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吳抒穎 深圳報道

深圳將對港澳人士放開商辦物業限購。

據《中國房地產報》消息,9月7日上午,深圳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深圳市非住宅類的商業辦公物業、商務公寓等,對港澳居民放開。政策是最近幾天才更新的,接下來會告知相關職能部門落地執行。”

在此之前,按照2007年7月發佈的《深圳市國土局關於規範境外機構和境外個人購買商品房的通知》,境外機構只可購買辦公類商品房。港澳臺地區居民和華僑只能購買一套用於自住的商品房(住宅類)。

依照這一規定,港澳臺的居民和華僑甚至沒有相應的限制,就可以購買一套自住商品房,而辦公類商品房則只對境外機構開放。按照最新的指引,商業辦公物業、商務公寓也可以由境外個人購買。

不過,除了部分中介人士、一線銷售人士,市場對這一政策的反應相當平淡。這一方面是由於深圳已經在2020年7月叫停商務公寓的審批,商務公寓存量已經不多;另一方面則是,深圳商務公寓的交易不甚活躍,在能夠購買住宅的前提下,商務公寓是否會成爲港澳人士的首選存疑。

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深圳商辦物業是否會因此而交投活躍,仍有待觀察。

放開商辦

在個人商辦物業放開限購前,深圳對境外機構和個人購買商品房的規定也並不算十分嚴格。

根據2007年7月發佈的《深圳市國土局關於規範境外機構和境外個人購買商品房的通知》,境外機構和個人在深圳購買自用、自住商品房需滿足的條件是,已在深圳設立分支、代表機構(經批准從事經營房地產業的企業除外)的境外機構,只能購買用於辦公所需的商品房(辦公類)。

境外個人(不包括港澳臺地區居民和華僑)需在境內工作、學習超過一年,方可購買一套用於自住的商品房(住宅類),港澳臺地區居民和華僑只能購買一套用於自住的商品房(住宅類)。

這就意味着,港澳臺地區居民和華僑在深圳購買住宅類商品房並無相應限制。因此,此次僅是對港澳人士放開了非住宅類例如商業辦公物業、商務公寓的購買限制。

這部分物業的成交量和存量,在深圳的佔比並不高。2020年7月31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和住建局聯合發出通知,停止商務公寓審批。對於已批規劃尚未簽訂合同(不含招拍掛出讓情形)的商務公寓項目,在滿足學校等公共配套要求,開發企業自願的基礎上,鼓勵轉爲可售型人才住房。

而據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統計數據,由於2020年7月深圳商務公寓停止審批,近兩年商務公寓無貨可賣,銷售量持續走低。今年只有4月和8月有新增商務公寓入市,截至8月,深圳商務公寓總銷售金額也只有192億元。

深圳中原研究中心分析稱,公寓、商辦去化還是比較慢,它們投資屬性較強,目前行情下,持幣在手是更多人的選擇。公寓由於20年之後不再新批,存量可能並不是很多,近兩年公寓供應下滑嚴重,今年只有4個公寓項目獲批,成交也快速下滑。

誰會入手?

對個人放開商辦物業以後,這部分市場會否活躍,各方都持保留態度。

深圳中原研究中心認爲,吸引港澳居民資金投資或自用,港澳居民也有不少有需求購買商業類產品來辦公或做生意,特別是大灣區融合加速的背景下, 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港澳居民到深圳生活辦公,可以加快商業類產品的去化,但對整體市場影響不大。

企業端的態度更加審慎。一位高端商務公寓項目負責營銷的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相關利好已經對外釋放,但具體效果則不敢保證。“我們項目的總價是比較高的,最低價是3000多萬,還有7000多萬以及一個億的,成交量會不會上去說不好。”

這涉及港澳人士的消費力以及需求匹配度等問題。

按照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深圳多家開發商人士處獲得的消息,今年以來,香港人士北上置業的確不少見,“不過,這部分人需求會比較剛需,總體上還是往惠州或者是周邊城市爲主,我們也有意識往深圳導流,但發現他們的消費力可能還是支撐不了購買深圳的房子。”一位總部位於深圳的房企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從另外的角度,這種觀點也可以被印證。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商辦物業對港澳人士放開後,深圳總價較低的小公寓,在200萬上下的項目看房客戶有明顯增多。“不過具體轉化率還要觀察一段時間,最快也要週末纔會有一個比較確切的趨勢。”一位公寓項目的策劃人士指出。

故此,在存量房源不多、交投不甚活躍的前提下,深圳商辦市場能否會因此被激活,仍有待觀察。從深圳整體的樓市表現來看,基本面承壓也仍然持續。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8月,深圳商品房僅成交2601套,環比下降28.31%;其中一手住宅成交2199套,環比下降30.3%,樓市再次回落至年初的低位階段。

(作者:吳抒穎 編輯:駱一帆)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