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導編寫的《國民金融素養白皮書(2022-2023版)》(以下簡稱《白皮書》)正式發佈,這也是量子之歌連續第三年支持《白皮書》的編訂工作。

據悉,2022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正式啓動國民金融素養調查研究項目,並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抽樣調查,本次調研數據涉及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回收調研數據共計4639份,在調查的基礎上,今年的《白皮書》還邀請了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全球數字金融中心(杭州)、京東科技、度小滿等機構參與支持,並基於啓牛學堂在金融素養知識普及方面的實戰經驗,爲金融素養提升的實操部分提供豐富範本。

《白皮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國民金融素養表現出較大的地區性差異,且與國民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年收入水平等特徵密切相關。

因此,《白皮書》建議,政府、金融機構和有關高校在宣傳普及金融基礎知識時,可以採用地區差異化的措施,重點關注西部省份和中部省份的宣傳度與普及性。

國民對基礎金融工具瞭解程度較低 東部居民素養更高

金融素養會影響微觀家庭和個人的金融行爲,提高國民金融素養對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安全以及提升金融消費者信心都具有重要作用。

我國國民金融素養如何?《白皮書》顯示,國民對股票、債券、基金和金融理財產品等基礎金融工具的瞭解程度較低,其中,非常瞭解的受訪者僅佔2.7%,比較瞭解的受訪者佔15.93%,同時,還有14.77%的受訪者表示完全不瞭解。

儘管如此,仍有49.27%的受訪者投資過基金和股票,這表明,我國居民大多缺乏完善的金融投資策略,沒有對金融產品進行系統的瞭解和分析而盲目或跟風投資,投資效率整體不高。

的確,根據調研,在過去一年,僅有6.11%的受訪者投資股票獲利,同時,僅有11%的受訪者在基金投資中獲利。

此外,《白皮書》還顯示,儘管調研數據顯示國民總體金融素養處於較低水平,但仍然具有顯著的差異。

從地區差異性來看,東部省份的居民金融素養較高,其次是中部省份,受到經濟發展水平、受教育程度、交通便利性等方面的影響,西部省份的居民金融素養最低。

從個體異質性分析,在我國,男性的金融素養高於女性,25-35歲年齡段人羣,即90後(當代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的金融素養水平在各年齡階層處於較高水平,此外,受教育程度越高,年收入水平越高,居民的金融素養越高。

從年齡上看,金融素養呈現倒“U”型分佈,即老年人和青少年的金融素養水平相對較低,“一老一少”是金融教育持續關注的重點對象。

《白皮書》稱,這表明,政府、金融機構和有關高校在宣傳普及金融基礎知識時,可以採用地區差異化措施,重點關注西部省份和中部省份的宣傳度與普及性;其次,相關部門可以針對不同羣體實施差異化政策;同時,針對金融素養較高的羣體,應對其實行激勵政策,鼓勵其在金融市場中發揮引導作用。

《白皮書》建議用科技手段 提高金融教育精準度

後續,我國將如何進一步完善金融知識的普及和教育?《白皮書》給出了5點建議,首先,發揮金融管理監督部門和教育部門在國民金融教育中引領和監管作用,統籌和協調全國金融教育力量。

其二,加強金融知識和金融技能的普及推廣,推進金融教育納入國民基礎教育體系。

其三,轉變金融教育觀念,傳播正確金融理念,國民金融教育是給個體和家庭傳授基礎金融知識和金融經驗,幫助居民樹立正確的金融理念和態度。

其四,採納現代科技手段方法,提高金融教育效果和精準度。我國國民金融教育內容過於專業化,針對性不夠強,受教育者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積累,很難理解教育內容,爲此,可根據不同羣體金融需求,精準設計教育內容與教育方式,提高金融教育效果和精準度。

其五,加強金融教育評估,完善教育評估機制。立足於中國國情和中國特色,充分考慮到我國經濟和金融發展現狀,借鑑國際先進經驗和做法,建設和完善我國國民金融教育評估機制和程序,科學設置評估指標。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