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記者 房文彬

90後愛理財,80後更惜命,年輕人都愛在凌晨買保險,“非標體”“低門檻”有望成爲行業發展突破口?

近日,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元保、凱度共同發佈了《2021年中國互聯網保險消費者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中國消費者的互聯網購險行爲進行了調研。

五成消費者通過互聯網購險

《報告》顯示,傳統線下網點及保險代理人仍是首要購險渠道,但目前已有五成消費者通過互聯網購買過保險。未來,互聯網渠道將受到更多消費者青睞。

《報告》指出,高知、高收入、高等級城市的“三高人羣”對互聯網渠道接受度更高。這主要是源自“三高人羣”對互聯網更爲熟悉、更關注產品性價比而非品牌本身、對自主選擇有能力、有信心。

此外,《報告》顯示,四線及以下城市、農村市場消費者基數大,對互聯網渠道的接受度也在提升,市場潛力巨大,已成爲互聯網保險新的增長點。

“90後”愛理財險 “80後”更惜命

《報告》數據顯示,消費者已購買過的互聯網保險產品中,車險遙遙領先,佔比達到62%;緊隨其後的是醫療險和意外險,分別佔比45%和42%。

《報告》顯示,對於報銷型醫療險年度花費,三分之一消費者可接受區間集中在501-2000元,超10%消費者認爲服務更重要,對價格不敏感。消費者主要購險原因是給家人保障、防範意外重疾、合理配置資產,保險消費趨於理性。

從保障差異看,《報告》指出90後消費者更“惜財”,偏好理財保險;70後和80後更“惜命”,偏好醫療險;60後更傾向“財富傳承”。相較之下,80、90後更會因進入人生新階段而購買保險,60、70後更易被身邊人或自己的健康狀況觸動而購險。從購險時間段來看,90後、00後相較其他年齡段消費者,更喜歡在深夜凌晨購買健康險

《報告》顯示,消費者普遍認爲傳統保險品牌更有實力、更可靠,互聯網保險品牌更靈活方便、價格更實惠。

“非標體”“低門檻”引更多關注

《報告》顯示,三成消費者期待在針對特殊疾病的產品上可以有更多選擇,降低參保門檻。

消費者關注特殊疾病及參保門檻的現象是事出有因的。一方面,在保險行業,針對亞健康人羣和慢性病患者等“非標體”人羣的保險產品較爲欠缺。另一方面,保險產品難以真正觸及下沉市場的低收入人羣等問題,都使得保險產品普惠性欠缺。《報告》認爲,帶病體等特殊人羣保險需求將持續增長,互聯網保險市場仍是“藍海”,未來大有可爲

《報告》發現,就醫綠色通道、體檢套餐、醫療墊付是最受消費者歡迎的三大保險福利。

從發展趨勢看,健康管理、醫療服務管理將刷新健康保險的產品設計和定價邏輯。“健康+保險+醫療”深度融合的大健康生態是長期的趨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