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字文和,三國之首,易中天稱他爲“三國第一智者”。這輩子,賈詡奇計百出,從來沒有失手過。而他的每一招,都能讓自家主公大獲全勝。但臨死之前,他竟然說出了一個讓曹丕都覺得不可思議的“餿主意”。

賈詡是董卓麾下的涼州人。董卓一死,王允就發誓要將涼州百姓全部斬盡殺絕,賈詡聽了消息,立刻阻止了李榷和郭汜這兩個從涼州逃出來的人,攛掇他們返回長安,這才造成了李贄和郭汜的叛亂。

後來賈詡看到李傕和郭汜的殘暴,又使出一招,將被擒的皇帝漢獻帝解救出來。後來賈詡到了宛城,和他的老鄉張繡結盟。

賈詡在張繡處,曾兩度協助主公擊敗曹操,並殺死曹操之子曹昂,與其寵臣典韋。但官渡之役,賈詡卻出乎意料地向張繡提出了向曹操投降的建議。最後的結果,果然不出賈詡所料,曹操對於張繡殺了他兒子的事情,並沒有放在心上,反而把張繡、賈詡兩人,都安排在了他的身邊。

與曹操結盟後,賈詡還協助曹軍攻打關西,利用馬超與韓遂之間的隔閡。後來,賈詡跟隨夏侯淵,在“虎步關中”的時候,將當地的軍閥和胡人統統剿滅。

可以說,賈詡一直在爲自己的主公出謀劃策,爲自己的主公打敗敵人。但賈詡在吳國與蜀漢兩國的關係上,一反常態,十分被動。

比如曹操在荊州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一鼓作氣的準備,要將江東一網打盡。曹操向賈詡請教。賈詡說:“明公昔滅袁氏,如今入漢,聲望赫赫,兵強馬壯。若能借舊楚之恩,宴請羣臣,撫安百姓,安居樂業,江東便可安居樂業。”

曹操已經征服了荊襄,應該藉此機會,安撫民衆,讓他們安居樂業。如此一來,江東也就不用再打了。但曹操心高氣傲,根本不聽周瑜的勸告,在赤壁之戰中落敗。江東非但未能平息,反倒是荊州被孫劉兩家瓜分。

赤壁之戰之後,曹操痛心疾首地說:“郭嘉不死,我就不會到這裏來。”曹操其實是對賈詡的消極態度表示了不滿。論起心機,賈詡明顯不在郭嘉之下,可爲什麼他一聲不吭?

曹丕在曹操去世後繼承了王位。賈詡爲曹丕的登基立下了汗馬功勞。也正是因爲這一句話,曹操纔會下定決心,讓曹丕繼承自己的王位,而不是袁本初和劉景升。曹丕爲了回報賈詡,破例提拔他爲三公,連孫權都忍不住笑出聲來。

曹丕在賈詡死之前,向他請教如何攻打蜀吳。那時吳蜀兩國的關係已不復存在,孫權雖然表面上是曹魏的附庸。所以,曹丕認爲,這是最好的機會,將這兩個國家一網打盡。但曹丕也不知道,究竟該先滅蜀,還是先滅吳國。

賈詡說:“攻城之人,有兵權之人,德化之人。若綏之以文德而俟其變,則不難。吳蜀雖蕞爾,但山川險峻,劉備才華橫溢,諸葛亮治國有方,孫權深諳軍事之道,陸議之兵,仗之以險,遊於江湖,都是難纏之輩。用兵之道,必先勝後戰,以量敵以將,所以不會有任何遺漏。臣竊取朝臣,無備無權,雖有天威,卻不能保證萬無一失。昔舜舞幹而有苗,臣以爲今日宜先文後武。”

簡而言之,吳國、蜀兩國,雖是蕞爾之地,但地理位置優越,防禦極強。劉備是蜀國的英雄,諸葛亮是治理國家的高手,孫權是懂得虛實的人,陸遜明的是軍隊。所以,這兩個國家都不好對付。而能打敗劉備和孫權的,至今爲止,還沒有。所以賈詡認爲,偃武修文、發展經濟、培養人才,是當務之急。

不過,在曹丕的眼中,賈詡的這個主意實在是太蠢了。現在吳蜀之戰,正是一統天下的大好時機,怎麼可能錯過。於是,他不顧賈詡的勸告,在吳國取得夷陵之役後,率領幾十萬大軍,向吳國進發。但吳國早已提防着魏人的入侵。孫權立即調集夷陵軍隊,在河岸佈防,使曹丕無功而返。

而這一次的失利,也使得孫權這個一度“恭順”的人,公開地站到了曹魏的對立面。而蜀漢在曹魏的巨大壓力下,也就放棄了夷陵之爭,與東吳結盟。

賈詡這個“笨辦法”哪裏高明瞭?首先,東吳敢於和蜀國開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曹丕冊封孫權爲大魏吳王,從而使兩國結成同盟。沒有了曹魏的壓迫,東吳就可以放心地與蜀開戰。

吳蜀之爭,曹魏最好的策略,就是在一旁冷眼旁觀,看着吳蜀兩敗俱傷。畢竟曹魏擁有七分之地,無論是經濟、人口、人才,都遠勝於他們。只要能維持住自己的經濟,吳蜀就不是他的對手。

只是曹丕過於急功近利,在夷陵之戰後,突然襲擊東吳,造成了不小的轟動。所以吳國纔會和蜀漢聯合。吳蜀聯軍,在諸葛亮和孫權的統帥下,依山傍水,固若金湯。賈詡這一招看似笨手笨腳,卻極有智慧,可以輕而易舉地擊垮吳蜀。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