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上觀新聞

年夜飯是中國春節的重頭戲。

近年來,一項新職業——上門廚師悄然興起。一家政公司經理告訴記者,年前招募的廚師早早都被預約,7天下來,每個廚師平均收益都能達到萬元以上

家政公司廚師檔期全滿

“我們公司三十多個廚師,新年時候都約滿了,現在只能從外面請了。”北京一家家政公司的梁經理告訴記者,他在北京從事家政工作已經近十年,以前主營業務是月嫂和清掃房間的小時工,自2020年開始,公司拓展了“上門廚師”新項目。

“因爲市場需求多,年輕人回不去家,又想喫頓像樣的年夜飯。”梁經理說,自從2020年開展了“上門廚師”業務後,自己就從各個渠道招募備案了45名廚師,豫菜、川菜、浙江菜、湘菜、徽菜居多。

她說,如今年夜飯廚師的價格,已經從最早的700元漲至了1500元左右。“因爲可以讓顧客點菜,所以價格方面大多都是廚師自己定的,每次服務在2到3個小時之間。”

梁經理說,7天下來,每個廚師平均收益都能達到萬元以上。她表示,今年春節其將備案廚師的數量減少至了25個。但讓她沒想到的是,在過年前,公司所有廚師的檔期就被約滿了,只能再通過自己其他業緣關係找廚師,因爲時間緊,所以價格相對也會更高一些。

月嫂轉職做“廚娘”

42歲的趙女士是吉林人,在2021年左右做了月嫂。臘月二十八,她剛從上一家客戶“下戶”,臘月二十九休息一天後,又到了黑龍江的孫先生家擔任“廚娘”。

“因爲我早些年走南闖北,又喜歡研究做菜,所以南北菜系多少都熟悉點兒。”趙女士說,訂單都是家政公司派發的,只是趁着“空檔期”,臨時專職做了“廚娘”。

趙女士說,7天內負責14頓飯,每頓飯基本在10個菜左右。她大致算了筆賬,7天能賺4000多塊錢。

趙女士的客戶孫先生表示:“這個春節家裏人感覺還是非常舒心的,省去了在廚房做飯收拾的時間,從各地回來的家人可以聊聊天打打麻將,溝通感情,這個錢花得還是很值得的。”

“讓父母過個輕鬆年”

黃先生今年29歲,在北京從事技術開發行業,今年春節,他請了一位湘菜師傅上門做飯。“師傅每天只負責晚飯,一頓8個菜,一共7天,算上買菜和給師傅的打車費,我花了7000多塊。”黃先生說,他的姥爺年輕時在湖南工作多年,對湘菜有着濃厚的感情。這上門廚師,其實就是爲姥爺請的。

“我不會做飯,我媽本來是家裏的‘主廚’,因爲在去年摔了一跤,傷了胯骨,不能長時間站立。”黃先生說,出於各種原因考慮,過年前一個月,他就預訂了一位湘菜師傅。

他說,父母一開始極力反對請師傅上門做菜,一方面認爲自己可以勝任,另一方面認爲去飯店喫即可,不必花大錢請廚師。黃先生說,父母一生節儉,他也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讓他們放鬆地過個年。

“而且晚上喫新的,第二天中午熱剩菜,也不算浪費。”黃先生告訴記者,自己認爲這7000元花得物超所值,滿足了各方需求。“讓家人過得開心,比什麼都重要。”他說。

“代廚”仍有不少需關注的問題

很多人會覺得“上門代廚”的門檻低——只要會做飯就行。但其實成爲一名合格的“代廚”,並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輕鬆,大到如何與僱主溝通,小到僱主家的調味料要如何擺放、案板切生熟肉是否分開等,處處皆學問。

對於上門的“代廚”們而言,最擔心的是僱主的來源是否可靠。當所有預約都通過網絡進行時,他們無法確保客戶信息的真實性。此前,就曾發生過網絡下單人惡作劇,“代廚”按照預定時間地點上門,卻碰到“查無此樓”的窘境。

而對於顧客們來說,恐怕最關注的則是食品安全、人身安全問題。

根據食品安全法,“代廚”並不完全屬於現有法律框架下的“餐飲服務提供者”。除符合加工製作、服務性勞動的因素外,也暫時並沒有相關法律條文及制度規範予以管理。目前“上門代廚”的僱傭雙方一般都是基於“你情我願”的交易關係,一旦出現問題甚至造成損失,可能會存在維權困難的問題。

專家建議,消費者在下單之前應當注意查看“代廚”的健康證明及廚師證等相關資質,若通過平臺下單,發生糾紛可以尋求平臺介入。作爲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也有越來越多專家及從業者呼籲,與時俱進的行業法規亟須出臺,法律條文及政府監管也亟須加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