢查。

4.燒

持續低燒

不明原因的發熱,患者無明顯的自覺症狀,檢查也無明顯異常,排除常見的感染、免疫性疾病等,可考慮是否腫瘤導致的。癌症發熱是由腫瘤代謝產物進入血液影響體溫中樞導致,較少惡寒或寒戰,而會覺得很熱。像這種無名的發熱,並且找不到感染源頭,要考慮排查腫瘤

胃部灼燒

長期胃灼熱(燒心)應排查是否是胃酸過多所致, 再排查食管癌及肝癌的可能性。

5.減

體重不明減輕

短時間內體重急劇下降往往是癌症第一信號。驟然消瘦在乳腺癌和肺癌患者中最常見,其他還包括肝癌和腸癌等。如果不運動不減肥,體重卻莫名下降10%,應及時就醫。

三、癌症篩查是否人人都應該做?

癌症篩查是利用快速簡便的實驗檢查或其他手段,在表面健康的人羣中發現那些未被識別的可疑癌症患者或癌前病變/疾病。癌症篩查最主要的意義在於及時發現早期癌症甚至是癌前病變,這樣就能夠極大地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概率,因此早篩早診將是未來癌症防控工作的重點,也是提高癌症5年生存率的關鍵。

但是中科院院士韓啓德卻提出,他並不建議人人進行癌症早篩。

韓啓德院士認爲,應重視癌症篩查的負面效應。以低劑量螺旋CT篩查肺癌爲例,假設其靈敏度和特異性均爲99%,假設肺癌發病率爲100/10萬,在100萬人口中進行肺癌篩查,應有1000人實際患有早期肺癌。那麼,實際患有肺癌的患者可被篩查出1000×99%=990人,而未患肺癌的99.9萬人中會有9990(1%)的人被誤診爲肺癌。

也就是說,被查出肺癌的990+9990=10980人中,有9990人爲誤診,假陽性率高達91%,這91%的誤診人羣會產生非成嚴重的心理負擔或接受本沒有必要的進一步檢查。因此,韓院士認爲,癌症篩查應只針對高危人羣,普通人羣應慎重。

那麼,普通人應該如何預防癌症?

大多數腫瘤都不是遺傳性的,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遺傳物質的缺陷,這種基因缺陷是可以遺傳的。帶有這種缺陷的人並不一定都患腫瘤,但對致癌物質的易感性大大高於普通人,在外界環境相同的情況下,他們患癌症的幾率就要比普通人高。不過,內在的基因缺陷也是在外界環境的影響下起作用的。所以,如果能注意外界環境和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誘發癌症的外界影響因素,也可以避免癌症的發生。

這就需要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當代年輕人普遍喜歡熬夜,缺乏鍛鍊,遇到開心或者不順心的事情喜歡暴飲暴食,用大喫大喝來犒勞自己,健康狀況普遍堪憂。除了生活方式,還要改掉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比如在做飯時,有些人習慣了用熱鍋熱油炒菜,認爲這樣炒出來的菜更好喫。在室內裝修結束後,沒有重視和做好室內通風、除味工作,居住在這樣的環境中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身體健康。

總而言之,我們必須認識到:癌症不是什麼特殊疾病,也不是什麼可怕的疾病,通過有效、科學的防治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發病率,而通過積極規範的治療,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因此,要矯正“癌症=絕症”的看法,端正態度,對癌症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參考資料:

[1]《正確認識癌症 拒絕談癌色變》.中國家庭報.2021-04-15

[2]《“十三五”收官之年看癌症防治》.健康報.2020-12-30

[3]《對癌症體檢亂象必須加以整治》.河北日報.2019-07-0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