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白楊 北京報道

短視頻侵權又一次成爲話題中心。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在短視頻平臺上出現了電影《長津湖》大段的電影切片,有的甚至長達半小時,播放量高達數十萬次。

該報道表示,一方面長視頻平臺需要花巨資購買版權,而另一方面短視頻平臺只要“拿來主義”,簡單搬運,就能賺到足夠的流量,獲利較大,這也導致近年來短視頻糾紛案數量大幅增長。

2月9日晚,抖音針對該這一報道進行回應稱,經覈查,所謂侵權的內容,實際是《長津湖》製片方博納影業與抖音官方宣傳合作的一部分。相關視頻總長度不到6分鐘,素材來自電影宣傳片及相關歷史資料,報道稱有“長達30分鐘的切條”失實。

抖音表示,2021年8月,博納影業與抖音工作人員取得聯繫,希望共同宣傳推廣電影《長津湖》。在片方授權並確認的情況下,抖音協助聯繫了多名抖音作者製作帶有“#長津湖”話題的宣推視頻,新聞中曝光的就是其中之一。

從抖音的回應可以看出,平臺上一些關於《長津湖》的短視頻內容,是獲得片方授權的,這些內容不僅沒有侵權,反而對電影的宣發起到了有效的推動作用。

但是,拋開這些經授權的內容來看,短視頻平臺的內容侵權問題依然值得重視。抖音透露的數據顯示,過去3個月,抖音共下架影視侵權視頻338萬餘條,封禁影視劇侵權賬號11039個。

去年12月,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了《網絡短視頻內容審覈標準細則》(2021),其中明確提出網絡短視頻內容不得未經授權自行剪切、改編電影、電視劇、網絡影視劇等各類視聽節目及片段。

此前,部分影視行業協會、影視公司和演員已發出聯合聲明,抵制未經授權的“二創”短視頻;國家電影局也明確提出要配合國家版權局繼續加大對短視頻侵犯電影版權行爲的打擊力度,堅決整治短視頻平臺及自媒體、公衆賬號生產運營者未經授權複製、剪輯、傳播他人電影作品的侵權行爲。

但在處理短視頻侵權問題時,往往又存在侵權界定難、追責難等難題。12426版權監測中心發佈的《2021中國短視頻版權保護白皮書》顯示,短視頻侵權的表現形式主要有直接搬運侵權、音樂侵權、字體侵權、播帶貨侵權、二次創作侵權等。

其中,二次創作短視頻版權問題又最爲複雜,內容包括預告、影評、盤點、片段、解說及混剪等多個類別,又涉及二創作者、自媒體公衆賬號運營企業、網絡平臺、權利人等多方主體。

目前,針對短視頻內容的版權保護工作主要是通過平臺過濾以及“通知-刪除”等方式。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5月,12426版權監測中心受委託監測5525件重點影視綜及體育賽事等作品,受委託成功通知-刪除了1478.6萬條侵權二創短視頻,主流平臺治理成功率超過98%。

但隨着短視頻行業的不斷發展,短視頻的創作量不斷激增,處理侵權內容的壓力也不斷加大。對於如何讓短視頻創作與版權保護共同發展,12426版權監測中心曾提出以下四點建議,目前來看,這些建議仍然受用。

1、短視頻作者的版權意識仍有待提高,提倡主動維權,注意規避侵權風險;

2、網絡平臺積極履行主體責任,推進版權過濾審覈機制,實行原創作者和二創作者分類管理,與各版權方建立友好合作關係;

3、健全網絡平臺投訴處理機制及“通知-刪除”的合理期限,提升短視頻侵權治理效能;

4、建立基於集體管理組織集體授權的二創短視頻授權機制,以及視聽版權查詢數據庫,實現權利人、平臺、作者等共同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