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上力量不斷壯大的情況下,海岸防禦成爲許多國家國防的重點,在沒有飛機、導彈的年代,岸防炮就是海岸防禦的最佳武器,在19世紀後期,德國克虜伯工廠着手研製一種283毫米口徑的岸防重炮,它的正式名稱是28 cm Haubitze L/ 12,或許誰也沒想到這款在技術上迅速落後的火炮居然服役了很長時間,參與了兩次世界大戰。

這款海防炮在1892年開始服役,它在當時也算是先進裝備,是克虜伯公司根據德國海岸國防要求研製的,德軍要求這種火炮固定安裝在有防護能力的堡壘裏,以大角度開火,有點類似於臼炮,至少可以將炮彈投射10千米,並有足夠能力破壞敵方戰艦,克虜伯選擇了283毫米口徑,大口徑才能保證足夠傷害。

火炮有一個木材製成的厚重矩形底座,與其它同類火炮澆築混凝土永久底座不同,在底座上安裝火炮的水平旋轉部件,上方是一個集合了方向機的鉚接金屬箱,炮管的耳軸安裝在U型支撐架上。

金屬箱上是前低後高的滑軌,這與當時的滑軌架退炮一樣,火炮射擊後在後坐力衝擊下向後滑動,火炮還安裝了早期的反後坐裝置,氣缸安裝在軌道上方,能輔助縮短火炮後坐行程,不過它的力量應該還不足以獨立承受後坐衝擊,否則就不用安裝傾斜滑軌了。

身管12倍徑,長3396毫米,與那個時期大多數岸防重炮一樣,炮管被做得很厚,加上長度較短,火炮顯得很短胖,火炮後膛採用水平滑動炮閂閉鎖。火炮可進行360°水平旋轉,俯仰角度在0°~65°(還有一種說法爲0°~70°)。

火炮獲得了一種專門研製的重型炮彈,重約350千克,可通過調整發射藥量改變射程和彈道,彈藥炮口初速度360米/秒,最大射程10.4千米,內部裝藥17.3千克,這種炮彈足以貫穿軍艦甲板裝甲,一旦命中目標可以造成很大損傷。這麼重的炮彈完全依靠人力搬運顯然不合適,火炮後方安裝了一座小型起重機,採用手動滑輪提升炮彈,與火炮後膛對準後需要人力推入,實戰中火炮射速大約4分鐘一發。

火炮較爲笨重,加上木製平臺的話整體重量達到了50.3噸,它以固定安裝爲主,必要的話也能拆解成四個部分用馬車牽引機動,重新組合安裝需要耗費數天時間。

德軍在一戰前將這些重型岸防炮部署在關鍵海防要塞中,例如保衛威廉港,當年德軍在我國青島修建的要塞也千里迢迢運輸了4門過來,它們在後來與日軍的戰鬥中發揮了作用。一戰期間德軍也曾移動部分火炮到荷蘭,用於預防可能發生的登陸戰,曾有打算將火炮拆解運到陸戰前線,因爲火炮性能不足加上安裝緩慢而放棄。

一戰後根據條約規定,德軍不能擁有28釐米炮這類重型武器,但他們設法藏匿了一部分。從性能來說,這些28釐米岸防炮在一戰後就已經落伍了,1939年二戰爆發後,德軍在戰場上快速推進,原先準備的許多重炮沒能派上用場,直到塞瓦斯托波爾戰役,此戰蘇、德兩軍都動用了大量火炮,德軍除了動用卡爾臼炮、古斯塔夫列車炮等著名裝備,也將數量不明的28釐米岸防炮運到那裏參戰併發揮了一定作用,可能是服役時間太久了,有幾門火炮出現了炸膛事故,此次戰役後基本沒有了28釐米岸防炮的作戰記錄,可能是撤回德國本土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