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4日,生態環境部召開2023年國際保護臭氧層日紀念大會。本次會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來自國際和雙多邊組織,國家保護臭氧層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生態環境部相關司局和單位、地方生態環境部門、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和履約專家等中外來賓200餘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今年爲第29個國際保護臭氧層日,同時也是《蒙特利爾議定書》締結36週年,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發表主旨發言時表示,“36年來各締約方互信合作攜手並進,合力推進履行受控物質淘汰義務,如期實現了各項履約目標,樹立了國際社會團結合作、共同應對全球環境問題的成功典範。”

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ODS)的履約行動已經實現顯著的修復臭氧層的效果,2022年《臭氧層消耗科學評估報告》顯示,受控ODS大氣丰度繼續保持下降趨勢,受損臭氧層有望在今後40年左右得到恢復。隨着基加利修正案在各締約方的生效和實施,全球氫氟碳化物(HFCs)還將額外避免全球0.3℃-0.5℃的升溫,這些成功的寶貴經驗將爲《蒙特利爾議定書》未來的履約進程提供重要的指引,也爲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嚴峻挑戰在內的全球性環境挑戰提供重要的借鑑和示範。

會上還總結了中國履約的一系列成果,作爲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認真履行國際環境公約義務。自加入蒙約以來,中國克服產業轉型、資金短缺、從業人員再就業等重重困難,積極採取措施淘汰受控物質,大力推廣綠色低碳替代技術,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價,已累計淘汰ODS的生產和使用約62.8萬噸,佔發展中國家淘汰量的一半以上。研究報告顯示,1991年到2020年的30年間,中國在淘汰ODS過程中,累計避免約26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溫室氣體排放。

會上還着重提到了我國逐步採用低GWP值製冷劑替代相關成果。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製冷空調生產國,雖然基加利修正案對中國生效時間爲2021年9月,但中國在過去近十年已經在履約過程中兼顧考慮氣候效應。產業在線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中國逐步採用低GWP值製冷劑替代高GWP值製冷劑,如果這一替代沒有發生的話,2022年製冷劑消費量將高出現在實際消費量約4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在回顧成績的同時也應該正視面臨的挑戰,中國仍然面臨着發展不全面、不均衡的問題,且正處於已淘汰受控物質可持續履約、含氫氯氟烴加速淘汰和HFCs管控三重任務疊加時期,履約工作任重道遠。會議指出,有效應對臭氧層破壞和氣候變化危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中國將與國際社會一道,堅決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堅定維護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維護各締約方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共識和協商一致原則,積極參與全球保護臭氧層和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治理行動,繼續爲保護臭氧層和應對氣候變化發揮重要作用,爲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以及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此外,在本次會議上,臭氧祕書處執行祕書關惠,多邊基金祕書處祕書長蒂娜·玻比利,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有關負責人,海關總署有關司局負責同志和中國科研機構代表參會並發表致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