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1解讀|政治局會議釋放6大政策信號

一般而言,每年4、7、10、12月召開的季度政治局會議(10月不一定),都是決定經濟政策方向的關鍵會議,其中7月下旬年中政治局會議承上啓下,重要性僅次於爲次年定調的12月會議。從過往看,年中政治局會議所定基調,一般會持續到當年底。

新華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

從會議通稿來看,本次政治局會議釋放了以下幾個重大政策信號:

1.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32167億元,同比增長12.7%,兩年平均增長5.3%。橫向對比來看,這一增速在全球經濟體中名列前茅。諸多市場機構預計全年增速將在8.5%左右,因此完成全年6%以上的目標增速並沒有問題。

此次會議表示,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穩中向好,但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仍然不穩固、不均衡。

對此,會議提出,要做好宏觀政策跨週期調節,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一般而言,高層年中會議大多僅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因此“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的提法顯得很特殊。

跨週期調節並非此次會議首次提出,該提法在去年7月的政治局會議首度提出。當時的政治局會議表示,完善宏觀調控跨週期設計和調節,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跨週期調節”和“逆週期調節”相對應,二者存在區別:逆週期調節,指在經濟下行時宏觀經濟政策寬鬆,經濟上行時宏觀經濟政策收緊,以避免經濟波動太大,但往往會帶來一些副作用,比如寬鬆期積累泡沫化風險、收緊期風險被刺破。而跨週期調節,意味着放鬆時不過鬆,收時不過緊,把政策評估期從短期擴展爲中長期。

由於去年經濟增速前低後高,相應地下半年基數較高,因此今年季度經濟增速將呈現前高後低的走勢:一季度同比增長18.3%,二季度增長7.9%,市場預計四季度增速可能回落到5%-6%,今年底明年初的穩增長壓力將會加大。

此次會議提出“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做好宏觀政策跨週期調節”意味着宏觀政策不止要關注下半年,甚至要關注明年的經濟下行壓力,視角更長、未雨綢繆,要爲明年的不確定性“預留子彈”,因此預計下半年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預計不會有太大動作。下文具體分析。

2.合理把握專項債發行進度

會議表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合理把握預算內投資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進度,推動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實物工作量。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今年新增專項債發行約1萬億,僅完成全年額度的27%,而往常進度達到六成左右。

記者採訪瞭解到,其原因在於今年穩增長壓力不大,因此提前批額度下得相對較晚,專項債也不必急於發行。此外,由於前兩年專項債大規模發行帶來資金閒置等問題,今年對專項債項目審覈更加嚴格。

政治局此番表態意味着,專項債發行可能難以加速,發行將持續到四季度,甚至部分額度可能結轉到明年發行,最終在明年初陸續形成實物投資“穩增長”,這也是“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的應有之義。

3.貨幣政策“以爲爲主”

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助力中小企業和困難行業持續恢復。要增強宏觀政策自主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

7月15日央行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央行稱,此次降準主要用來置換MLF及應對繳稅,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仍將保持基本穩定,因此降準是貨幣政策迴歸常態後的常規流動性操作,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發生改變。

降準是量的層面調整,但央行近期一再重申‘看價不看量’,政策利率的變動是更值得關注的信號,因此降準並不意味着寬鬆。

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貨幣政策也需‘留好子彈’。因此三季度繼續降準概率小,但四季度MLF到期量大,如果出現經濟增速下滑或債務爆雷等情況,再次降準的可能也是存在的。

下半年,美聯儲貨幣轉向越來越近,市場也高度關注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操作。此次會議提出“要增強宏觀政策自主性”,意味着貨幣政策將以爲爲主,不會盲目跟隨美聯儲。

關於貨幣政策的內外協調,近年來備受關注。央行行長易綱2018年12月在清華大學的一場講座上闡述稱,全球化背景下,貨幣政策不可避免要承擔內外政策協調的“兩難”。在此過程中,中國的貨幣政策應堅持以我爲主,保持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同時兼顧國際經濟協調。

當前看,中美經濟基本面不一,貨幣政策出現分化很正常。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雖然也要考慮外部因素,但會保持獨立性,以本國的經濟基本面作爲貨幣政策的決策依據。

4.房地產調控不會放鬆

房地產此前一度成爲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就會適度放鬆。當前因爲預期明年經濟會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因此有市場人士猜測房地產市場是否存在放鬆的可能。

此次會議指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快發展租賃住房,落實用地、稅收等支持政策。

這意味着房地產調控不會放鬆,當前央行宏觀審慎管住房地產金融、各城市落實主體責任管住房地產調控、加大政策保障房建設的總體政策格局仍將延續。

5.落實地方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的財政金融風險處置機制 

此次會議提出,要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落實地方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的財政金融風險處置機制。

“地方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的財政金融風險處置機制”並非首次提出,此前一季度例會即已提到,當時用的詞是“建立”,此次用的詞是“落實”。這一機制似乎可以看到端倪,中央領導6月在青海考察時表示:

各級黨委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要承擔起政治責任,統籌抓好財政、稅收、審計等工作,嚴肅財經紀律,把各方面資金管好用好,切實防範金融風險,嚴格執行黨中央關於財經工作的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把過緊日子的要求落到實處。

在近年的探索中,地方形成了金融委辦公室地方協調機制+地方政府牽頭的金融工作議事協調機制。

在金融風險處置方面,前者配合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對高風險金融機構精準拆彈的同時,加強風險形勢研判,及時預警並提出建議。後者落實屬地金融監管和風險處置責任,調動地方行政資源力量,形成金融、財政、公安、司法、宣傳等多部門合力,處置金融風險。

實踐中,前一機制在31個省份均已成立且形成了固定的工作機制,但後者機制尚不明晰。去年一些大型企業的違約對市場造成巨大的衝擊,顯示相關機制的欠缺,財政金融風險處置新機制可能着眼於解決相關問題。當前,城投非標違約已經常態化,如城投債違約將對市場造成巨大沖擊,因此亟待建立財政金融風險處置機制。

短期看,這一機制在地方層面可能演化爲保剛兌,進而降低城投債風險。現在中央要求“不逃廢債”,在地方層面已經演化爲“不違約”。鑑於城投債違約對省級區域的巨大沖擊,即使財政困難,但如果黨政主要負責人選擇力保,在短期內還是可以保住。 

6. 糾正運動式“減碳”,儘快出臺2030年前碳達峯行動方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其中一項是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工作。具體而言,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峯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今年來各部門圍繞這一工作出臺了很多政策甚至出現了“單兵突進”的現象,但此項工作並非短期的事情,涉及到未來數十年。

此次會議提出,要統籌有序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工作,儘快出臺2030年前碳達峯行動方案,堅持全國一盤棋,糾正運動式“減碳”,先立後破,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這意味着碳達峯、碳中和工作頂層統籌工作將得以強化,以加強部門和地方、短期與長期的協調。

(作者:楊志錦 編輯:李伊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