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雲南網

普濟一組打造美麗鄉村

普濟一組打造美麗鄉村

在雲南麗江有這樣一個村子,村民爭着把自家擋住村莊主道通行的房子全部拆除,是什麼原因促使他們“壯士斷臂”?8月18日,“奮進新徵程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主題採訪團走進麗江古城區束河街道,瞭解這裏普濟一組村規民約“約”出鄉村振興新路徑的故事。

一座座庭院粉牆黛瓦、錯落有致,一條條村道平坦寬敞、向前延伸,一條條村規民約引領文明鄉風、推動移風易俗……走在普濟一組的主道上,採訪團發現,村規民約不僅約出了鄉風文明新氣象,也約出了村民的幸福新生活。

“小村約”聚民意,規矩“立得好”

“建房有標準,高度有限制,按照規劃建設,不佔也不擴;房前與屋後,雜物不堆放,污水不亂倒……”。在普濟一組,“村規民約”中的一些內容以順口溜的形式在村民間廣爲傳唱,深受歡迎。

“原有村規民約多年未修改、內容跟不上發展的實際。去年村裏重新組織村民討論完善修訂村規民約,就羣衆關心關注的紅白喜事操辦、環境衛生整治、房屋改擴建等問題,廣泛徵求意見,並通過村民代表大會正式形成了將傳統文化和新時代豐富內涵相結合的村規民約。” 普濟一組小組長和茂根說,同時,爲方便村民理解村規民約實質內涵,把新制定的村規民約印成了宣傳紙,入戶發放,並把村規民約精簡上牆公示,讓全村男女老少很快記住了村規民約的內容。

此外,普濟一組還將村規民約的實施和十星文明戶、模範黨員、五好家庭等榮譽稱號評比創建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使模範遵守村規民約的羣衆發揮正能量作用,進一步激發了廣大羣衆參與治理、培樹新風、建設家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小村約”見成效,美麗鄉村展新顏

在普濟一組,村規民約就像一個槓桿,撬動的不僅是村莊環境的“形象”,更是鄉風文明的“筋骨”。

“過去的普濟一組,村裏沒有特色產業,多數村民選擇了發展成本低、出欄快的泔水豬養殖。爲了擴大養殖規模,肆意破壞原來的村莊風貌,房前屋後大建豬圈,短時間內泔水豬養殖戶就達到30餘戶,佔全村戶數一半以上,村內生豬存欄達上千頭。村內原有菜地、果樹被破壞,亂搭亂建、養殖糞污亂排現象十分突出,空氣中瀰漫着泔水、豬糞的氣味,周邊村組的居民都躲着繞着普濟一組走。”說起普濟一組的過往,和茂根不無感慨。

而如今的普濟一組,村道得以擴建,私搭亂建房屋全部被拆除,曾被豬圈、污水侵佔的花園、果園、菜園得以重現,村內古樹得到掛牌保護。入目所見,是那嶄新氣派的牌坊,設施齊全的廣場,鳥語花香的公園,錯落有致的民居建築,鬱鬱蔥蔥的小花園,寬敞平坦的石板路,一幅恬然安逸的美麗鄉村畫面。

可以說,“大幹大支持、小幹小支持、不幹不支持”在普濟一組得到了最生動的實踐、也成爲了最典型的範例。普濟一組的人居環境提升整治在古城區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周邊村組紛紛效仿,開始行動起來,普濟一組也成爲了古城區“典型引路法”的生動實踐。

“2017年底我的農家樂就開業了,但在一年前,農家樂的前面是一片果園,果園裏養着雞鴨,環境自然不好,特別雨後天晴時,雞鴨糞便的味道很重,很少有回頭客。”同樣深有感觸的是村民和萬泉,他說:“自從實行了現有的村規民約,村民行爲有了規範,黨員和村幹部帶頭幹,村民們後面跟,人居環境有了徹底改變,家門口就是公園,自然也就不愁回頭客。”

普濟一組在堅持以人爲本、完善自治的過程中,通過修村規、定民約、樹新風等方式,引導村民從鄉村治理的“旁觀者”變爲“當事人”,推動着美麗鄉村建設既有“面子”又有“裏子”,既有“顏值”又有“氣質”, 也“約”出了普濟一組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