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蟪蛄 編輯/王方玉

出來源/巨潮商業評論(iD:tide-biz)

上市之後的第一份三季報,知乎(NYSE:ZH)向外界展示出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5.1%,前三季度累計收入11.17億元,月活用戶已經突破了1億大關。

但是其股價當天表現平淡,漲幅不到4%。市值“僅”有不到50億美元。

與知乎傳來好消息不同的是,其他幾個互聯網平臺傳遞出的信號不算樂觀:

B站(NASDAQ:BILI)前三個季度累計虧損了47.04億元,相當於每天虧掉2317萬元。在11月中旬宣佈要發14億美元的可轉債,這些消息直接壓崩了股價——美股暴跌,港股罕見地暫停交易;

愛奇藝(NASDAQ:IQ)的情況更差。2021年前三季度,愛奇藝淨虧損17.34億元,上年同期淨虧損11.76億元,虧損同比擴大了47.45%,但營業收入的增長卻僅有6%;

甚至連字節跳動都無法獨善其身。市場傳言,有接近字節跳動內部人士表示,“字節跳動商業化產品部的全員大會上披露,其國內廣告收入過去半年停止增長,系2013 年開啓商業化以來首次出現這種情況,圖文平臺今日頭條已處在虧損邊緣”;

A股市場規模最大的內容機構芒果超媒,三季報雖然在收入、利潤上仍有超過22%的同比增長,但環比增長均已降至1%以內,一年時間股價跌去35%。

包括抖音在內,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內容平臺——不論是視頻爲主的還是文字爲主的,不論是互聯網化的還是傳統品類,不論是民營資本還是國資機構,業績不振、增長困難都已經成爲主旋律。

如今愈加發達的互聯網和媒體環境中,內容平臺卻已成了投資者的泥潭。

難做的生意

知乎在基本上沒有視頻內容的基礎上,實現了與愛奇藝接近的市值。

如果更多觀察知乎的發展歷程,就會發現資本市場對於知乎業績“爆發”的看淡並不偶然。

上市之前,知乎的商業化進程就談不上順利,甚至是以商業化程度不足著稱。這帶來的結果是相比其他互聯網公司,知乎的營業收入規模要小很多。

2019年,知乎營業收入總額6.705億元,經過一年101.67%的快速增長(衝刺上市)後,在上市前終於將收入做到了13.52億元。

但在2020年,B站收入規模已經做到120億元,愛奇藝的收入則已經接近300億元。

也就是說,目前知乎在商業化上的“爆發”,有賴於不高的基數。在1億月活用戶——尤其是知乎給自己定義的高淨值用戶的基礎上,取得目前的收入規模更像是“補課”。

知乎仍然面對同業巨大的天花板——B站,同樣的高淨值用戶羣體,同樣的商業化潛力,同樣的優質內容。B站更加激進地延展自己的業務邊界,換來的卻是資本看法出現分化。

相比知乎和B站採用UGC(用戶原創內容)模式,愛奇藝和芒果超媒等平臺有大量的自制內容,成本更高且風險更大。

雖然在美國資本市場中有奈飛珠玉在前,但在中國市場裏,成本規模巨大的PGC需要面對來自低價有線電視的競爭,盈利難度極大。

經過一輪深達77%的股價跌幅之後,愛奇藝的市值規模降到了52.5億美元,不及B站的零頭。

知乎不足50億美元的市值,與愛奇藝接近,同樣大幅度低於B站。值得注意的是,知乎是在基本上沒有視頻內容的基礎上,實現了與愛奇藝接近的市值。

這傳遞出了兩個方面的信息:一是PGC視頻內容的製作成本實在是太高了,直接導致愛奇藝的高收入不被市場認可,另外就是知乎的商業化剛開啓不久,空間還未被完全開發,資本市場對此仍有期待,且用戶高淨值的特點也意味着更大的商業化空間。

廣告依賴症

互聯網廣告的持續性增長,有賴於整體流量、用戶的數量的不斷提升,這與快手和B站的高淨值人羣定位是相悖的。

除了每年都在不斷上漲的業績和市值之外,奈飛最爲人所稱道的成就,就是獨特的零廣告費模式,僅通過會員費用就可以獲得每年250億美元的收入。

這個模式在中國跑通的難度極大。有能力大規模收取會員費的內容機構屬於少數,互聯網廣告是各家都離不開的“柺杖”。

以會員收入佔比最高的愛奇藝來看,2021年三季度的76億元營業收入中,在線廣告業務仍然佔了其中的17億元(會員收入43億元)。

B站的廣告收入甚至在隨着時間推移而不斷增加。到2021年三季度,佔總收入的比重已達到22%。顯然是優質的客羣吸引了大量的廣告主。

知乎在今年三季度獲得了8.24億元的總收入,其中廣告收入3.21億元,同比2020年三季度增長了38.9%,知乎方面將增長的原因歸結爲用戶數量的增長。

知乎的會員收入在三季度大漲95.8%達到1.78億元,但同樣存在2020年基數太低的問題。

字節跳動是對廣告依賴程度最高的內容機構,根據彭博社的判斷,其2020年有77%的收入來自於廣告。但如今其廣告收入陷入停滯。

受到經濟環境、企業經營狀態等多方面的影響,2021年一季度開始,包括央視、BAT、微博汽車之家等在內的多種平臺的廣告收入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可以發現,知乎和B站的廣告收入在今年前三季度的增長屬於結構性的情況:相對精準且高淨值的用戶得到了廣告主的更多認可,在互聯網廣告市場規模整體下滑的狀態下,兩家的廣告收入在逆勢提升。

但是結構化的增長,能夠在這個互聯網廣告整體下滑的時期堅持多久,仍然是個未知數。

並且互聯網廣告的持續性增長有賴於整體流量、用戶的數量的不斷提升,這與快手和B站的高淨值人羣定位是相悖的。

高運營成本

一頭是用戶有限的使用時長,一頭是商家隨經濟增長規模支出的廣告預算,中間卻是不斷在增加的平臺數量。

內容在互聯網世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於非內容平臺來說,內容(包括視頻或者圖文)的引入,可以增加用戶在平臺的停留時間,增加黏性;

對於內容平臺來說,視頻和圖文可以直接帶來大量的用戶,不論是以會員形式綁定的還是以遊客形式出現的,都可以爲平臺貢獻流量。如果能夠以低成本獲得高質量的內容(UGC),那平臺還會節省成本。

但即便是用戶原創內容的模式下,平臺仍然產生了巨大的運營成本。再加上仍然有部分視頻內容版權需要購買,B站愛奇藝們只能連年虧損,以維繫用戶和流量的增長。

在預設順利的情況下,內容機構可以通過優質內容獲得用戶和流量,用戶轉化爲付費用戶,流量轉化爲廣告費用。這也構成了市面上絕大多數內容平臺的商業模式。

這原本是一個清晰的互聯網業務邏輯,但和其他所有行業一樣,都會面對過度競爭的問題:當所有平臺都希望用內容粘住用戶的時候,用戶的注意力又將如何安放?用戶的流量價值與會員價值,是否會在多個平臺的爭奪中被稀釋掉?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答案是肯定的。

除了宏觀經濟對於廣告投放的影響之外,內容平臺規模的迅速擴大,也在透支企業的廣告支出。一頭是用戶有限的使用時長,一頭是商家隨經濟增長規模支出的廣告預算,中間卻是不斷在增加的平臺數量。

另外對於大多數UGC平臺來說,都必須依賴內容生產者來供應內容。但目前的情況是各個平臺的內容生產者高度重疊,內容團隊的視頻或者圖文分別上傳至多個平臺,只有極少數簽約獨家供應。

平臺的名字各有不同,但內部的內容來源區別不大,這意味着平臺之間的競爭壓力變得更加劇烈:內容區別度既然不高,就只能用更高的成本拼運營了。

寫在最後

內容平臺在資本市場中被看衰,不僅是知乎一家的事情。

相反,由於知乎的高淨值讀者羣被市場認可,商業化效率在不斷提升當中,資本市場仍對其抱有期待,才撐起了50億美元的市值。這是一個不算低的數字。

曾經的短視頻平臺作爲一個商業化上更加“先進”的形態,在消費互聯網紅利殆盡,用戶增長見頂的環境下,在用戶粘性和時長碾壓長視頻,甚至在蠶食用戶在即時通訊應用——也就是微信上的使用時長,成爲晦暗的環境中少數的亮色。

然而在當下經濟環境之下,即使是短視頻老大字節跳動的廣告收入增長也開始停滯,這意味着國內大多數互聯網內容平臺陷入了困境當中。當增量消失,平臺卻仍需要持續的內容投入來吸引並留住用戶時,這個行業不會有任何贏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