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政府決定設立雄安新區。當時英國《衛報》一篇報道的標題是“中國計劃建設一座面積接近紐約三倍的新城”。沒錯,雄安和紐約都是白手起家的城市,但雄安更大,規劃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里。

如此龐大的計劃,這座“從零開始”的城市要怎麼建,誰來建,向着什麼方向建?五年時間過去了,雄安的建設成果如何?

//

我叫大牛,來自英國。今天,我就要跟隨《近觀中國》欄目組走進“未來之城”雄安,跟建設者們聊一聊,親眼看看這裏的發展情況。

01

新挑戰 新生活

這樣浩大的新城,是誰在建設

網友傳說,奧威路是“央企一條街”,我在這裏果然看到了許多承擔基建工作的央企,幾大國有銀行,還見到了中國電信的張申

三年前,張申從北京來到雄安。那年他的孩子才三歲,他爲什麼離開北京呢?

張申翻開日記,我看到每天只寫下寥寥數語:某天腳崴了,開了兩個會。某天被擠下了地鐵,真沒尊嚴……張申很想通過寫日記,發現日子還是有收穫的。可是,一天天就這樣過去,單調乏味,十年週而復始。三十而立的張申提前陷入了“35歲焦慮”

聽了妻子的建議,張申申請來到了雄安,他如魚得水。

張申:我現在覺得雄安的工作非常適合我,雄安待一年,相當於在別的地方待了三年,甚至五年,因爲它的挑戰很多,機會很多,生活非常充實,站在了風口的前沿。

跟張申一樣選擇離開北京,爭取到雄安工作的人不在少數,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年輕人。在中國電信的研發部,我見到了張申的同事們,這些年輕人充滿活力、激情和幹勁。

張申告訴我,當年來雄安的名額是全國海選,一共有三百多人報名。綜合考慮業務和專業能力,最後只調了八個人

大牛

爲什麼想來雄安?

關夢穎

像北上廣深這樣超一線的大城市,已經有很多人都在去給它們錦上添花了。我不太想跟別人一樣,自己去建一個城市比較有成就感。

關夢穎是負責數字道路運營軟件的產品經理。她所在的數字道路智能運營中心,正在嘗試通過智慧杆柱爲雄安建設數字道路,最終推動無人公交的運行,打造數字交通網絡

像中國電信這樣的中央企業,在雄安有不少。它們是雄安建設的主力軍。

02

三座“聰明的”城同步建設

未來還有許多央企的總部將遷往雄安,以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在張申的帶領下,我來到了中國電信的展廳,來這裏瞭解疏解首要地——雄安啓動區

啓動區分爲多個片區,有互聯網產業園,總部區和金融島等。那些從北京搬遷過來的央企、學校和機關單位,絕大部分會落腳在這裏。

張申告訴我,目前已經有三家央企在雄安啓動區選址,啓動建設程序了,今年的疏解力度還會加大

但是,雄安可不僅僅是爲疏解首都而生。未來,它或將成爲中國城市新發展模式的“樣板間”。

我曾經拜訪過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首席信息官孫鵬輝,他告訴我,雄安要建“三座”城,除了腳下正在建設的城市,還有雲端的“雲上之城,還有地下管廊支撐的“地下城”

雲上城主要是指數字化城市建模,利用它可以達到城市智能化管理。而地下城的設想則更加龐大。

孫鵬輝:在未來,雄安是上下級的三倉,乃至於四倉。地下的第一級,有可能是輕的軌道交通,二級有可能是物流的配送倉,那種膠囊式運輸倉。比如說像美團、餓了麼,這些送餐機器人可以直接送到每一個房間。第三倉有可能就是的水電倉、能源倉。有可能還有第四、第五層,我們會在未來的前進發展中不斷去探索。

我覺得這真是一個奇思妙想。在雄安新區誕生前,當地以服裝產業、溫泉和白洋淀聞名。這裏既不靠海也不沿邊,因此在中國政府的主導下,創新成爲了雄安發展的動力,在高端高新產業的引領下,探索中國城市發展的新模式。

03

“雄安速度”的背後

我從張申那瞭解到,2025年,是雄安建設規劃中的一個重要時間點。

大牛

你覺得到2025年,現在規劃的這些藍圖都有可能實現嗎?

張申

我到雄安以來大概三年多的時間,我感覺這的建設速度是非常快的。2020年的時候,一片荒地,在容東片區,經過兩年的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城市已經基本上成形了。

大牛

所以你覺得五年反而綽綽有餘是嗎?

張申

對,我覺得是足夠的。2025的目標呢,是這個疏解企業的落位和佈局基本上形成。

你能想象嗎?雄安有100多個建築工地在全天候工作。這裏真是全世界最大的工地。

我曾拜訪中建八局項目副總工程師趙趯,聽他講了講“雄安速度”背後的奧祕。

趙趯:你可能放在其他行業裏,從印證、鍛鍊、打磨到輸出就需要好幾年,但是我們這,兩年你要把它做成,而且必須要做成,你做不成,就得換別人來幫你做成,就是這種概念,壓力特別大。當時一個項目開始時,我在武漢因爲疫情趕不過來,我真是到4S店現買了一輛車,開了十幾個小時開過來的。我們辦公室裏都有牀,有時候夜裏幹到三點,就隨便湊活休息一下。有時候半夜也會驚醒,睡着睡着突然想,哎呦這個方案還沒寫呢。

趙趯和團隊通過智慧建造的BIM平臺,來溝通和預演建造中的每一步,實現每個工種實時更新和交流計劃,極大地提高了效率。他們使用這一系統避免了5368個潛在的管線碰撞點,也創造了一系列驚人的數據:提前140天竣工一座酒店、72萬平米16個月基本建成,然而最高峯的管理人員只有200人……

我想,這就是雄安速度的產生。

這次雄安之行,我感受到了建造一座新城的不容易,也感受到了建設者們的付出和夢想。這裏有最先進的理念和技術,讓我明白“未來已來”的含義。我更加期待這座“未來之城”日後的崛起。

編輯:陳欣怡 李傑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