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超八成留學生選擇歸國發展,內地已成港澳學生本地以外升學首選

“十年來,內地(大陸)對港澳臺招生渠道有效拓寬,招收學生學歷層次不斷豐富,招生規模穩步擴大。內地已連續多年成爲港澳學生赴港澳以外地區升學首選。”

9月20日,教育部舉辦新聞發佈會,教育部港澳臺辦主任劉錦從三個方面介紹了十年來內地(大陸)與港澳臺教育交流合作取得的成效。

第一,鼓勵支持港澳臺青少年來內地(大陸)學習深造。

穩步推進招生工作。據劉錦介紹,內地(大陸)高校累計招收港澳臺學生7.9萬名。在內地(大陸)就讀的港澳臺學生人數穩步增長,2021學年,內地(大陸)高校共有港澳臺在校生3.82萬名,較2012年的2.53萬增長了51%。

着力提升培養質量。教育部聯合六部委印發《普通高等學校招收和培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臺灣地區學生的規定》,要求高校堅持“保證質量、一視同仁、適當照顧”的原則。指導有關學校針對港澳臺學生特點,提供專門的學業指導、組織豐富多樣的學生活動。同時,進一步加強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國情教育、中國歷史文化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等,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更好支撐。

務實做好就業指導。進一步做好政策指導,要求各地各高校把港澳臺畢業生納入就業指導和服務範疇,通過就業指導課程、講座、沙龍、諮詢等方式,爲畢業生提供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

第二,積極構建多層次、多領域、多形式的交流合作機制。

支持搭建青少年交流平臺。目前內地與港澳中小學、幼兒園已締結“姊妹學校”2593對,覆蓋內地29個省(區、市);設立“內地與港澳高校師生交流計劃”項目近3000項,惠及港澳師生近10萬人。

十年來,教育部累計開展對臺交流項目1300餘個,兩岸1000多所高校參與,約6萬餘名臺灣師生赴大陸參訪交流。

師資培養方面,教育部與香港教育局、澳門教青局合作,每年選派內地優秀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師赴港澳開展業務交流協作,十年來累計選派教師1081名,先後與港澳900餘所學校建立交流關係。

第三,不斷推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合作辦學方面,截至目前,教育部已先後批准內地與港澳高校共同設立本科層次及以上合作辦學項目19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合作辦學機構3個,包括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國際聯合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以及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批准籌備設立香港城市大學(東莞)。

共同搭建創新平臺。目前,港澳高校參與建設2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20個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助推港澳科技力量進一步融入國家創新體系和發展大局。

積極引導教育捐贈。十年來,多家港澳基金會通過教育部捐贈教育事業發展,摺合人民幣近10億元。

在國際交流合作方面,“過去十年,新增本科以上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中,理工農醫類佔比達65%。”劉錦稱,近年來,中外合作辦學爲緩解疫情導致的出國留學受阻發揮了積極作用,累計錄取近萬人。

2020-2021學年,中國在冊國際學生來自195個國家和地區,學歷生佔比達76%,比2012年提高了35個百分點。

以上海爲例,上海全市在讀國際學生近8萬人,上海高校留學生中學位生佔65%。

總體上,中國同181個建交國普遍開展教育合作與交流,與159個國家和地區合作舉辦了孔子學院,與5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學歷學位互認協議。

據教育部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超八成留學生選擇歸國發展。

“人文交流格局不斷完善,中外‘心聯通’更緊了。”劉錦說,在人文交流機制框架下,形成了中美青年創客大賽、中俄同類大學聯盟、中英中法百校交流、中南(非)職業教育聯盟等教育品牌項目,爲雙邊關係發展注入了正能量和暖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