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臺與補臺

文/雷平

拆臺,本是演員忘詞或表演出錯,導致尷尬,甚至無法續演的情況。我說的拆臺是原意的延伸,比如工作中七拱八翹,你搖我不聳,互相掣肘;對揮者呼者莫視不配合,不響應,不跟隨;採取人爲手段使壞,不讓正事順利進行等等意思。

《三國演義》裏,袁術、袁紹兩兄弟一南一北稱霸一方,如果雙方協同對進,則天下無敵,大有統一華夏的勢頭。但因同父異母的不平等身份,互相不甘下風,頂牛鬥氣,看不起,結果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當時,權傾朝野的董卓已成強弩之末,正是討伐的好時機,二兄弟卻針鋒相對,互相拆臺。袁術與袁紹的死對頭公孫瓚結盟反紹,袁紹則聯合袁術的強敵劉表搞窩裏鬥。後來,袁術獲得玉璽稱帝后,卻治國無策,衆叛親離,失去大勢,被曹操擊敗。袁紹站在岸邊冷眼旁觀,巴不得上去加一腳以解心頭之恨。沒想到,袁術死後,曹操調轉馬頭全力攻擊袁紹,最終“二袁”被消滅。明明兄弟聯手可得天下,卻兩敗俱傷,便宜了外人。應了一句老話,“互相拆臺,大家垮臺!”

拆臺有以下特點:一、毫無理由地從根本上否定別人,或雞蛋裏挑骨頭無端指責;二、貶低別人抬高自己;三、情緒化製造敵對;四、未預警情況下揭露別人隱私。

補臺,也是舞臺表演術語,指突發意外,按計劃續演可能導致事故。自身設法彌補,使觀衆沒看出破綻和漏洞,順利完成表演。引申爲及時修正錯誤,彌補不足,最終完成計劃。互相補臺,好戲連臺!

有個地方車流大,有人發現商機,開了個加油站,非常掙錢;其他人眼紅了,爭先恐後在那裏開加油站,惡性競爭,最後大家削成一樣高,死氣沉沉,掙不了錢。如果第一個人開加油站,第二個人開便利店,第三個人開餐館,第四個人洗車……形成了一套服務體系,大家合作,互相補臺,就都有錢掙。

補臺帶來整體效益增加,等於把蛋糕做大,而不僅僅是去分蛋糕。“補臺”是一種藝術,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品質。補臺講究時間、地點、範圍,如果應用不當,也會造成拆臺。補臺拆臺一字之差,卻體現了截然不同的兩種價值觀,前者寬容、大度、豁達、無私,以人格力量贏人心;後者失德、自私、狹隘、口眼歪斜,心術不正,以道德敗壞失人心。有些人總喜歡貶別人抬自己。當衆指出別人的錯誤,告訴別人:你看,他這裏這裏這裏,還有那裏那裏那裏都欠缺,應該這麼做這麼做這麼做。用別人的不好,標榜自己正確是一種損人不利己不成熟的行爲。如同小孩,對一些事據理力辯:我是對的,你是錯的。用別人的錯,證明自己的對。成熟的人,不會刻意去證明自己,他清楚上下高低,東南西北。有些事無所謂對錯,只在於是否合適,是否有收穫。

俗話說,“做人就要人幫人”。補臺不但要到位,還要適當,恰到好處。相傳,一次曹操請劉備喫飯。席間,劉備放了一個屁,宴會氛圍頓時緊張起來,劉備很尷尬。身後的趙雲說:“諸位莫怪,屁從雲中來。”關羽不甘示弱,上前一步說:“屁從羽(雨)中來。” 張飛嚷道:“屁是飛來的。”說罷四人哈哈大笑,氣氛就釋然了,緩解了,尷尬變幽默轉而愉悅。曹操沒笑,他對此事思緒萬千,感觸頗深。送走劉備,曹操對部將說:“劉備屬下見主公有個閃失,都爭先恐後的搶着擔責,真是忠心耿耿。此事輪到你們,能辦到嗎?”衆人道:“這有何難?保證做到!”幾日後劉備請曹操喫飯。席間,曹操憋了半天,好不容易放了個小屁,部下已等候多時。許褚搶先說:“屁是褚(豬)放的。”曹操氣得直瞪眼睛。典韋忙說:“屁是典(顛)出來的。”徐晃搶過話頭說:“不對,屁是晃出來的。”曹操正要發怒,謀士郭圖看主公真生氣了,大聲喊:“你們都不對,屁是圖(吐)出來的。”曹操當時兩眼一翻,暈過去了。這雖是段子,卻說明,補臺是個技術活兒,需要動腦子。

人生好像舞臺,每個人都在表演,有的正人正己,有的謙謙君子,有的人模狗樣,有的虛假難睹,目的不同,表演形式不同。不管哪種表演都需補臺,都不希望別人拆臺或被人踢下臺。

補臺查漏補缺彌補失誤,使人積極向上,渾身力量,使機構一路順風,平穩安定。相反,在別人背後打壓踩踏,甚至動“刀”或別人失誤時,幸災樂禍看笑事,別人出事單位受損,自己也會受牽連身敗名裂。

兩家創業公司做市場合作一起去見客戶,溝通中,一家公司老闆總是有意無意貶低另一家公司的服務水準,產品造型,團隊人數以標榜自己的服務規則,產品質量和團隊實力。結果,客戶感覺他們內鬥,失去信心,選擇“互不得罪,另請高明”。

越是壓力大,任務重,時間緊,工作紛繁複雜、千頭萬緒迫在眉睫時,機構成員越要強化補臺意識,勤溝通多交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憋足一腔氣,擰成一股繩,聚成一股力,定能闖難關。

補臺不拆臺,人人有舞臺;到位不越位,越幹越有味。這不僅適用於領導班子,同樣適用於普通員工。高效的合作是團隊優秀髮展的基礎,也是團隊文化建設的核心。獨木不成林,單絃不成音,獨管不是笙。團隊精神是合唱而非獨唱,不發雜音燥音,纔是優美動聽的交響樂。合在一起是要幹成一個人幹不了的事業,分工不分家,人人戴紅花,既提高單兵能力,也提高團隊水平,超越個體認知和單兵作戰的侷限,發揮積土成山,積水成淵,大兵團作戰的效果。機構裏的很多事不是哪個科室就能單獨完成的,同一科室的工作也不是哪一個人能完成的,沒有誰可以包打天下,萬事不求人,百戰百勝。

一個風雪夜,賣餅的和賣被子的老闆同時流落到一個殘破不堪的廟裏。賣餅的很冷,賣被子的很餓,但兩人都自信,沒人願意給對方“補臺”。賣餅的一個接一個地喫着餅,賣被子的一層又一層地裹着被子。結果,兩個人都死了。賣餅的是冷死的,賣被子的是餓死的,這就是不合作的結局。

任何工作都有不完美之處,都需要補臺。當看到同事出現差錯時,第一時間應幫他(她)走出困境,彌補錯誤,儘量降低失誤的影響範圍,及時挽回損失或把損失降到最低,這纔是高明的。若是各自打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站在城樓看風景,幸災樂禍,甚至落井下石,或在領導面前打小報告顯聰明,不僅給領導添堵,也錯失彌補錯誤的最佳時機。最後“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毫無懸念。格局低的人,越喜歡互相設堵,彼此拆臺,最終雞飛蛋打,還惹一地腥。有則寓言,某男子撿到個神燈,引來神明,急忙許願。神明說:“你說的願望我都會滿足,不過你的鄰居會得到雙份。”這話讓男子很沮喪,心想我若得一間房,鄰居就有兩間,我若擁一個億,他會有兩億。不行,不能這樣便宜他。於是,他急忙向神明說:“快弄瞎我一個眼睛吧。”他想,這下好了,鄰居的雙眼就瞎了。結果,他剩下那隻眼感染白內障,落得雙目不能瞭然! 最愚蠢的人便是見不得別人好,別人好了憤憤不平,心生嫉妒,一心只想拉人下水。這種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的做法,只會兩敗俱傷,頭破血流,腦花四濺! 戰國時龐涓以小人心度君子腹,感覺同窗孫臏比他有才華,怕被搶風頭,便設計陷害,導致自己走投無路,自刎而死(一說被亂箭射死),總之沒得好死。老話說:“上等人幫人,中等人擠人,下等人踩人。”愚蠢的人才高築圍牆,堵住道路,未想也斷了自己的後路,終陷困局。生命是一場輪迴,無論好壞都會回報在自己身上,互踩的人,只會讓彼此寸步難行。

南邊是座山,山上修了廟,廟裏有個小和尚,每天挑水、唸經、敲木魚,日子安穩自在。那天,一個瘦和尚要留住,小和尚叫他挑水。瘦和尚說,你閒着憑什麼讓我挑水?喫虧的事我不幹 ,便要小和尚一起抬水。不久,又來了個胖和尚要水喝。小和尚和瘦和尚叫他去挑,胖和尚邊走邊喝,還沒進廟水桶就見底了。從此誰也不挑水,三個和尚受着嗓子冒煙的煎熬。有一天廟裏突發火災,三個和尚誰也不敢袖手旁觀,齊心協力才滅了火,他們醒悟了。從此分工合作,做好廟裏的事務,水缸也隨時保持滿滿的。

補臺不是盲從,不是毫無主見,人云亦云,善惡醜美都唱“讚歌”,跟着麻子“打哈欠”,產生被動連帶效應;也不是相互“遮短”掩蓋問題,更不是毫無原則的遷就、包庇、縱容。小錯誤買教訓,大錯誤致崩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同心山成玉,協力土變金。在一個機構裏,應把精力放在提升能力上,少一些看熱鬧和不負責任的自我邊緣,多一點團結協作共同進步,營造和諧向上的文化氛圍,自己的前途纔會一路陽光,一路芬芳,碩果累累。正是廉頗、藺相如的“將相和”纔有了趙國的祥和穩定,正因爲劉邦、張良、蕭何、韓信相互支持纔有了大漢天下。補臺的人受人尊重愛戴,拆臺的人會被貼上暗處作妖、壞人、“小人”標籤,人們避而遠之,成爲孤家寡人。幫人補臺當無名英雄,時間久了大家也會認得你爲你補臺。 補臺,不只是工作方法,更是品行操守,胸懷胸襟。彰顯的是人品,積累的是友善,得到的是敬重。人人這麼做時,機構更溫暖,更有凝聚力

補臺與拆臺相輔相成,需補則補,需拆則拆。面對錯誤決策,違反規矩,放棄原則的行爲,要毫不猶豫敢於拆臺。善意拆臺從長遠和全局看,是“拆小臺補大臺”,“拆局部補全局”,“拆醜惡補完美”,“拆劣質補優秀”,防止更大更重更劣的後果發生。那種“有了看法不開口,遇到是非繞道走,發表意見‘順杆爬’,原則面前‘打哈哈’”的人,表面看死水微瀾,浪靜風平,好似在補臺,實則和“稀泥”,放棄黨性原則,放棄做人格局,不僅使本來可及時解決、避免的問題養癰成患,還會給工作埋下隱患。拆臺,應黑白有界,是非分明,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堅持真理上團結,原則上認同,弘揚正氣揭露問題;個人利益講風格,大是大非敢碰硬,發現失誤即完善。對損害人民利益、集體利益作堅決鬥爭。拆臺是出現問題失誤漏洞不得已而爲之,今天“拆臺”是爲明天不拆或少拆。這樣的“拆臺”與“補臺”不矛盾,都是維護大局,擁護全局,捍衛大家利益,也包括自己利益。

編輯:朱陽夏

責編:陳泰湧

審覈:萬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