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循着民聲 切中病竈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同志,今天我過來主動認錯,這36.5萬元現金我不該亂拿,現在上交組織,希望能得到寬大處理……”6月的一箇中午,常熟市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費某,懷揣着一隻黃色無紡布袋子,敲開了我辦公室的門。

時間回溯到今年年初,常熟市紀委監委針對供銷合作社系統腐敗問題開展了專項整治。接到任務後,我們第十監督檢查室立即着手研究部署整治工作。

供銷社組織成分多元、資產構成多樣,一頭連着“三農”,一頭連着城鎮,業務涉及範圍廣、掌握資源多,如若運行管理中存在不規範行爲,極易成爲腐敗“隱祕的角落”。基於此,我們決定在專項整治開始前,先從實地走訪入手,瞭解老百姓的真實聲音,做好調查摸底工作。

一大早,頂着灼熱的太陽,我們來到市東郊的田間、集鎮,挨個對當地的種糧大戶、種菜承包戶和農資經銷店進行走訪。

“老鄉,近幾年你們種植生意怎麼樣啊?”

“這幾年田裏的作物倒是年年豐收,病蟲害基本能控制,但農藥的價格有點高啊,都是些洋牌子,一畝田的種植成本上升很多。”

“說實話,國產農藥效果也不比洋牌子差,但農資店賣的都是洋牌子,國產農藥貨少,基本買不到……”一位種植大戶無奈地說。

於是,我們立即前往鄉鎮上規模較大的農資店一探究竟。經過了解,這些農資店都是通過供銷社下屬農資公司進貨的,但這幾年農資公司出的貨大部分是進口大品牌,進貨成本高了,售價自然也貴了,農民對此也都有些埋怨。

直奔基層調研,收集百姓反饋,讓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切中了供銷領域的要害。隨即,我們要求供銷社開展自查自糾,並將農藥採購、資產處置等關注度較高的問題納入清單,逐條排查廉政風險點。

同時將農資公司列爲重點關注對象,進行駐點檢查,一方面查閱行政賬、倉庫賬、供銷合同等,另一方面比對農藥招標採購信息,尤其是與進口品牌銷售公司的資金往來情況。

我們發現,農資公司存在公私賬戶混用、違規私設小金庫等問題,同時在調取相關人員銀行流水時發現,農資公司法定代表人、總經理費某的工資卡里,竟然有五六筆從相關銷售公司匯入的資金。

循着線索,我們找來費某談話。“你們爲什麼明知效果相同,卻選擇價位高的進口農藥呢?”

“進口品牌有些銷售獎勵可以返點。我想着給大夥謀點福利,當時就弄了個小金庫,一時糊塗了……”費某有些底氣不足地辯解道。

“只是糊塗嗎?你們的福利都是農戶們買的單啊。另外,這些款項爲何都從你的私人卡上流轉?你都放進小金庫了?還有什麼如實交代清楚。”

費某額頭直冒汗,沉默不語。

第二天中午,敲門聲突然響起,便是開頭的那一幕。不久前,費某被市紀委監委給予開除黨籍處分,涉嫌職務侵佔犯罪問題移送市人民檢察院依法審查起訴。

隨着專項整治的不斷深入,體制管理不順暢、資產管理不規範、財務管理不嚴、內控制度缺失、人員管理失序、社屬企業監管不力……一系列的積弊沉痾慢慢凸顯,不僅造成社有資產流失,侵害了集體利益,還導致系統內違規違紀現象多發。半年多來,共立案審查調查10人,其中移送司法機關2人。

循着民聲走,才能切中病竈真治病。因地制宜、把握特點是開展專項整治的第一步,深入基層、調研走訪才能真實傾聽羣衆聲音,從而快速切中要害、精準挖掘問題線索、高效開展深入整治,以專項整治的紮實成效贏得民心。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市紀委監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