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二手平臺演出票售後誰來管    來源:北京商報

在二手交易平臺上購買演出票的消費者,受到了不小的困擾。多位消費者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由於疫情防控需要,多場演出相繼取消或延期,但與通過官方渠道購買演出票而能直接退款的消費者不同,自己因在二手交易平臺上購買轉讓的演出票,只能聯繫賣家溝通退款,可部分賣家此時卻“消失”了,且除了私信聯繫得不到回覆的情況外,甚至還有賣家的賬號處於註銷失聯的狀態,導致自己在索要退款的路上遲遲無果。

發信不回、人間蒸發

爲了退演出票,消費者馬先生最近頭痛不已。此前馬先生不經意間在二手交易平臺上看到有人轉賣演出票,價格又比官網還便宜了些,在瞭解了座位等信息後,馬先生便從賣家手中直接購買了兩張門票。但沒想到的是,爲了疫情防控的需要,該場演出臨時取消了,馬先生想找到賣家溝通退款,而對方卻怎麼也聯繫不上了。

“之前溝通買票的時候,發信給對方還都能較快地獲得回覆,但到了要退款,賣家卻聯繫不上了,多次發信都不回。”馬先生表示,兩張演出票加起來400多塊錢,雖然不算是門票價格最高的那一檔,但要回退款是自己的正當權益,賣家應當退款。

與馬先生有相同困擾的還有消費者周女士,只不過與馬先生因恰好看到低價轉讓的演出票而選擇在二手交易平臺上購買不同,周女士是因自己想看的演出已在官方售票渠道標示爲缺貨狀態,眼看着官方渠道購票無果,纔不得已在二手交易平臺找轉讓票,又因爲這場演出相對熱門,周女士最終在原價基礎上加價300元纔買到手。結果,該場演出如今也選擇了取消,退款成了難題。

“如果說有的消費者遇到了賣家不回信息,那我遇到的賣家可以算是人間蒸發,連賬號都註銷了,我想找對方都不知道該從什麼地方找起。”周女士如是說。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由於不少演出在近段時間選擇取消或延期,因此遭遇退款難題的消費者也不在少數,並紛紛在社交平臺、投訴平臺上尋求解決方法。另據黑貓投訴平臺發佈的10月數據顯示,娛樂票務領域在10月呈現投訴量明顯上漲的情況,漲幅達到53.69%,投訴原因中疫情帶來的退票問題相對較多。

電子票也難逃風險

此時或許有人會產生疑惑,演出取消時均會註明如需退款可提交申請,屆時均將退回,爲何還會有消費者拿不到退款呢?

演出行業分析師黎新宇表示,演出商或官方售票渠道在退票時會將錢款按照原始信息退回至購票原賬戶,也就是二手交易平臺上的賣家,因此購買轉讓票的買家無法自己直接對接至演出商或官方售票渠道進行退款,只能聯繫二手交易平臺上的賣家。

北京商報記者也就退款問題諮詢部分二手交易平臺。其中,閒魚平臺客服稱,若已付款,只要交易未確認收貨,錢款都是安全的。若買家已經確認收貨,此時雙方無法發起退款申請,建議雙方自行友好協商處理。若買家在退款過程中賣家操作了拒絕,且雙方無法協商一致,買家可以申請客服介入。交易過程中切勿使用直接轉賬付款或者其他非支付寶擔保交易鏈接,謹慎使用第三方平臺聯繫。

值得注意的是,在演出退票問題中,轉讓票爲電子票的情況佔據不小的比例,且不只是出現過退款難的問題,還有購買轉讓電子票後無法正常觀演等情況的出現。

演出商陳琛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電子票的轉讓實際存在着多種風險,首先便是電子票可複製性比較強,可能一張票賣給很多人,但只有第一個人能進場,其他人就被坑了;第二種風險則是現在很多電子票綁定身份證,有的進場檢票還要看原始購票記錄,導致賣家即使賣真票,買家也可能沒法進場;此外還有一種風險則離不開現在票務平臺因爲競爭關係,數據不打通,有的項目由多個票務平臺分銷,入場口不同,而轉讓的票如果沒搞清入場口,將給觀衆帶來極大困擾,糾紛也很多。

退票保障仍待強監管

現如今,二手交易平臺上仍有不少演出票正在轉讓中,風險暗藏其中。

“一場演出有多個銷售渠道,是行業特點。此前少部分熱門演出一票難求,有些演出票價炒到天價,造成票務行業亂象,這兩年通過很多有力舉措,比如熱門演出要求公開售票、演出信息接入監管系統等,同時主管部門也頒佈了很多行業規範和標準來探索黃牛倒票問題,取得了很大成果。從行業角度來看,當下炒票、假票等過去困擾消費者的亂象已經基本解決。但現在又有了新問題,就是退票沒保障,比如演出取消,觀衆找售票人退票跑路,這屬於保障問題,解決辦法是監管應該要求交易平臺信息透明,擔負一定責任。”陳琛如是說。

面對退款上的阻礙,周女士表示,如若依靠消費者自身,在解決退款糾紛時往往會遇到很大難題,因此確實需要行業加強監管措施幫助消費者解決退票問題,假若二手交易平臺也能給予一定協助,也將會起到很大的幫助。

黎新宇認爲,消費者爲了避免遭遇退款有阻礙,購票時應儘量在官方渠道購票或是對於交易有監管規定的平臺,以便在出現問題後能協助解決,此外借助12315消費者熱線等也是幫助自身解決糾紛的方式。

此外,在陳琛看來,當下演出市場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是退票難,“買了票總有買錯或者沒法去的情況,購票平臺公開宣稱不讓退,轉讓給別人去還不允許入場。這難免有些霸王條款了,我們看到網上各種投訴和抱怨很多,給政府部門和行業上下游也帶來很大壓力,希望未來監管部門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北京商報記者 鄭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