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已完成,1.5萬億流向哪裏?

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王悅 徐芸茜 北京報道

1月24日,生態環境部舉行了例行新聞發佈會,聚焦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對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情況進行了介紹。

據瞭解,2021年,全國水質優良水體比例爲84.9%,喪失使用功能的水體比例爲1.2%,29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不含州、盟)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在會上指出,儘管水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工作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依然突出。接下來將以推進落實“十四五”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爲主線,不斷提升水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並且“十四五”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目前已編制完成。

已解決90%以上的黑臭水體問題

據瞭解,水生態環境質量保持了持續改善的勢頭,順利完成年度目標任務。而在黑臭水體治理過程中,295個地級以上城市已經從“幾乎條條河都臭”,到如今,90%以上的黑臭水體比較穩定地解決了黑臭的問題。可以說,黑臭水體的治理在“十三五”期間拿到了優異的成績單。

儘管如此,張波也坦言道:“據不完全統計,黑臭水體治理這三年,直接投入超過1.5萬億。雖然通過黑臭水體的治理,沿河、環湖開展生態修復,把低價值空間改造成高價值空間,人氣提升,拉動招商引資,形成了一些地方經濟新的隆起帶。但是這項工作進展不平衡,少數地方做事情花架子多,治標不治本。”

“有的地方靠撒藥治污,有的地方靠加蓋板遮人耳目,有的地方靠調水衝污。”說到現存問題時,張波一一舉例說道,“這些所謂‘聰明的做法’一度很盛行。但是羣衆舉報、媒體監督、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把這些問題曝了光,擺在了桌面上。”

此外,張波認爲,一些地方因政策沒有到位、收費機制沒有落實,使得市場的作用發揮不出來,財政的力量又捉襟見肘,從而導致整個污水收集處理設施長效機制很難建立起來。

“只要是我們發現哪個地方黑臭水體治理後又返黑返臭了,羣衆不滿意,我們就立即納入國家清單,實行清單管理、跟蹤督辦、逐一銷號。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態度是不獲全勝,絕不收兵。”張波在強調將持續發力黑臭水體問題時也指出,生態環境部將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打好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動用衛星遙感、現場覈實、羣衆舉報等各個渠道,加強監督。中央環保督察也會始終把黑臭水體治理作爲重要的內容之一進行監督。

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完成

張波在會上透露,“十四五”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目前已編制完成,正在按照程序推進會簽報批等工作,應該不久會跟大家見面。

“規劃既注重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好經驗、好做法並在‘十四五’鞏固深化;又錨定2035年美麗中國建設的目標,對有關工作和目標進行了完善。”張波指出規劃將聚焦三大特點,包括聚焦羣衆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以及頂層設計和基層創新有機結合。

據瞭解,2019年啓動規劃編制工作以來,生態環境部認真貫徹《水污染防治法》關於流域規劃編制的法律要求,聚焦羣衆關心的突出問題,督促指導各地做實地市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要點。在試點的基礎上,組織32個工作組逐個地市進行督導幫扶,最終形成了比較符合各地實際的359份地級行政區的規劃要點;在指標設計時,不僅設計了專業性強的常規指標,也制定了便於羣衆理解、判斷、監督的親民指標。

“十四五”是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事業進入新階段的關鍵時期,要着力推動水生態環境保護,由污染治理爲主向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協同治理、統籌推進轉變。

張波指出,水資源方面將推動完善水資源管理的基礎制度,把生態用水保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並將推動開展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水生態方面將聚焦流域的重要空間,按照流域生態功能需要明確管控要求,推動轉變以生態破壞爲代價的生產、生活方式;加強河湖生態保護修復,逐步恢復水體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力爭在“有魚有草”上實現突破。水環境方面將着力兩方面,一方面深化污染減排,治理環境破壞;另一方面針對人民羣衆親水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改善水環境,力爭在“人水和諧”上實現突破。

“頂層設計和基層創新有機結合在於,一方面,按照‘河湖統領、三水統籌’的規劃編制思路,指導地方搞清楚問題、癥結、對策、落實等‘四個在哪裏’,科學提煉重點任務和項目,加強項目管理,以項目實施推動規劃落實。另一方面,鼓勵指導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力爭在城鄉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修復等若干難點和關鍵環節實現突破。”張波說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