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家俊輝  廣州報道

4月6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6日在廣州舉行新聞發佈會,公佈首批20個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典型案例,其中便包括已經落地一年多的跨境理財通。

所謂“跨境理財通”,是指大灣區內地投資者和港澳投資者通過區內銀行體系建立的閉環式資金管道,跨境投資對方銀行銷售的合資格投資產品或理財產品,按照投資主體身份可分爲“南向通”和“北向通”。“南向通”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居民通過在港澳銀行開立投資戶,購買港澳地區銀行銷售的合資格投資產品;“北向通”指港澳地區居民通過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銀行開立投資戶,購買內地銀行銷售的合資格投資產品。

2021年9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部門聯合發佈《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正式拉開了大灣區居民個人跨境購買理財產品的序幕。

“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試點上線後,粵港澳三地投資者廣泛參與,市場反應熱烈。” 人民銀行廣州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郭雲喜在發佈會上介紹稱,2022年“跨境理財通”試點範圍有序擴大,試點銀行平穩上線,投資者數量和資金劃轉穩步提升,成爲暢通粵港澳大灣區金融互聯互通,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一大亮點。2023年,隨着港澳與內地恢復正常通關,“跨境理財通”業務迎來新機遇,部分試點銀行“南向通”業務在2月份增長超四成。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末,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已有31家銀行參與“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爲4.36萬名個人投資者提供相關服務,涉及跨境資金匯劃1.86萬筆,金額26.66億元。其中,“南向通”資金匯劃20.97億元,“北向通”資金匯劃5.69億元。

郭雲喜指出,經銀行實踐反饋,一方面,“跨境理財通”提升了內地銀行對香港、澳門投資者的投資邏輯和思維的瞭解,也促進內地銀行對港澳體系金融法律的適應能力,爲下一步內地金融機構業務“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另一方面,“跨境理財通”爲港澳金融機構提供了了解內地投資者需求的一個窗口,提升港澳金融機構向內地展業的能力,推動他們爲內地提供更優質金融服務,從而進一步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粵港澳優質生活圈。

據郭雲喜介紹,從前期實踐來看,“跨境理財通”業務主要呈現出三大特點。一是投資者積極參與,熱情度高。目前參與“南向通”的內地投資者達1.21萬人,參與“北向通”的港澳投資者3.15萬人。港澳投資者人數較2021年末增長1.3倍,增長速度是內地投資者的2.2倍。

二是試點銀行主動開拓,提供全面服務。目前參與試點的31家內地試點銀行,涵蓋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外資銀行等機構。其中,8家試點銀行已同時與香港、澳門銀行機構建立業務合作關係,爲投資者提供理財資金閉環匯劃渠道;20家試點銀行同時開通“南向通”和“北向通”業務,使粵港澳三地投資者都能享受投資理財服務。

三是理財產品穩健多元,滿足投資者不同偏好。目前,“北向通”可投資產品範圍涵蓋中低風險等級的固定收益類、權益類公募理財產品和公募證券投資基金。“南向通”可投資產品範圍涵蓋中低風險等級的債券、基金、存款等產品。截至2023年2月末,參與“跨境理財通”的個人投資者購買投資產品市值餘額爲6.73億元。其中,“北向通”項下,港澳個人投資者持有境內投資產品市值餘額爲2.39億元;“南向通”項下,內地個人投資者持有港澳投資產品市值餘額爲4.34億元。無論是“北向通”還是“南向通”,三地投資者的投資品種均已覆蓋所有可投資的產品範圍。

郭雲喜指出,“跨境理財通”展業中,銀行只有充分了解潛在投資者的投資理念和真實需求,纔能有效提升其業務成效。其中的最關鍵之處,就是要熟悉粵港澳三地的金融投資政策法規、投資市場特點和趨勢、投資者對相關金融服務的需求等。

“爲此,我們指導內地試點銀行與港澳銀行建立緊密的合作機制,在賬戶服務、跨境金融服務、系統對接、信息管理、投資者權益保護等方面開展全面的合作,形成一套適應三地法律框架和監管要求的業務模式。” 郭雲喜最後表示,接下來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將繼續加強與三地監管部門合作,充分發揮銀行業自律機制作用,落實結算銀行的主體責任,爲“跨境理財通”試點業務行穩致遠營造一個良好氛圍。同時,堅持“金融爲民”理念,緊扣市場需求,指導參與試點機構進一步優化業務辦理。根據投資者的需求,動態監測“跨境理財通”業務運行和發展態勢,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穩步擴大“跨境理財通”的服務範圍,提升大灣區居民跨境理財的獲得感和滿意度,讓更多的投資者享受政策紅利,進一步推進內地與港澳金融市場全方位互聯互通,實現以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大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家俊輝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