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的一起傷醫事件,讓我認識了眼科醫生陶勇。溫暖的目光,和煦的笑容,彷彿超脫於凡塵俗世之外。那樣親切、又那樣勤懇。1980年出生的他,一路品學兼優,從江西省撫州南城縣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部。然而,即便是在這種精英彙集之地,陶勇依然是導師的驕傲、同門的榜樣。畢業後,陶勇進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一直優秀又勤勉的他,在工作崗位上繼續着他深愛的醫療事業,救助了數不清的患者,收穫了無數的好評與感激。誰曾想,就是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人,竟然遭遇了無法想象的傷痛。砍傷他的,是曾經的病人,當場爲他擋刀的,是他的病人。這弔詭又奇妙的事件,就這樣發生在他的身上。換做旁人,會如何自處?陶勇也是人,他也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慢慢走出心理陰影。而《目光》這本書,是他開啓自我療愈的第一步。

懷着難以言喻的心情翻開這本書,猶如當年在微博上關注他受傷-治療-康復-接受採訪一般,逐字逐句讀完。心底對他的佩服與敬仰,只增不減。有人說,這是一本醫生的沉思錄,也可以作爲我們每個人的成長啓示錄。陶勇以自己爲例,以這本書爲手術刀,一點一點將自己對醫學初心的堅持、對生死病痛的認識、對善惡世相的思辨、對未來醫學事業的展望解剖呈現給世人,真誠、坦然、篤定。受傷之前的陶勇,目光柔和純淨,是朝氣蓬勃的少年;受傷之後的陶勇,目光依然柔和純淨,但多了一份篤定和堅韌。還是那個少年,他回來了,他變得更強大了。我常常問自己,如果是我,遭遇了這樣的事會變成怎樣呢?事實是,我連想都不敢想。

陶勇說:“當你到過銀河系的邊界,就不會滿足於自己的世界只有月亮。 ”很高興見過這樣少年的目光,讓我們始終相信希望、相信愛,相信每一雙眼睛背後,都是光明。

作者: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 鄧靜函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孫珺 吳波

來源:廣州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