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唐朝歷史的時候,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有着“天可汗”之稱的李世民。雖說他只是唐朝的第二個皇帝,但其開創的貞觀之治卻爲唐朝後來一百多年的盛唐局面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無論是其在當時的影響力,還是後世對他的評價都要比他的父親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強不少,那麼歷史上的李淵真的只是一個靠兒子開國的無能之輩嗎?

李淵能成爲唐朝的開國皇帝。自然不可能是一個無能之輩。只不過跟自己的兒子李世民相比,還是缺少一些能力跟魄力,所以纔沒有顯示出那麼出衆。從出生北周關隴貴族的李淵在隋朝當官的時候,深受隋文帝和文獻皇后的垂愛就可以看出來,他並不是一般人。

李淵擔任太原留守暴露野心

他在擔任太原留守時,曾對自己的次子李世民說過這樣的一段話:“唐本就是我的封國,太原就是唐所在之地。如今我來到此處,是爲天賜良機,賜予卻不取,災禍將要來臨。但歷山飛不破,突厥不和,沒有辦法經邦濟時。”從這可以看出來,李淵其實很早就已經有起兵的想法跟意圖,就連現在擔任太原留守也是其計劃當中的一部分。只不過他認爲現在時機還沒有成熟,還需要積攢力量靜觀其變。所以在隋末動亂之時,採用了以靜制動的辦法,不想成爲衆人的眼中釘。

李淵跟李世民有什麼不同

只不過跟李淵相比,此時年少氣盛的李世民更加具有膽識跟魄力,他認爲此時此時是起兵的最佳時期。此時起兵不但名正言順,還能從衆多起義軍當中脫穎而出,對於將來爭奪天下有着非常大的好處。所以纔有了後來李世民設計自己的父親李淵,逼迫他造反的事情。跟當時年輕氣盛的李世民相比李淵要穩重不少,他追求的是穩中求勝。可是在李世民的計謀下,他不得不重新開始自己的規劃。

當他被自己的兒子李世民逼着造反後,直接派李世民出去領兵打仗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來,他對於現在的局勢還是有非常獨到的見解。無論是選擇暗中發展還是此時起兵造反,對於他來說都沒有太大的影響,由此可以看出他並不是一個靠兒子開國的無能之輩。

李淵高估了自己的統治力

李淵當初最大的弊端,就是讓兒子李世民統兵打仗的時候積攢了太多的人脈。畢竟他在討平羣雄的戰爭中立功最大,直接成爲唐朝軍事上最重要的領導人。他跟太子兩人之間因此形成兩大勢力,這爲後來的玄武門之變埋下了弊端。或許在李淵看來,只要自己還健康地活着,就不會看到手足相殘的局面。但他卻忽視了皇位對於其他人的吸引力。李世民或許開始並不想殺自己的太子哥哥,但是在太子想要殺他的情況下,他爲了自保只能殺死對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