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着“長租公寓第一股”的光環,青客卻沒過幾天好日子。最近青客的股價已經長期低於1美元,面臨着從納斯達克退市的風險。

鈦媒體

編輯丨劉萌萌

上市不到3年,青客公寓即面臨破產。

鈦媒體App日前從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獲悉,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已於2022年1月4日裁定受理上海青客公共租賃住房租賃經營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破產清算一案,其債權人應在3月20日前進行線上申報債權。

工商信息顯示,上海青客公共租賃住房租賃經營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青客租房”產品運營主體)成立於2014年11月,法定代表人金光傑,註冊資本5億元人民幣,爲上海青客設備租賃有限公司(“青客公寓”品牌運營主體)旗下公司。青客公寓一般即指青客租房。

而青客公寓如此結局似乎早有預兆。

根據公開資料,青客項目最早在2010年啓動市場調研,並在2011年4月成功收入第一個住宅單元,2012年正式開始公寓租賃業務。

2013年起,長租公寓市場日漸火熱,青客公寓開始“瘋狂”擴張。據其招股書顯示,2012年,公寓數量在900多間,到2018年底飆升至9.12萬間,複合年增長率達114%,覆蓋6座城市。

野蠻生長的背後,全靠投資機構“輸血”。2012年6月,青客拿到了紐信創投的天使投資,此後又相繼獲得了達晨、賽富、凱欣資本、摩根士丹利等機構的投資。截至2018年C輪融資完成,青客公寓四輪股權融資總規模超過了一億美元。

2019年11月5日,青客公寓正式登陸納斯達克,成爲中國首家赴美上市的長租公寓品牌。首日收盤報17.64美元,較發行價17美元漲超4%,市值超過8億美元。

頂着“長租公寓第一股”的光環,青客卻沒過幾天好日子。

和其他長租公寓運營商一樣,青客公寓做的還是“二房東”的生意,其商業模式爲賺取房租差。儘管早期保持了不錯的增長,但一直未盈利,且隨着疫情衝擊、租金貸整治,虧損進一步擴大。

據其招股書和財報顯示,2017年至2020年,青客公寓淨虧損分別爲2.45億元、4.99億元、4.98億元、15.34億元。4年下來,青客累計虧損近28億元。

虧損逐年擴大的同時,青客公寓的負債率也在不斷攀升,截至2020年9月30日,青客公寓的總負債爲28.45億元,同比增加9%,總資產則爲8.51億元,同比減少52.73%。這說明,青客公寓或已資不抵債。

與此同時,青客深陷輿論風波,拖欠押金、合同糾紛、資金鍊危機以及倒閉跑路等負面消息不斷。

2020年2月開始,上海、杭州、南京等多地青客公寓的租客因“青客”拖欠房東租金,面臨斷水斷電斷網,甚至被趕出公寓的窘境,並且不斷有租客維權。

2020年4月起,青客接連被曝出總部人去樓空、公司暴雷倒閉等傳聞,隨後其進行了闢謠,稱雖然公司遇到了困難,但仍在正常經營。

到2021年1月,青客的管理層也發生重大變化,創始人金光傑宣佈辭去青客公寓CEO、董事會主席、董事長等職務,自此徹底退出了公司管理層。一同辭職的還有洪瓊、鄭趙春、姚愷愉、羅永詳等多位公司高管或董事。

2021年8月,一份法院的裁定文書顯示,青客已無財產可供執行。據裁定書,青客租房應支付上海唯品會小額貸款有限公司8.62萬元,並承擔執行費。法院凍結了被執行人名下的銀行賬號,餘額不足。青客租房名下的房產均被其他法院查封。

同年10月,青客公寓公告稱,於2021年9月28日收到納斯達克證券市場有限責任公司上市資格部工作人員的通知,表明青客的美國存托股票(ADS)的收盤價連續30個工作日低於每股1美元以下,公司未滿足納斯達克上市規則5450中規定的最低出價要求。

截至美東時間1月20日收盤,青客公寓每股報0.47美元,較2019年11月上市當天發行價17美元,已經跌去97%,並且因爲最近青客的股價已經長期低於1美元,面臨着從納斯達克退市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以來,長租公寓行業出現了一波暴雷潮,青客公寓之前,已有杭州友客公寓、巢客公寓、上海嵐越公寓、蛋殼公寓等諸多行業玩家倒在了資金鍊上。

(鈦媒體App編輯劉萌萌整理,部門內容綜合自證券時報、澎湃新聞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