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廣網

央廣網新餘8月9日消息(記者胡斐 通訊員李嘉偉)夏風催動開鐮忙,稻浪翻波萬頃黃。“雙搶”時節,在充溢着豐收喜悅的鈐渝大地、袁河兩岸,一場別開生面的“田野調查”正在進行。“老鄉,你知道村裏有多少個人大代表嗎?”“人大代表有沒有問過你對村莊發展的意見建議?”“人大代表幫助村裏推動解決了什麼問題嗎?”前後近2個月的時間,江西省新餘市人大常委會選任聯工委走遍了全市39個鄉鎮(街道),尋訪選民羣衆200餘人次,將評價代表履職成效的“話筒”遞到了最廣大選民羣衆的嘴邊。

開展人大代表履職的田野調查(央廣網發 謝佳馨 攝)

“我們村有9個代表,做事那真是一等一的‘恰噶’,你看階下村村口的那條路 ,原本被大貨車壓得破破爛爛,灰塵漫天,我們和代表一反映,他就幫我們去跑、去說,現在道路硬化好了,走路都輕快多了。”說起村裏的人大代表,渝水區鵠山鎮藍塘村村民晏小根豎起了大拇指。一旁的村民晏鵬接過他的話茬,“你別忘了,還有中學旁邊那座懸空水渠,原先老是有學生路過碰到頭,現在改造得多‘熨帖’,那也是代表幫忙推動的!”

百姓的口碑是最大的褒獎!近年來,新餘市人大常委會持續開展“真代實表”系列主題活動,在破解“代表履職意識不強、閉會期間履職活力不足”問題上下真功、見實效。尤其是今年以來,積極落實省人大聚焦“六個江西”建設,爭當“四個表率”主題活動部署,以“真代實表、助力民生”爲主線,動員和號召各級人大代表在 “參與決策我建言、服務發展我監督、聯繫羣衆我進站、鄉村振興我助力”四大行動中爭當“四個表率”,將原本被動履職、盲目履職的人大代表們充分地“攪動”起來,加深他們對人大代表性質、地位、作用的認識和理解,在履職實踐中掌握爲民代言、爲民辦事的本領和路徑。截至7月,全市累計開展各項主題活動101次,動員各級代表參與主題活動1186人次,代表履職意識不斷提升,履職活力不斷增強。

“不找書記找代表”

位於新餘市南郊的渝水區良山鎮緣廠而設、因廠而興,上世紀60年代,這裏曾是江西鋼廠的駐地,援建的工人大都來自江浙滬,帶來先進技術的同時,也給這座大山深處的小鎮帶來了摩登前衛的思維觀念與生活方式,一時間熱鬧繁華超越了山下的新餘城區,甚至被冠以 “小上海”的美稱。時過境遷,昔日的工業榮光雖然已經逐步消退,但這裏的職工、居民仍然保持着“工人老大哥”淳樸而優良的品質,他們積極熱心地參與社區管理事務,主動爲社區建設建言獻策,但最開始時人大代表並不是他們反映訴求的首要人選。

“過去,很多選民羣衆都不願意找人大代表反映問題,一方面,他們認爲人大代表尤其是基層一線代表沒有職務、職權,難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我們的代表主動履職的意識也不強,導致履職缺位,淡化了和羣衆的血肉聯繫。”市人大常委會選任聯工委副主任林峯如是說,這樣的問題,在新餘市其他鄉鎮多多少少也有出現。“要贏得選民的認可和信任,破題之要便是讓代表樹立起‘真代實表、人民代表’的意識,進而激發代表履職活力,我們開展主題活動的初衷和目標也正是如此。”

“省、市人大開展的主題活動爲基層代表履職指明瞭方向。”良山鎮人大主席吳喆高興地說,“拿我們鎮來講,共有65名鎮代表,以往他們的履職活動往往侷限於一年兩次的人代會,閉會期間就‘無職可履’,現在我們結合主題活動要求與鄉鎮中心工作,常態化地開展視察民生項目、進站接待羣衆、座談交流學習、助力鄉村振興等活動,僅上半年,我們就組織了各類代表活動15次。同時,今年我們還首次實施了民生實事人大代表票決制,代表全過程參與8件民生實事的篩選、票決、監督、問效。選民和代表的交流互動增加了,一大批羣衆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推動解決了,代表在選民羣衆心目中的認同感、信賴度得到了顯著提升!”

良山鎮周宇社區黨總支書記傅春美是去年新當選的鎮人大代表,對於選民羣衆態度的轉變,她有着最爲直觀的感受。“以往居民來社區辦事,張嘴就是找領導、找書記。現在他們不僅會主動找代表反映問題和訴求,而且是‘不找書記找代表’,這讓我更加認識到身爲代表的責任重大。”

說出“不找書記找代表”的是家住周宇社區的退休職工屠永興,去年10月,他受鎮裏幾位70歲以上老人所託找到傅春美,向她反映建設頤養之家的問題。“市裏各個鄉鎮和城市社區都陸續建起了頤養之家,老人家每天都能'入家'喫上熱氣騰騰的飯菜。但現在良山鎮兩個社區都還沒有頤養之家。我們也盼望着能夠早日建起頤養之家來。”屠永興說,“這些個老哥哥、老姐姐特意委託我來找人大代表提建議,他們都囑咐‘找人大代表最頂用’!”

“羣衆和我說掏心窩的話,我自然不能涼了羣衆的心。”當天下午,傅春美就找到在良礦社區工作的市人大代表於芹,兩人就頤養之家建設的選址、經費、運行管理等問題進行了充分細緻的調研,並將“建設周宇、良礦社區頤養之家,完善部分基礎設施”的建議提交到新餘市人大十屆一次會議上。很快,在代表們的共同推動下,區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新鋼公司對建設頤養之家給予了政策、資金上的支持和幫助,今年3月,良礦社區、周宇社區頤養之家正式竣工。同時,伴隨着頤養之家的建設,兩個社區內部分道路、健身廣場等基礎設施也先後完成改造提升。“找代表找對了,我要給她們‘點個贊’!”九十三歲的抗美援朝老兵邢福海笑得合不攏嘴,現在,他和老伴每天都在頤養之家內用餐,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快樂、更加有保障。

無獨有偶,在位於城區中心地段的城南街道茶山口社區,區人大代表曹迎芬也有同樣的感悟,“你把羣衆放心裏,羣衆自然將你當親人,有些難開的口、難辦的事兒,他們都會來找你。”茶山口社區財富大廈小區是一個老舊的無物業小區,因爲規劃設計的問題,進出入的巷道僅有1.9米寬,勉強夠小車出入。而在巷道內側,一個貼牆佈設的燃氣表箱讓本就狹窄的道路更顯逼仄,很多居民進出時都發生過剮蹭事故。居民也曾嘗試找有關單位協商,但因爲燃氣表箱屬歷史遺留,牽涉部門較多,因此收效甚微。“曹代表,你要給我們想想辦法啊!”居民代表李小勇找到曹迎芬。“越是硬骨頭,越要啃下來,我們不幫羣衆發聲,還有誰能爲羣衆發聲?”曹迎芬迎難而上,直接找到市燃氣公司,亮明代表身份,同相關負責同志進行溝通協商,城南辦人大工委也將曹迎芬代表收集的羣衆建議以函的形式向有關部門進行了轉辦。在代表的多方協調、推動下,今年7月,新餘燃氣公司對該問題做出答覆,承諾免費遷移安裝燃氣表箱,暢通居民的出行通道。目前,新的燃氣表箱已經安裝完畢。

“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人大代表可以解決,人大代表真是好樣的!我們相當滿意!”看着困擾多年的問題一朝得到解決,小區居民都非常開心。

“‘不找書記找代表’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咧!”在社區居民的自發要求下,周宇社區利用閒置的辦公場所建起了一座小而溫馨的代表工作室,一張圓桌,三兩個座椅,代表和選民面對面、心連心。“社區居民沒事就願意過來和代表們聊聊天,拉拉家常,一些鄰里糾紛、家庭矛盾也就在這種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化解,短短2個多月,就接待了社區居民50多人次。”傅春美邊說邊遞過代表工作室的接待選民登記本,厚厚的本子已經寫滿了三分之二,逐頁翻開,選民意見欄裏一個個“滿意”顯得格外醒目和暖心……

人大代表傅春美在人大代表聯絡室接待選民羣衆(央廣網發 李嘉偉 攝)

初心館內話初心

自220國道出發,沿着袁河、昌山間蜿蜒曲折的鄉道南行近5公里,坐落着一座雋永清秀的山村——鈐陽辦昌田村。時維伏夏,驟雨初歇,昌田村中心的初心館被雨水沖刷一新,更顯古樸雄偉。這是一座承載了數代村民記憶的兩進兩層木結構衆廳,曾經作爲昌田戲班公演的戲臺而遠近聞名。新時代賦予了它新的使命,大門兩側的粉壁上工整地寫着“公”“忠”二字,黑地金字的“初心館”大匾在雨後的陽光下熠熠生輝。

初心館的前坪上,一名年輕的姑娘正帶着十來個孩童玩着“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奔跑追逐,孩子們的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

“原來一到暑假,小孩子就抱着手機不撒手,要麼溜到河邊去玩水,家長們爲此操碎了心。現在好了,小孔代表在初心館搞起了公益課堂,孩子每天都嚷着要去,幫我們解決了個大難題。”正在初心館外等候孩子下課的昌田村村民何婷說。

何婷口中的“小孔代表”名叫孔夢玲,是分宜縣第十七屆人大代表,今年剛滿26歲。6年前,她從七十里外的雙林鎮嫁到了昌田村,自此便將這當成了自己的家,把周圍鄉親們的事兒當做了自己的事兒。

聊起自己的剛當選爲代表時的心路歷程,她笑得十分靦腆:“很緊張,而且十分迷茫,人大代表在我心中地位一直非常神聖,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怎麼也想不到自己能成爲人大代表。對於代表應該做些什麼、怎樣當好人大代表,我也毫無頭緒。”

有履職的積極性,但不知道怎樣去履職,進而導致履職水平不高、履職效果不好,這不僅困擾着新任代表孔孟玲,就連一些連任的“老代表”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多虧了省、市人大搞的主題活動,讓我在履職實踐中學懂弄通了人大代表能做什麼、如何去做、怎樣做好。”孔孟玲說,“我加入了代表小組,那裏有很多履職能力很強的優秀代表,我向他們學習到了很多先進的履職思路和經驗做法。此外,我還參加了縣人大組織的視察調研、進站接待羣衆等活動,使我的履職能力和水平都得到了鍛鍊。特別是市選任聯工委三次下沉到我們基層代表身邊,手把手傳授業務知識,爲我加油鼓勁,現在我對當好一名人大代表充滿信心。”

此言非虛,作爲省、市主題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大行動”已經成爲增強代表履職意識、提升代表履職能力的重要渠道。在熟練掌握了履職本領後,“小孔代表”走家串戶的腳步更勤了,問需問計的話語更親了,小小的昌田村,成爲她履職的大舞臺。

聽到村民反映環村旅遊公路車速過快,她便跟蹤督促有關部門在公路人流密集段安裝了17條減速帶;看見周邊地區青少年溺水事故頻發,她便向村委建議在存在溺水隱患的地方豎立起“禁止游泳”“水深危險”等警示牌、放置救援繩、游泳圈等救生設施;得知暑期村裏的留守兒童無處可去,只能沉迷手機、電視後,她又萌生了創辦鄉村公益課堂,豐富留守兒童假期生活的想法。在她的推動下,7月19日,首期鄉村公益課堂在初心館內正式開課,成爲了留守兒童們假期裏幸福快樂的港灣。

人大代表孔孟玲在鄉村公益課堂爲留守兒童授課(央廣網發 李嘉偉 攝)

“作爲一名非職務的基層一線代表,孔孟玲能取得如此豐碩的履職成績,十分不容易。從‘新人上路’到‘行家裏手’,孔孟玲的經歷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主題活動在幫助代表堅守初心、融入角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新餘市人大常委會選任聯工委主任簡桂生說。

面對讚譽,“小孔代表”顯得有些不好意思。“我覺得我其實也沒做什麼,不是老說‘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爲人民’嘛,每次幫助鄉親們推動解決困難問題,看着他們臉上洋溢的笑容,我都感到特別的充實與滿足。今後,我還會繼續努力爲他們多辦實事,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職責”

議事亭裏說豐年

農曆大暑節氣,正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只有到了傍晚,太陽方纔悻悻地收斂鋒芒,幾縷晚風帶來些許清涼。在遠離城市的渝水區羅坊鎮東邊村,勞累一天的村民們往往選擇在晚飯後出門“候涼”,三五成羣,聊些家長裏短的體己話,分享村莊內的有趣見聞,用這種最淳樸而有效的方式,緩解一天的疲憊與暑熱。

“喲,都在這啊,聊什麼呢?”說話的是區、鎮兩級人大代表宋衛保,作爲土生土長的東邊村人,他也時常會到涼亭裏面坐一坐,乘乘涼。

“老宋,快來,快來,我們都在聽廖老闆說‘拐話’、發牢騷呢!”幾個年輕村民笑着招呼道。

聽見有人調侃自己,村民廖小見不肯了:“宋代表,你可別聽他們瞎胡說,我哪裏是在說‘拐話’,我是在給村裏提建議。”

“哦?什麼建議,說來我聽聽?”廖小見的話一下子勾起了宋衛保的履職興趣,“我是人大代表啊,你這個建議要是提得好,我就全力去推動落實。”

“咱們村的錦園景區外面沒有廁所,一到假期旅遊出行高峯,來玩的遊客都要四處找公廁,這多不方便啊?而且也影響我們鎮裏村裏的形象。宋代表,你說我這個建議提得對不對?”

“對,對,你這個建議真不錯,發現了大問題,你放心,我記下了,明天我就去現場看看。”

這條來自涼亭閒談的選民建議,通過人大代表反映,馬上便引起了鎮人大、政府的高度關注,“小廁所、大民生”,修建旅遊公廁被納入政府年度民生事項之中,由鎮人大及相關代表跟蹤督辦。爲了更好地推動旅遊廁所問題的解決,宋衛保專門召開了一次代表議事會,地點仍然選在村內涼亭裏。前兩天還只當“牢騷話”在聽的事,今天就已經得到落實了,村民們都有些驚喜,發表意見更加熱情踊躍。有的說要在景區的停車場做好公廁的引導標識,有的說要提醒遊客注意公廁衛生,還有的建議要安排專人定期打掃……宋衛保把大夥的建議都認真地記錄下來,梳理歸納後轉交給鎮政府業務部門,這些沉甸甸的“民言民言”爲他們落實民生事項提供了有益的參考。現在,美觀衛生的旅遊廁所業已建成並投入使用,成爲了村莊內一道嶄新的風景線。

“有話代表聽,有事亭內議”,不拘場地、不限形式、敞開心扉,方寸間的涼亭爲村民暢所欲言提供了最接地氣的平臺。在代表與選民羣衆的良性互動下,“代表議事亭”與村人大代表聯絡室、鎮人大代表聯絡站共同構建起了“一站一室一亭”的代表聯繫羣衆新格局。以東邊村爲例,今年以來,已累計接待羣衆220餘人次,收集意見建議20件,爲民辦實事16件,化解矛盾糾紛12起。一大批關係鄉村振興發展大局、事關村民民生福祉的事項在這裏由羣衆提出,經過代表推動、督辦後得到落實和解決。

選民羣衆走進羅坊鎮東邊村代表議事亭同代表交流(央廣網發 謝佳馨 攝)

“今年以來,我們按照省、市主題活動部署,開啓了代表聯絡站星級創建,推動代表聯絡站提質增效。同時,也在探索將代表聯絡室向基層延伸,進農村、進社區、進小區,打通聯繫羣衆的‘最後一公里’。而‘代表議事亭’把代表履職的腳步邁到了羣衆的家門口,真正讓廣大選民羣衆心事有地說、代表有地找、難處有地辦。”渝水區人大常委會主任何智勇介紹道。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塗羣將做好主題活動總結爲“請進來、走出去、沉一線、亮身份”的12字訣:“先要代表走進聯絡站,再把選民羣衆請進來,讓他們有固定場所、固定平臺能夠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意願,加深代表與選民羣衆的溝通聯繫;各級人大要經常性地組織代表走出去,開展視察調研,學習先進的履職成果,拓寬履職思路,積極爲服務中心大局建言獻策;各級代表要主動下沉到一線,走進基層、走進鄉村、走進田野,把訪民情、解民憂的履職腳步深入鄉村振興的最前線;履職的過程中要鮮明地亮出代表身份,提升羣衆對代表履職的知曉率,營造‘有事找代表’的濃郁社會氛圍。”

“現在,我們還在嘗試利用微信羣收集在外務工選民對家鄉發展建設的建議。”在鎮人大代表鄒山花的手機上,“東邊村民一家親”的微信羣正不斷彈出消息。“每個月代表進站、室接待羣衆之前,我們也會在微信羣裏發佈通知,現在‘有事找代表’已經成爲絕大多數村民的共識,我們代表履職也越幹越有味道!”

漪生天際水,凍解日邊風。伴隨着省、市代表主題活動在新餘市的走深走實,代表履職活力如春水破冰復甦,泛起陣陣浪花,越來越多極富特色亮點的履職實踐在山村鄉野的阡陌間湧現。有的代表佩戴起鮮明的身份標識,在“亮身份”中進一步拉近同選民、羣衆的距離;有的代表將聯繫羣衆的心得寫進民情日記,字裏行間洋溢着爲民發聲的溫度和質感;有的代表將履職任務具體化、承諾踐諾明細化、述職評諾公開化,主動履職踐諾,並接受選民羣衆的評議和監督……“今年是我們開展‘真代實表’系列主題活動的第三年,如今,‘不履職,不夠意思;少履職,不好意思;履好職,纔有意思’已經成爲全市2492名人大代表共同的心聲。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組織好、開展好省、市代表主題活動,在發揮代表主體作用上主動破題,在激活代表履職意識上持續用力,不斷健全完善代表聯繫羣衆體制機制,凝聚代表們在建言獻策、服務發展、聯繫羣衆、幹事創業上的強大合力。”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賴國根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