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說到了溝通交流中的傾聽部分,本文來聊聊,溝通交流中的同感共情部分。依舊用人事物理這個分析框架。

同感共情的目的是,使來訪者能夠開放自我,心理不設防。我們時常說,通情達理,通情就是同感共情的部分。

這裏依舊是嶽老師,因爲我寫這篇文章的參考書目,來自他的《心理諮詢基本功技術》,他把同感共情,作爲心理諮詢的基本功技術之一,有非常詳盡的解釋和說明。

把它作爲基本功之一,收集整理了各個大家們對他的看法,並且列舉了很多案例。還有訓練方法輔助理解和掌握。

總共用了三種方法,介紹同感共情,首先是概念介紹和基本原理,其次是辨析是什麼,不是什麼,最後是注意事項,有什麼需要避免的障礙。

同感共情是感同身受。諮詢師能夠準確體察,把握來訪者內心感受。似乎你就是來訪者,像來訪者那樣感受傷痛和喜悅,但不能丟掉“似乎”。

同感共情的基礎是,價值中立。在諮詢中始終保持客觀中立,不對來訪者個人及其思想行爲,作出是非好壞的價值評判,不把外在的價值標準強加給對方,而是由來訪者自己判斷,自己解決。

就像來訪者登山,諮詢師大概是一個柺杖,是一個支持的扶手,而不是方向盤,替他選擇和決定未來的方向。

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保持真誠和關懷。每個人都有積極的、奮發向上的、自我實現的需要和成長的潛力。

同感共情是諮詢師激發來訪者內在動力的一種非常獨特的手段。要求和來訪者全面溝通,諮詢師切合來訪者想表達的意念。

平等看待所有來訪者,能夠了解來訪者的內心感受,掌握來訪者的思路,言行上體會來訪者的內心感受。

同感共情的層次,其實是溝通的層次。從自說自話到聽到但沒聽進心裏,到兩個人的情感是通的,到完全說到來訪者傳遞重要的情緒信息,最後爐火純青,精準的感受,反射出來訪沒有意識到的信息。

同感共情有喚醒作用,喚醒來訪者的經驗和潛能。打開封閉的內心世界,爲來訪提供一個對自己已有經驗更準確的解釋。

同感共情的操作技巧,強調宣泄與解析。首先是專注,全神貫注地關注來訪者的態度,就是傳遞一種觀點叫“他與我同在”。

看到對方的言行,聽到對方的暗示。比如身體前傾,目光交流,主動聆聽,觀察身體語言,解讀話語等。

變成鏡子。能反射出來訪的情緒,並作出積極的言語或體語回應,及時準確的反應。判斷抽離技巧是走出我,進入你。

破掉自戀,會看到一個比我更大的存在。歸屬於這個存在,會讓人覺得更安心更舒適。具體化技巧,就是詳細說說,不斷要求他談論對某人某事的看法和感受。

在這個過程中,前期跟隨,後期引導,目的是讓來訪者對自己有更好的覺察,有更多的認識。

其次是辨析,前面是基本概念的介紹,其次是辨析。同感共情是平等的,是互動的,是真誠的,多方位的。

在平等互動的過程中,真誠表達,多方位的解讀,看到來訪者的內心世界,幫助他正視自己的力量和不足,發現非理性思維,最終有效調整。

同感共情不是同意,因爲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同感共情不是同情,前者是居高臨下,恩賜的;後者是客位的,是完全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

同感共情不是移情,前者是客觀中立公正的情緒反應,後者是把個人的偏見偏好和情緒指向放在對方身上。諮詢師要不斷覺察自己的移情。

同感共情不是熱情。前者是冷靜,理性,溫情的情緒反應,後者表現出過多的主動和主觀。在諮詢中,切忌表現的過分主動和熱情,就會讓人感覺不舒服。

當然同感共情還可能疲勞,比如聽評書掉淚,替古人擔憂。我就經常出現這種情況,當我感覺到跟平時不一樣時,就需要有更多的覺察和反思。

事的部分還有兩大障礙,沒來得及說,今天時間比較緊,就到這裏。謝謝你的欣賞,明天繼續事物理,希望得到你的關注和支持。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