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肖世清    每經編輯 張益銘    

10月13日,央行發佈的2023年前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9.75萬億元,同比多增1.58萬億元。其中,9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2.31萬億元,同比少增1764億元。

初步統計,2023年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爲29.3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41萬億元。另外,9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爲372.5萬億元,同比增長9%。9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爲4.1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5638億元。

從貨幣供應量上看,9月末,M2(廣義貨幣)、M1(狹義貨幣)增速雙雙下滑,M2、M1同比分別增長10.3%、2.1%,分別較上月末低0.3個、0.1個百分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年初以來M2、M1增速持續走低,其中M2已創2022年4月來新低,M1增速創去年3月以來新低。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從金融數據可以看出,在經濟回穩向好、政策組合拳效果不斷顯現、金融支持穩固有力下,金融數據總體不錯。政策築底和經濟蓄力,將驅動後續信用穩定擴張和信貸結構優化,四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和信貸增長將繼續保持平穩,進一步穩固經濟回升的動能。”

9月人民幣貸款同比少增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9.75萬億元,同比多增1.58萬億元。9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2.31萬億元,同比少增1764億元。

分部門看,前三季度住戶貸款增加3.85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75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1萬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5.68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99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1.88萬億元,票據融資減少3355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47億元。

溫彬指出,雖然9月人民幣貸款同比少增,但仍居歷史同期高位。寬信用政策延續、市場主體融資需求修復,疊加季末效應下,9月信貸投放延續轉暖態勢,維持較高景氣度。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9.75萬億元,同比多增1.58萬億元,今年以來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增強,支持經濟穩步回升。

評價前三季度的信貸結構,溫彬認爲,對公貸款投放力度不減,零售貸款明顯改善,票據衝量力度減弱,信貸結構持續優化。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記者表示,9月新增信貸數據不及預期,同比少增,主要“拖累”來自企業新增貸款(同比明顯少增),但9月企業新增貸款並不弱,居民信貸需求回暖,信貸結構持續優化。9月企業新增貸款同比少增,主要原因是去年高基數影響,並且9月企業短期和中長期新增貸款均高於近三年均值;另外,1~9月國內新增貸款同比多增1.58萬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9月份居民短期和中長期新增貸款改善,同比多增,反映國內居民消費信心明顯回暖,樓市預期改善,樓市需求在逐步復甦。”周茂華稱。

M2、M1增速雙雙回落

9月末,M2、M1同比分別增長10.3%、2.1%,分別較上月末低0.3個、0.1個百分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年初以來M2、M1增速持續走低,其中M2已創2022年4月來新低,M1增速創去年3月以來新低。

溫彬表示,9月信貸投放景氣度較高,信貸派生效應仍強,社融具有韌性,對M2數據有所支撐;但政府債發行加速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M2,疊加去年基數相對偏高,M2增速較前值繼續回落。

周茂華指出,9月M2同比回落,主要受到企業和非銀金融機構存款匯率及財政存款增加的影響;但9月M2同比增速略高於名義GDP(國民生產總值)增速,顯示國內貨幣環境繼續保持適度寬鬆。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指出,9月,M1回落0.1個百分點至2.1%,其中,M0同比回升1.2個百分點,單位活期存款回落0.4個百分點、企業活化動力有待進一步增強。M2同比回落0.3個百分點至10.3%,分項中,居民存款同比多增超1400億元,企業、非銀存款同比減少5600億元和3840億元左右,財政存款同比少減超2670億元、指向財政支出有待進一步加力。

新增社融同比多5638億

社融方面,2023年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爲29.3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41萬億元。9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爲4.1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5638億元。

具體來看,前三季度,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依舊是貢獻社融增長的主力,同比多增1.55萬億元;委託貸款增加1057億元,同比少增2241億元;信託貸款同比多增5453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同比多增3309億元;企業債券淨融資同比少6128億元;政府債券淨融資同比多462億元。

溫彬表示,9月新增社融4.1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5638億元,增速持平於9%,政府債供給放量和表內信貸復甦仍爲新增社融主力。

周茂華認爲,9月新增社融同比多增,超預期。從結構看,主要是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強勁表現帶動;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基本持穩。主要是9月國內地方專項債發行節奏明顯加快,以及表外融資有所恢復,一定程度反映部分企業流動資金需求增加等。

展望未來,周茂華指出,接下來,國內有望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薄弱環節的支持,除加大對重點基建、製造業、綠色發展、科創企業等領域支持力度外,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基礎設施、保障房等領域信貸需求增長預計也會比較迅速;另一方面,居民和企業信心回暖,房地產企穩復甦,有望帶動信貸需求回暖。

趙偉認爲,伴隨穩增長落地效果持續顯現、地產政策“組合拳”階段性見效,經濟有望加快修復、內生動能增強。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