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雙腳,就像一對勤勤懇懇的“老牛”,不僅承載着身體的全部重量,帶我們行走四方,更是人體的“精氣之源”。

只有雙腿健康,經絡傳導才暢通,氣血才能順利地送往各個器官。因此,說它是人體的“第二心臟”一點不爲過~但也就是這樣一個重要角色卻沒能受到應有的重視,人們往往會忽略對腳的保養。

“腿勤人長壽,腳健人身壯”,腿腳其實是人體保健養生的一個重點區域,更是全身健康的“放大鏡”,其細微變化都可能折射出多種潛在疾病。

1、雙腳透露的健康祕密

一旦腳出現一些異常的表現,很可能是我們的身體敲響了“警鐘”!

1、乾裂蛻皮

天氣乾燥,可以說是雙腳乾裂蛻皮最常見的原因之一,但如果您一年四季都乾裂,甚至用了潤膚乳也不見好,就要當心是否是以下兩種原因了:

①缺乏維生素:像缺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E的時候,都可能會讓皮膚彈性變差影響皮膚的再生細胞功能,而腳離心臟最遠,血液循環本就很差,就相對更容易出現乾裂了。

②真菌感染:夏季溫度高,氣候潮溼,細菌也更爲活躍,腳部真菌感染的風險也更高,但這類人羣的腳裂往往伴有皮膚瘙癢、小水泡、蛻皮等。建議及時就醫,以免病變部位蔓延。

2、經常抽

腳抽筋,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但如果經常抽筋,就要警惕了。

①運動過度、脫水:運動時腳突然抽筋,或是肌肉的猛然收縮,可能是由鍛鍊或脫水引發的短暫情況,運動前要更注重熱身。

②缺鈣:缺鈣會讓神經肌肉的應激性增加、興奮度提高,引起肌肉痙攣。

③血管性疾病:三高、中老年人羣經常抽筋,且補鈣沒有改善時,要特別警惕動脈粥樣硬化、血栓、靜脈曲張等血管性疾病,它可導致血液循環不暢,下肢缺血,從而引起腿痠疼痛、腳抽筋。

3、腳麻

一般情況,腳麻可能是蹲久了、受壓等原因所致,在幾分鐘內會自動緩解,但若是不明原因的腳麻,或者經常出現,持續時間很長,則要當心:

①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會因神經受壓迫,引起麻木。這種麻木會從臀部沿大腿的外側放射到小腿前內側,最後到足趾,同時伴有腰痛。

②腦血管病:腦梗、痛風、一過性腦出血等,因爲血管的堵塞等,使得大腦處理觸覺的部位受損,導致麻木。且不止手腳,軀幹、臉部也可能出現麻木的感覺。一旦出現,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引發更大危機。

③末梢神經炎:感染、過敏、營養不良、糖尿病等都可能引起末梢神經炎。常表現爲手指、腳趾的對稱麻木,還可伴有觸覺減退的症狀,就像戴了手套、穿了襪子一樣,感覺不靈敏。

4、腳涼

腳涼可能是氣虛、陽虛等體質問題,同樣也可能是疾病所致:

①貧血的人、心臟衰弱的人,因爲血液循環動力不足,無法使血液供應到身體末梢部位,從而導致手腳冰涼。另外,血人羣腳趾甲會稍微下陷,有類似於勺子形狀的壓痕

②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素分泌不足時,會導致新陳代謝和體溫調節出現異常,致使手腳冰涼。此類人羣還常伴有食慾不佳、記憶力減退、身體發胖等症狀。

③糖尿病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會導致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引起四肢末梢循環動脈血供應不足,出現手腳冰涼、肢體畏寒的症狀。高血糖人羣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引發更多的併發症。

④動脈硬化閉塞症。如果腳涼和間歇性跛行同時出現,可能是下肢動脈出了問題,有可能是動脈硬化閉塞症。

其會影響下肢的血液供應,首先出現的症狀就是腳涼,不及時救治會出現疼痛,然後發展爲潰瘍,最後壞疽,面臨截肢。

5、腳後跟痛

一般而言可能是足底筋膜發炎了。疼痛在早晨下牀時的第一步最爲明顯,行走一段時間後,足底筋膜會變得較松,症狀會有所緩解,多采取保守治療改善。

2、簡單的腳部養護法,每天都能做

1、熱水泡泡腳,促進血液循環

熱水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四肢寒冷,還能刺激經絡,緩解疲乏,有助於睡眠。尤其晚上7~9點泡腳更好,因爲此時腎經氣血較衰弱,泡腳能更好地改善全身血液循環,達到滋養器官的目的。

而適當地加些“料”,則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安神泡腳方

【組方】艾葉10g、生薑20g、夜交藤20g。

艾葉可以通行十二經絡、祛溼,生薑藥食同源,能辛散暖胃,夜交藤促進血液循環、祛水溼、安神、解鬱。

【方法】熬四十分鐘,然後將藥汁分成兩份,早晚兌入溫水,泡腳,每次二十分鐘,水沒過腳面就可以了。泡腳水溫以30~40℃爲宜,時間在15~20分鐘左右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特殊人羣,痛風發作期患者、靜脈曲張患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者等不宜泡腳。

2、揉一揉,按一按,防病又治病

足部有很多穴位,而刺激這些穴位經絡,不僅能改善足部健康,同時對多種疾病有輔助調節的作用:

①湧泉穴,長壽穴

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精的第一穴,陽氣升發之處,也是人體長壽大穴之一。

“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因此,經常按揉此穴能讓腎水增加,上輸到陰液,振奮陽氣,使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對於老年性哮喘、腰膝痠軟、失眠多夢、上火、高血壓等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取穴方法:湧泉穴在腳心,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

用大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壓穴位,做輕柔緩和的環旋活動,以穴位感到酸脹爲度,按揉2~3分鐘。每天操作1~2次。

②然谷穴,輔助治療糖尿病

然谷穴是古代記載最早的治療糖尿病的穴位,因此也被稱爲治療糖尿病的“第一穴”。通過刺激這個穴位,可以幫助改善糖尿病引起的症狀,延緩併發症的出現

取穴方法:在內踝斜前45度角,摸到一個骨性的凸起,往下一滑一下坡,就是然谷穴。點揉3-5分鐘,一天可做5-8次。

③照海穴,緩解咽喉乾燥,對抗婦科疾病

夏季氣溫高,很多人都內火旺盛,常有上火的症狀,不妨試試照海穴,可補腎、養陰、清熱,能緩解由於陰虛火旺引起的咽喉乾燥、目赤、失眠等不適;另外,對於月經不調、痛經現象以及不孕症等婦科疾病有一定好處。

取穴方法:位於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按壓感到酸、麻、脹就可以了,或是按壓5~10分鐘即可,每天3次。

④太溪穴,補腎精

此穴有益腎填精、益髓壯骨的作用,對於腎炎、膀胱炎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對於關節炎、風溼病、腰膝痛、手腳冰涼等也有緩解效果

取穴方法: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用手指按揉至有痠痛的感覺,一次按30下。

3、腿足保健操,舒經活絡腿不老

①足背屈

坐下,雙腿抬起與身體呈90度,膝蓋繃直,有種酸脹的感覺,堅持10秒以上後放下。

②足內旋

坐下,雙腿抬起與身體呈90度,膝蓋繃直,兩個腳尖並在一起,行內八字,兩側韌帶會有種牽拉感,至少堅持5秒以上。

③足外旋

坐下,雙腿抬起與身體呈90度,膝蓋繃直,兩個腳跟並在一起,做外八字,後邊會有一種很勒的感覺,感到酸脹爲宜。

④足背伸

收回腳,腳尖頂地,足踝要背伸,儘量伸展開,堅持10秒。

⑤對足跟

腳跟對腳跟成爲“一”字,儘量讓大腿往外撇,做的時候身體不能往前“哈”,要挺起胸膛,堅持5到10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