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葉碧華,李以晴

編 輯丨駱一帆

圖 源丨視覺中國

據世衛組織官網14日消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和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下稱聯合專家委員會)發佈了無甜味劑阿斯巴甜對健康影響的評估報告。

經過審查現有的科學文獻,兩方面的評估都指出癌症(和其他健康影響)方面的現有證據存在侷限性。最終,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援引對人類致癌性的“有限證據”,將阿斯巴甜歸爲可能對人類致癌之列(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第2B組),聯合專家委員會則重申其每日允許攝入量爲每公斤體重40毫克。

致癌程度仍需驗證

阿斯巴甜學名爲天門冬酰苯丙氨酸甲酯,是一種人工合成甜味劑,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廣泛用於各種食品和飲料製品。包括減肥飲料、口香糖、明膠、冰淇淋、酸奶、早餐麥片、牙膏、止咳藥水、維生素咀嚼片等均有使用阿斯巴甜,最爲人所知的無糖可樂也有用該類甜味劑替代蔗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發佈了一份關於非糖甜味劑的新指南,建議不要使用安賽蜜、阿斯巴甜、糖精等非糖甜味劑來控制體重或降低非傳染性疾病風險。但如今聯合專家委員得出的結論則認爲,所評估的數據表明沒有充分理由改變以往確定的阿斯巴甜每公斤體重0-40毫克這一每日允許攝入量。委員會也重申人們可在每日限量內放心食用。

例如,假設沒有其他方面的食物攝入,一罐含有200或300毫克阿斯巴甜的減肥軟飲料,體重70公斤的成人每天要飲用9-14罐以上纔會超過每日允許攝入量。

國際飲料協會對此發文稱,人類每天可以安全攝入的阿斯巴甜含量並不比蘆薈和其他數百種物質的危害大,這意味着目前含阿斯巴甜的食品和飲料是安全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也承認,該機構並不是根據阿斯巴甜的實際攝入量進行風險評估的合適權威機構,同時也“不提供健康建議”。

“人類和動物致癌性的證據有限,致癌性如何發生的機理證據也有限,目前需要開展更多研究來完善我們對食用阿斯巴甜是否構成致癌危害的理解。”來自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專著規劃的Mary Schubauer-Berigan表示。

世衛組織營養和食品安全司司長Francesco Branca也表示:“對阿斯巴甜的評估表明,雖然在常用量方面安全性不是主要問題,但已對潛在影響作了描述,需要通過更多更好的研究來進行調查。”

據悉,阿斯巴甜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所歸類的第2B組是最高4個級別中的第三級,並且通常用於存在有限但不令人信服的人類癌症證據情況或具有令人信服的實驗動物癌症證據情況,但不能同時用於兩種情況。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分類能反映某種物質是否會引起人類癌症的科學證據的強度,但並不反映在特定水平下發生癌症的風險。

世衛組織食品和營養標準和科學建議處處長Moez Sanaa表示,未來需要開展更好的研究,在現有隊列中進行更長時間的隨訪並重復開展飲食問卷調查。並需要開展隨機對照試驗,包括與胰島素調節、代謝綜合徵和糖尿病相關的機理途徑的研究,特別是與致癌性相關的研究。據悉,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和世衛組織將繼續對新的證據進行監測,並鼓勵獨立研究小組進一步研究阿斯巴甜與消費者健康影響之間的潛在聯繫。

代糖爭議背後是產業博弈

近年來,隨着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人工代糖飲料(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s,ASBs)應運而生並逐漸流行。人工代糖飲料,即人們熟知的“0卡代糖飲料”,該飲料在製作過程中使用沒熱量的代糖取代原本的白砂糖、蔗糖或果糖。

其中,由於阿斯巴甜是人工高倍甜味劑,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因此在達到相同甜度的情況下,使用阿斯巴甜這類甜味劑還可以爲企業節省成本。

據艾瑞數據,我國無糖飲料市場從2016年的約32億元翻升超過4倍達到2021年143億元,預計到2026年,現有物質發展下無糖飲品市場可達301億元。同時,新物質如阿洛酮糖的批准還會激發新增量市場。目前,我國處於無糖碳酸飲料發展初期,無糖茶飲處於爆發初期,銷量佔比僅佔5.2%;其他飲料品類中也具備潛力,尤其是市場佔比較高的功能性飲料、果汁飲料、蛋白飲料等也是無糖飲料新的滲透方向。

事實上,多年來業界圍繞蔗糖、代糖的乃至於近年興起的天然代糖的爭議一直絡繹不絕,背後涉及到蔗糖產業鏈、食品添加劑產業以及各類消費品公司的利益,十分複雜。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蔣卓勤認爲,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做到能量平衡,就不需要刻意規避白糖,也不需要選擇甜味劑來代替。

更重要的是,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生活水平與生活品質的提高,日常食用的蔬果、糧食都在致力於提升甜度和營養價值。在大家熱烈討論哪種糖有害哪種無害的時候,往往會忽略了一個最關鍵的問題,那就是現代人早已變得更容易攝入越來越多的糖。

“目前來看,甜味劑作爲蔗糖替代物已經形成一種趨勢。”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華霄認爲,甜味劑並不是必然選擇。“根本問題是當前消費者從食品中攝入能量過多,超過了人體正常需求。”

這次世衛的聯合聲明,對於飲料企業來說無疑是放下了心頭大石。國際飲料協會理事會執行董事Kate Loatman表示:“聯合專家委員得出阿斯巴甜是安全的這一綜合結論基於四十多年來極具分量的科學依據,以及90多個國家/地區的食品安全部門的正面結果。”他表示,這將進一步增強人們對阿斯巴甜安全性的信心。

Kate Loatman表示,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不是食品安全機構,它現在正式承認,阿斯巴甜造成的危害並不比蘆薈和其他數百種物質的危害大,這些物質根據其描述都屬於證據“有限”和“不完全充分”的分類。雖然國際癌症研究機構透露的觀點可能產生危言聳聽的猜測,或將引起消費者不必要的恐慌,但其已經聽取世衛組織和糧農組織聯合專家委員會的意見。作爲適合全面評估阿斯巴甜攝入安全性的全球權威機構,該委員會再次查明瞭阿斯巴甜的安全性。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爲,拋開攝入量談致癌是沒有科學依據的,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公佈的允許每日攝入量並沒有變化,公衆因此也不必恐慌。

“更何況在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致癌物分級中,牛肉、豬肉的分級比阿斯巴甜還更高。”朱丹蓬認爲,此次公告再一次確認阿斯巴甜安全性,有助於消除產業端及消費端的擔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