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半年的概念熱潮退卻後,ChatGPT“後勁”似乎有些不足。

近日,網站分析工具SimilarWeb的數據顯示,網頁版ChatGPT的月活數據已經連續第3個月呈現下滑趨勢。在2023年年初的爆發式增長過後,ChatGPT的指數級用戶增長趨勢已經告一段落。6、7月分別下降了9.7%和9.6%,瀏覽量從5月的19億下滑至7月的15億。8月份數據有所好轉,但環比用戶數仍下降了3%。

與此同時,一度高歌猛進的資本市場也迎來“大退潮”。Choice數據顯示,6月1日~9月13日的3個月裏,71只ChatGPT概念股中,有56只股價下滑,其中,海天瑞聲(688787.SH)、三人行(605168.SH)、萬興科技(300624.SZ)、崑崙萬維(300418.SZ)跌超20%以上。與二級市場行情波動不同,一級市場今年對於ChatGPT相關概念則一直相對“冷靜”,風險融資數量並未出現爆發式增長。

ChatGPT訪問量回落、資本市場潮水暫歇的同時,AIGC在金融行業B端的應用有望迎來加速落地。“AIGC概念泡沫正在逐漸擠出,商業化應用逐步進入落地階段。”一名業內人士指出,資本市場出現一定回落是正常的,此前ChatGPT等產品的商業場景並不清晰,目前僅依靠訂閱和API接入帶來的收益難以覆蓋高昂的算力成本。相較之下,B端場景價值量更高,更容易進行商業化嘗試。

ChatGPT概念股退潮

事實上,ChatGPT板塊今年整體呈現前高後低走勢。1~6月,ChatGPT概念股迎來多輪上漲,根據Choice數據,ChatGPT概念板塊指數(BK1126)從今年2月初的1220點左右一路上漲至1818.68點(6月20日)。

6月下旬開始,ChatGPT概念板塊指數快速回落,目前已降至1430點左右。其中,不少熱門概念股更是斷崖式下跌。9月14日,雲從科技-UW(688327.SH)收於14.44元/股,較年內高點跌超75%;海天瑞聲較今年高點下跌約70%;崑崙萬維、萬興科技(300624.SZ)、三六零(601360.SH)、藍色光標(300058.SZ)等15家上市公司較年內高點跌超40%。

漢王科技(002362.SZ)、科大訊飛(002230.SZ)等龍頭概念股也難掩下滑之勢。9月14日,漢王科技收盤價爲22.58元/股,較年內高點下跌超41%,科大訊飛較年內高點下跌約39%。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公司股東大手筆減持,試圖在股價高位離場。Choice數據顯示,截至9月5日,共有25家ChatGPT概念股股東進行減持。除此,據筆者不完全統計,三六零、卓勝微(300782.SZ)等5家ChatGPT概念股公司股東宣佈離婚,以“分手費”爲由進行股權轉移,被業內認爲或意圖繞開預披露、減持額度等限制措施,以靈活方式減持股份。

例如三六零創始人兼董事長周鴻禕離婚事件就引起社會輿論廣泛關注。根據三六零公告,周鴻禕給前妻胡歡4.47億股三六零股份,佔總股本約6.25%。按照公告當日收盤價20.08元/股計算,胡歡分得的股票市值高達90億元。不過公告顯示,胡歡承諾自2023年4月4日起未來6個月內不會有減持動作。

股價波動、股東減持背後,ChatGPT概念股的中期業績也並不樂觀,部分概念股業績不漲反跌。根據Choice數據,在已公佈中期業績的71家概念股中,有32家公司營收同比下滑。其中,雲從科技下滑幅度最大,2023年上半年該公司的營收爲1.64億元,同比下滑58.16%。海天瑞聲、三六零、科大訊飛營收分別下滑35.13%、6.64%、2.26%。

而從業務細項來看。AI概念熱潮下,上述概念股在智能業務端也並未出現爆發式增長。以雲從科技爲例,2023年上半年,其主營業務中,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業務合同產生的收入爲3675.21萬元,同比下降88.30%,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合同產生的收入爲3705.64萬元,同比下降51.21%。

也有公司AI板塊業務收入出現分化。以科大訊飛爲例,根據公司半年報,智慧城市業務板塊中,信息工程、數字政府行業應用分別下滑41.06%、20.21%。汽車智能網聯相關業務、智慧醫療、智慧金融產品和解決方案三項業務則分別上升26.14%、37.13%、22.19%。

VC、PE保持冷靜

二級市場潮水暫歇的同時,一級市場依然保持冷靜。根據IT桔子數據(第三方數據平臺),截至9月初,2023年人工智能領域的風險融資數量達到540多起。而2021年、2022年這一數據分別爲1285起、899起。有業內人士分析,以此估算,今年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風險融資數量或與去年持平,但仍低於2021年高峯期水平。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ChatGPT爆火在一定程度上拉動AIGC領域的風險融資數量小幅增長。2023年,AIGC領域的風險融資數量爲83起(截至9月5日)。而2020年、2021年、2022年的數量則分別爲20起、49起、42起。

不少業內人士認爲PE、VC保持冷靜與AIGC本身的應用特性有關。騰訊研究院發佈的報告《AIGC發展趨勢報告2023:迎接人工智能的下一個時代》顯示,從目前已成雛形的產業生態體系來看,AIGC的架構呈現上中下三層,分別是上游基礎層、中間層、應用層。

具體來看,基礎層是由以預訓練模型爲基礎搭建的AIGC技術基礎設施層,如ChatGPT採用的GPT-3.5系列模型。中間層是垂直化、場景化、個性化的模型和應用工具。在此基礎上,可以快速抽取生成場景化、定製化、個性化的小模型,實現在不同行業、垂直領域的工業流水線式部署。第三層則爲應用層,即面向C端用戶的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內容生成服務。

一名資深業內人士指出,這三層架構中,基礎層大模型的搭建需要大量投入,初創公司很難具備類似實力。而應用端雖然有各類細分賽道,但技術創新含量不高,短時間內湧入玩家過多,商業價值相對較低。

在他看來,投資機構謹慎投資的另一個原因是,雖然由於ChatGPT爆紅,AIGC概念在今年熱度陡升,但實際此前這一領域長期受到業內投資者關注。加之2021年已興起過一輪AI融資浪潮,機構對AI產品的應用、商業邏輯已有一定認識,因此很難短時間內重新“上頭”。

B端應用或是突破

ChatGPT的C端訪問量衰減、資本市場“退燒”之際,下一個風口在哪裏?

從海外來看,新的風向已經出現。近日,OpenAI宣佈正式推出ChatGPT企業版(ChatGPT Enterprise),將專注於爲大型企業服務。不少機構認爲,從長遠來看,ChatGPT等生成式AI在B端滲透將逐漸加強。

前瞻研究首席分析師陳俊雲在研報中指出,作爲全球最具競爭力的AI企業之一,OpenAI經營策略的不斷優化、調整,本身亦反映出其對本輪生成式AI浪潮的技術路線、應用場景等層面的深度思考。在目前以Meta爲代表的開源模型廠商與OpenAI爲代表的閉源廠商競爭格局下,考慮到各自的資源稟賦,OpenAI將重心投入到B端用戶的競爭中是一種必然。

事實上,AI向B端滲透的“新故事”已經悄然發生。恒生電子將AI技術與金融業務know-how結合,打造金融行業大模型和全新數智產品,推出金融智能助手“光子”和智能投研平臺WarrenQ,以及底層金融行業大模型LightGPT;拓爾思拓天大模型聚焦優勢行業,利用自有的高質量數據進行預訓練,推出適用於媒體、金融、政務的三大行業大模型;Glean定位基於AI的企業搜索與知識管理平臺,協助用戶跨應用、個性化搜索,能夠更快、更準確地找到企業內部的知識和數據,打通各類SaaS化應用。

從國內來看,僅5~9月期間,就有奇富科技的金融行業大模型“奇富GPT”、度小滿的金融行業開源大模型“軒轅”、 馬上消費的零售金融大模型“天鏡”、螞蟻集團金融大模型等多個金融行業模型發佈,其中不少應用場景都在B端。

財通證券計算機行業首席分析師楊燁認爲,由於安全合規以及大模型在細分行業回答精準度等問題,B端用戶對AI大模型的接受節奏略慢於C端,當前,利用“通用數據+行業專業數據”訓練的面向垂直領域大模型逐步落地,將加速企業廣泛使用大模型技術,AI在B端應用迎來提速。

另一方面來看,近期以來國產大模型密集“上新”也爲AIGC領域帶來了發展新機遇。7月,華爲公司也發佈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盤古大模型3.0”,8月百度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文心一言”正式向公衆開放服務。9月初,騰訊公司發佈人工智能大模型“混元”……賽迪顧問公司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受ChatGPT影響,大模型發展邁向新階段,國產大模型一時間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截至2023年7月,我國累計已經發布130個大模型。

有業內人士認爲,國內正在迎來大模型時刻,許多應用場景將被進一步激活。尤其是金融行業,許多關鍵業務流程都將迎來重塑,這也將爲資本市場帶來新的故事。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