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經濟體檢”結果出爐。

6月26日,審計署受國務院委託,報告了2022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情況。據介紹,此次重點審計了稅務和海關部門組織財政收入、中央預算分配和投資計劃管理、中央決算草案編制、對地方財政監管等4方面情況。

2022年中央財政赤字26500億元

報告顯示,2022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107552.14億元、支出總量134052.14億元,赤字26500億元,與預算持平;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22728.67億元、支出15335.58億元;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收入2698.92億元、支出2610億元;中央社會保險基金收入2789.18億元、支出2895.29億元,年末滾存結餘92.18億元。

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管理分配中央財政投資6400億元,其中安排中央本級支出1467.5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4932.5億元,主要投向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和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性安居工程、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社會事業、生態文明建設、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7大領域。

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稅務總局等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強化財政資源統籌,保障重點支出需要,宏觀調控政策靠前發力並保持接續穩定,預算收入、分配和投資計劃執行情況與經濟發展狀況基本匹配、總體較好。

但審計也發現一些問題。包括:稅務和海關部門組織財政收入不夠嚴格,規範性有待提高;預算分配管理還存諸多薄弱環節,現代預算制度改革需向縱深推進等方面。

地方財政管理不嚴格

在地方財政管理方面,報告顯示,重點審計了18省本級及36個市縣共54個地區的財政收支管理情況,並就共性問題延伸了其他地區,主要發現4方面問題。

一是違規組織和返還敗政收入。70個地區通過“自賣自買”國有資產、虛構土地交易等方式虛增財政收入861.3億元,其中67.5%發生在縣級。41個地區向虧損企業徵收國有資本收益、徵收過頭稅費或直接亂罰款亂攤派等,違規組織財政收入77.5億元。還有55個地區違規或變相返還稅收或土地出讓金等225.08億元。

二是違規新增隱性債務。49個地區通過承諾兜底回購、國有企業墊資建設等方式,違規新增隱性債務415.16億元。

三是專項債券管理存在一些問題。20個地區通過虛報項目收入、低估成本等將項目“包裝”成收益與融資規模平衡,藉此發行專項債券198.21億元。5個地區將50.03億元違規投向景觀工程、商業性項目等禁止類領域:47個地區違規挪用157.98億元;5個地區虛報33個專項債券項目支出進度,至2022年底有60.27億元結存未用。

四是財政暫付款亟待清理。財政暫付款一般由財政臨時出借給預算單位應急等,按規定不得長期掛賬,應及時清理結算。財政部於2018年要求嚴控規模、逐步清理,但54個地區至2022年底暫付款餘額達1481.39億元,比上年增加83.63億元。還有13個地區暫付款佔用專項轉移支付或專項債券資金86.47億元,部分用於無預算、超預算政府支出。

部門本級預算執行總體相對規範

所屬單位仍問題多發

在中央部門預算執行審計情況方面,報告稱,重點審計了41個部門及所屬188家單位2022年收到的財政預算撥款2285.59億元,並對相關事項進行了延伸,發現各類問題金額109.85億元。

從主體看,部門本級23.64億元,所屬單位86.21億元;從性質看,管理不規範問題87.35億元違紀違規問題22.5億元。

結果表明,通過連續20多年的預算執行審計,部門本級預算執行總體相對規範,但所屬單位仍問題多發,是今後一個時期部門預算執行審計的重點。

25家金融機構違規開展業務

對於國有資產管理審計情況,報告顯示,在企業國有資產審計方面,重點審計的33戶央企賬面資產總額29.3萬億元、負債總額17.96萬億元、國有資本權益7.08萬億元,平均資產負債率61.3%。

審計發現,資產管理仍較混亂,主要表現爲3個方面。資產不實。30戶央企因財務報表合併範圍不完整或將非所屬企業納入合併範圍等,造成資產多計503.18億元、少計1362.51億元。

管理不嚴。17戶央企的固定資產等閒置或利用率偏低,涉及428.29億元;5戶央企未按期清理退出57家參股企業的低效無效投資,涉及46.81億元;24戶央企實物資產管理混亂、違規出租出借資產資金等,涉及2566.58億元。

違規運營。25戶央企在股權收購、項目投資中因違規決策、管控不力造成虧損及風險334.08億元,其中違規收購境外公司股權和礦產資源仍是主要“出血點”。

在金融企業國有資產審計方面,重點審計的4家中央金融機構和21家國有信託公司資產61.63萬億元、負債55.51萬億元,淨資產收益率從0.9%到15.5%不等。

發現的主要問題包括資產底數不實,管理不嚴,違規開展業務。25家金融機構違規開展存貸、理財信託、保險等業務,其中銀行存貸業務違規問題仍較高發,多表現爲變相高息攬儲、存貸掛鉤、貸款審查不嚴等。

發現並移送重大違紀違法問題線索300多起

報告顯示,2022年5月以來,審計共發現並移送重大違紀違法問題線索300多起,涉及1800多人。

具體來看,報告指出,一是行業性、系統性腐敗突出,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是重災區。特別是一些國企負責人利用強勢地位或國企光環,對外以國企名義承攬業務,私下卻中飽私囊、個人侵佔。

二是政商關係邊界不清,公器私用問題凸顯。一些不法企業借承接政府部門購買服務之機大肆斂財,一些公職人員則以手中權力爲籌碼,將本應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係實際變成內外勾結的利益交換,手法惡劣,性質嚴重。

三是基層“微腐敗”和“小官大貪”時有發現,啃食羣衆獲得感。主要發生在縣鄉等基層單位和農業農村、就業創業等民生領域。

四是財經紀律執行鬆弛,擾亂財經秩序。

編輯:鄭雅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