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年賺數百萬?直播間裏的二手奢侈品生意:理財、中招與刷單

“只要品相和成色好,根本看不出來是二手。再說性價比也高,不用‘喫土’就能用上奢侈品,就算不喜歡了出手也虧不了多少。”晚上9點,結束了一天工作的可可(化名)悠閒地躺在沙發上,熟練地打開抖音“二手奢侈品”的直播間。

“幾乎每天都會在直播間看看二手奢侈品,遇到合適的就會下手。”可可告訴記者,自從一年前入手第一個二手奢侈品包後,她就愛上這類商品。和朋友交流後更是發現對方也熱衷於此。

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出現了二手奢侈品市場的繁榮發展,中國的二手奢侈品市場也正在興起。尤其是年輕人的湧入,讓二手奢侈品風在國內市場盛行起來。

業內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二手閒置物品的年交易額爲7420億元,2019年上升到9646億元,在2020年則達到12540億元,達到萬億規模。以80、90後爲代表的年輕人在其中更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同樣據數據顯示,這一羣體佔比已超過60%。

二手奢侈品的爆發吸引着無數年輕玩家,也被商家看準其中商機。一時間,市場中湧現出多個二手奢侈品商戶。但入行資金、鑑定技術要求高等行業壁壘讓不少新來者深感現實的殘酷,而龍蛇混雜的行業也讓初接觸此行業的消費者稍有不慎就“中招”。

“儘管銷售場所從線下轉到直播,但行業此前存在的‘貨不對板’、‘真假難辨’等問題仍然存在,甚至還誕生出其他的新問題。”從事多年二手奢侈品銷售的李飛感慨,“行業的爆發也推動市場必須正規化,如今不少機構甚至引入AI鑑定,以解決用戶對於真僞的困惑。不過只要消費者有需求和對品牌的慾望,二手奢侈品市場勢必會繼續爆發。”

疫情催生二手奢侈品市場發展

直播間有商家年賺數百萬

“包只有一個”“公價2.6萬元,這款95新只要8400元”。抖音直播間裏,主播正拿着一款LV揹包,不斷將各處細節進行展示,同時詳細地爲鏡頭另一端的粉絲講解着。

類似的場景每天都在抖音、快手等平臺中上演。數十位主播在各自的直播間內賣力地介紹着LV、GUCCI、PRADA等品牌包。這些原價動輒數萬元的商品在直播間僅需要一半的價格就能買到。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幾乎每個直播間都擠滿了粉絲,多款商品一經上架就被秒光。

“箱包只要愛惜得當,背過一次和背過十次的區別並不大。”剛用9000元搶到一款95新,原價近2萬元的挎包的可可告訴記者,“包身沒有明顯瑕疵,價格也就全新的一半。雖然不太適合送人,但自用肯定沒問題。”

近年來,二手奢侈品生意在國內逐漸興起壯大。據MobData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二手閒置物品的年交易額爲7420億元,2019年上升到9646億元,而在2020年則達到12540億元,達到萬億規模。

可可告訴貝殼財經記者,二手奢侈品多年前就在日本繁榮發展,近年來開始在國內興起。真正爆發的原因則是受2020年疫情影響。“疫情導致奢侈品價格上漲,包括LV、香奈兒等品牌都先後提升價格,讓普通玩家望而卻步。另外疫情帶來的經濟壓力,使得不少人將此前購買的奢侈品出手,以緩解收入危機。進而推動二手市場發展。”

“不少心儀的包已經停產停售,而在二手市場中卻能找到成色不錯的。”同樣愛好奢侈品的韓思(化名)表示,二手市場不僅能買到近幾年的款式,甚至還能買到已經絕版和限量版的包,這更讓此前因爲經濟原因而錯失心儀之物的她有種“圓夢”的感覺。

和此前二手奢侈品交易大多集中在線下和微信等平臺不同,如今行業逐漸將銷售場所轉移至線上直播。直播間裏的二手奢侈品,已經成爲抖音電商的一大火熱品類。包括胖虎、只二、紅布林等多家二手奢侈品機構都先後在抖音開設直播進行線上帶貨。

“二手奢侈品走紅直播平臺自有道理。”主播李飛(化名)告訴記者,此前此類交易大多以線上圖片爲主,但真實性讓很多買家質疑。直播則可以通過全方位展示打消購買者的遲疑。更重要的是,直播時消費者在主播充滿煽動的話語中更容易產生衝動消費。

據媒體報道,杭州奢侈品護理機構安潔利抖音賬號如今已有200多萬粉絲,2020年5月開始直播帶貨後,單場銷售額能達到200萬。在當年雙十一期間銷售額更是達到了一千多萬。

據《2021中國二手奢侈品電商平臺消費洞察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0年,二手奢侈品用戶觀看直播的時長呈明顯上漲趨勢,直播客單價更達到常銷客單價的三倍。這意味着用戶開始接受並青睞在直播間購買二手奢侈品。

“大部分二手奢侈品的利潤率能達到10%至20%。只要每場直播都賣出去幾個包,銷售額能達到幾萬元。”李飛說,“只要做得好,一年賺上幾百萬不成問題。”

不在乎二手,80後90後成消費主力

愛換包的年輕人發現理財新方式?

在浙江一家廣告公司工作的可可,在一年前無意間看直播時,發現主播手中的LV挎包正是自己心儀已久的商品。多年前自己就對這款挎包念念不忘,但當時由於收入有限,一直無法狠下心來購買。而主播手中這款95新的包,只被原主人背過幾次,價格卻不到全新的一半,這讓她毫不猶豫地下了單。

“幾乎每天都會在直播間看看二手奢侈品,遇到合適的就會下手。”可可告訴記者,“身邊很多朋友都在關注,就算不買也會分享給閨蜜。”

這次購物經歷讓她開始迷上二手奢侈品,“比買全新的划算得多。而且像愛馬仕這種比較貴且需要配貨的牌子,需要花大價錢才能買到新品,選擇二手經濟壓力相對較小。”

多位消費者在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如今二手奢侈品在國內市場迅猛興起的背後,以80後和90後爲代表的年輕人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覷。

“此前行業更多的消費者都是經濟能力較強的70後,如今逐漸傾向於80後和90後羣體。”李飛說,“明顯感覺得出來年輕人購買慾望更強於此前的客戶。”

據《2020中國二手奢侈品市場發展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二手奢侈品消費主力軍爲年齡在29-36歲,其佔比爲52%,而年齡在19-29歲的羣體佔比則達到13%。同樣據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紅布林2020年數據報告顯示,該平臺有超過70%的消費人羣爲90後和00後。

李飛告訴記者,年輕人消費意識的升級,對奢侈品的追求和自身經濟能力的不平衡,使得他們傾向於購買二手奢侈品,“比如用COACH等輕奢品的玩家,可能想買LV;而背LV的人,內心也希望能用上愛馬仕。”

“只要包的品相和成色好,根本不在意是幾手。背段時間不喜歡了轉手賣了,再買個另外的二手,能讓自己隨時都背上奢侈品包。”可可說。記者瞭解到,年輕人追求獨特的差異化消費理念,使得其對商品是否“二手”並不在意。

韓思同樣告訴記者,自己對於奢侈品屬於喜新厭舊的性格,即使有新包也背不了幾天就想換包。如果花高價購買新品總覺得浪費,但購買二手奢侈品就不太會有這種問題。不喜歡的時候轉手出了也不會虧損很多。

更讓年輕消費者心動的是,奢侈品的保值和溢價也能讓他們從中賺利。記者瞭解到,如今不少年輕人甚至花錢購買一些經典款、限量款的新品或二手奢侈品,除了自己使用外,更是一種新型理財方式。

“當時用5萬元買了款LV的經典款挎包,但後來隨着商品的減產和疫情影響,如今這款包在市面上多人求購,價格也漲到了6萬元。出手的話差價足以買一個其他品牌不錯的二手包。”韓思說。部分奢侈品保值能力較強,不會出現其他商品“二手跌價”的情況。一些經典款的奢侈品只要保養得當,不僅有流通價值,甚至還存在增值的空間。隨着市面貨源的減少,不少奢侈品包在出手的時候會比購入時價格更高。

10個鑑定中7個假貨?

成色虛高、真僞難辨、刷單瘋狂

“雖然是二手,但消費者肯定還是比較在意商品品相成色。”可可說,“儘管直播能展示出商品的更多細節,但不排除有成色虛高的情況。”讓可可不爽的是,儘管自己多少算半個“資深人士”,但也曾幾次看走眼,在直播平臺上買到過貨不對板的商品。

可可告訴貝殼財經記者,不少主播在介紹商品時爲了提高消費者的購買衝動,往往會刻意將成色提高。自己此前在一個直播間看中一款包,主播在展示各方面細節時將成色定義爲95新。但當包寄到手上時才發現儘管外皮看似不錯,而內側不少地方已經出現脫線、五金件褪色等情況,“感覺別說95新了,就連9成新都會打個問號。”

相對成色質疑,讓韓思無法接受的是貨品的真假。一次在購買商品時,對方信誓旦旦地表示絕對真貨,甚至能提供各種證件。但購入後她發現很多細節都和專賣店有所不同,一個經常購買奢侈品的朋友幫着鑑定後告訴她,“一眼假。”

“二手奢侈品從業者本身就龍蛇混雜,不排除有小作坊利用這種途徑來銷售假貨。另外貨源渠道除了從海外集中採購外,也會從個體玩家手中購入。經過鑑定、清潔等流程後,再轉手賣給其他人。這很考驗中間商的鑑定水準,一不小心就可能中招。”李飛告訴記者,自己此前在進貨時也曾遇到假貨,還爲此損失上萬元,“不排除二手能買到合適的商品,但裏面水太深,對奢侈品不瞭解的新玩家建議少碰。”

據業內平臺優奢易拍報告顯示,2020年二手奢侈品的正品率在下降。從優奢易拍鑑定商品的綜合正品率來看,正品率同比下降了0.7個百分點,變爲33.6%。這意味着每10件求鑑定的二手奢侈品中,很可能有7件都是假貨。

更讓玩家心存質疑的是,不少市場中原本屬於“一包難求”的商品,在二手市場似乎隨處可買。

“之前在一個直播間發現,裏面有款LV的包早已斷貨,市場中不乏有人高價求購而不得的情況,但在主播手中一晚上就能賣掉幾十甚至上百個。”可可告訴記者,“很難判斷這些商品究竟是真是假,但肯定不敢輕易購買。”

“這些商品或許並非就是假貨,只是‘一貨多賣’的典型玩法。”一位圈內人士告訴記者,這種模式早在多年前的電商時代就存在,“可能主播手中只有幾個包,但爲了吸引流量,在包被搶完後也不會叫停,這導致商品反覆多次被拍。而顧客的每一次下單,無論是否付款或成交,都會被計入平臺的成交金額。”

“用戶付款之後,商家沒有那麼多庫存,最後沒法發貨,最終用戶只能選擇退款。”該人士表示,商戶採用類似模式的原因在於能提升其在第三方數據平臺上的成交金額及排名,使其更容易獲得資本的青睞,“而對於消費者來說,不但買不到心儀的商品,在退款時也可能遇到其他的風險,最終利益受到傷害。”

入行門檻高,競爭殘酷

鑑定由人工轉向AI,AI鑑定成爲全新鑑定技術

“此前計劃趁着市場爆發入行,但後來發現太難了。”在重慶經營着一家外貿店的阿杰(化名)對二手奢侈品市場發展印象深刻,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學時就一直關注着二手奢侈品行業,回國後也曾考慮過入行。但打聽一圈後發現,行業無論對資金、眼光還是鑑定技術要求極高,左右權衡後最終決定放棄。

入行資金、鑑定技術要求高等行業壁壘讓不少新來者深感現實的殘酷,稍有不慎就被淘汰出局。

“最初計劃投100萬元入行,當時覺得這筆錢足以購入上百個二手奢侈品包,貨量應該不成問題。”阿杰說,“但後來發現好的貨源早被其他商戶搶走,很難找到成色和價格都滿意的渠道。另外箱包這類商品個人喜好因素太大,你喜歡的不一定代表其他人能夠接受。”

一位圈內人士告訴記者,他見過太多興沖沖入行,最後慘淡離場的新來者。這些人由於對市場不熟悉,很容易出現押錯寶的情況。而一旦商品遲遲無法出手,勢必會導致資金無法正常流轉,最終虧得血本無歸,“此前一位新來者投入了近200萬元,但不到半年就全部虧空。”

“如今奢侈品潮流風向隨時都在變化。一旦買不到爆款,不但意味着失去暴利機會,還有很大的囤貨風險。”阿杰說。

更讓他感到入行門檻難以逾越的是,二手奢侈品行業必須具備相應的鑑定技術,但當前國內此類人才匱乏嚴重,“據說國內專業的奢侈品鑑定師不足百人,而且人工鑑定使得流程漫長,同時稍不留神就容易走眼。”

爲了解決這一難題,如今國內不少平臺開始引進AI鑑定技術,通過AI鑑定來提升鑑定的效率及準確率。

“通過對商品拍照來識別品牌標識、型號、鑑定真假及估價等,這些都直接通過AI技術來實現。”9月20日,人工智能鑑定機構圖靈鑑定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圖靈鑑定通過世界前沿匹配算法和全球最大的真僞數據庫,AI鑑定相較人工鑑定更爲獨立客觀。自上線來已累計鑑定達到300萬次,準確率可以達到99%。”

9月23日,記者嘗試在圖靈鑑定平臺上鑑定一款LV錢包,在按照其要求將錢包整體照片和包含主要鑑定點的細節圖上傳後,很快得到“符合正品工藝”的結論,各細節部分符合度情況與分數也羅列在鑑別報告中。

同樣據多家媒體報道稱,如今除了AI鑑定,區塊鏈技術成爲鑑別真僞的方案之一。包括奢侈品品牌LVMH,國內奢侈品平臺寺庫都先後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鑑定,進而從源頭管控假貨。

“未來,困擾二手奢侈品行業的難題或許能通過AI鑑定得以解決,屆時隨着更多消費者在解決了真僞等困惑後的湧入,二手奢侈品市場會得以更大的爆發。”李飛說。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覃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