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7日,福建寧德屏南萬安橋,橋體基本燒燬。人民視覺 圖

8月6日晚,位於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長橋鎮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閩東北廊橋之萬安橋失火。火災造成五墩六孔廊橋中的五孔木構建築損毀,東側一孔部分橋廊和橋頭的長新大聖廟倖存。

據《閩東日報》報道,8月8日,全省文物安全工作視頻會議後,寧德市立即召開會議。會議指出,歷史文物承載着文化自信的底氣,是民族自信和強大的基礎,是需要我們精心保護的文化火種。此次萬安橋火災事故令人痛心惋惜,暴露出我市文物安全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各地各部門一定要吸取教訓、舉一反三。

會議強調,要堅決扛起文物保護的政治責任。站在“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以對歷史對未來高度負責的態度,始終繃緊文物安全這根弦,堅決守住文物安全底線。要不折不扣落實上級的部署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對標對錶文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和操作規程,落實好全國、全省文物系統安全生產大檢查等工作部署,在全市範圍內深入開展文物火災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抓緊研究制定文物安全保護若干措施,組織開展文物安全專題培訓,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提高規範化管理水平。

會議還強調,要壓緊壓實文物安全的各方責任。嚴格落實國家、省裏關於加強文物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特別是人員、機構、資金、設備等要按照相關規定和標準配置到位。同時,要嚴肅失職問責,對發生的文物安全事故一律實行“兩查、四不放過”,觸犯法律的堅決依法追究法律責任。要着力營造全民參與的濃厚氛圍。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文物局剛出臺的《關於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建築保護利用的意見》,引導志願者、民間協會、慈善機構等社會力量規範有序參與文物保護;加大文物保護宣傳力度,設立文物違法舉報電話,增強羣衆對文物的敬畏之心、保護意識。

萬安橋原名龍江公濟橋,始建於宋代,明永樂年間立“龍江碑銘”,曾多次因山洪、火災毀建。清乾隆七年(1742年)、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兩次重建。本次失火前,四跨木拱爲1932年重建,兩跨爲1954年重建。2006年5月,萬安橋作爲閩東北廊橋組成部分被公佈爲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萬安橋失火後,8月7日,國家文物局、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組成聯合工作組趕赴現場調查瞭解情況,會同當地文物、消防救援部門和公安機關開展工作,調查事故原因,評估火災損失和文物損毀情況,研究後續保護工作安排等。

國家文物局介紹,萬安橋火災事故文物損失嚴重,教訓極爲深刻。國家文物局、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正在部署開展全國文物安全大檢查,重點排查木結構文物建築消防安全隱患,強化安全舉措,提升應急管理水平,督促壓緊壓實文物安全主體責任,健全落實消防設施及防火巡查制度,確保文物安全。

8月8日,福建省文物安全工作視頻會議召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工作的重要論述,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深刻吸取屏南萬安橋火災事故教訓,對全省文物安全工作進行再部署、再強調、再落實,築牢文物安全防線。

福建省副省長鄭建閩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增強對歷史文物的敬畏之心,堅決扛起文物安全工作責任,嚴格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強化部門監管責任,落實文物管理使用者直接責任,精心守護好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遺產。要深刻吸取教訓,引以爲戒,舉一反三,提高文物保護工作水平。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隱患,迅速組織對全省各類文保單位開展拉網式排查,對木質結構類文物建築開展消防安全專項治理,強化日常檢查巡查,確保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實到位。加強信息化建設,儘快建立覆蓋全省各類文物保護單位的視頻監測預警系統,提高智能巡檢水平,確保安全風險早發現、早制止、早糾正。

鄭建閩還要求,要強化監督檢查,堅持問題導向,督促各地立即自查自改,全面梳理排查文物安全工作各個環節,列出整改措施和責任清單,同時要暢通社會監督渠道,引導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安全監督管理。要強化應急處置和安全培訓,對每個國保、省保單位和不同內容文物都要有相應應急預案並督促落實到位,切實提高文物安全應急處置能力和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