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許盈

日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佈了截至2023年四季度的基金銷售機構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

數據顯示,2023年四季度券商渠道權益類基金保有量首次超越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成爲僅次於銀行的第二大基金銷售渠道。對比2022年四季度數據,2023年在全市場權益類公募基金銷售規模縮水的情況下,券商渠道無論是絕對保有規模還是市佔率均實現逆勢增長。

其中,申萬宏源成爲基金銷售領域2023年最大一匹黑馬,權益類基金保有規模實現155%的同比增長,連追11名進入頭部基金銷售機構序列。

券商渠道增逾13%

從整體情況來看,2023年四季度,排名前100的基金銷售機構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以下簡稱“權益類基金”)保有規模合計50178億元,同比下降11.23%;前100家基金銷售機構的非貨幣市場公募基金(以下簡稱“非貨基金”)保有規模達85453億元,同比增長6.71%。

分渠道來看,2023年度銀行渠道基金銷售市佔率持續下降、券商渠道顯著上升的趨勢依然顯著。券商渠道也在2023年四季度,權益類基金保有量首次超越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成爲僅次於銀行的第二大銷售渠道。

具體來看,截至2023年四季度,共有54家券商躋身基金銷售百強榜,相比2022年同期增加1家;54家券商合計權益類基金保有規模14256億元,在全市場權益類基金保有規模下降的情況下逆勢增長13.41%,市佔率也大幅提升,由2022年四季度的22.2%增長至2023年四季度的28.4%。

共有24家銀行進入基金銷售百強榜,相比2022年同期減少2家。這24家銀行合計權益類基金保有規模22927億元,同比下降20.58%,市佔率也由2022年四季度的51%降至2023年四季度的45.7%。第三方及其他機構則有22家進入百強榜,比2022年同期增加1家,權益類基金保有規模合計12995億元,同比下降13.87%,市佔率則由2022年四季度的26.7%微降至25.9%。

在非貨基金保有規模方面,券商、第三方機構保持強勢增長,銀行則微降。截至2023年四季度,24家百強銀行合計非貨基金保有規模達38293億元,同比下降1.63%;54家券商合計保有規模達17394億元,同比增長20.98%;22家第三方及其他機構合計保有規模爲29766億元,同比增長11.18%。

八成券商權益基金銷售

保有規模逆勢增長

2023年,受益於券商在場內基金及權益產品銷售上的相對優勢,券商渠道在市場權益基金保有規模整體縮水的情況下,實現逆勢增長。

從權益基金銷售百強名單來看,2023年四季度共有54家券商入圍。相比2022年四季度的名單,中金公司、東海證券、華林證券、財信證券、天風證券新進百強名單,而國新證券、渤海證券、國都證券、江海證券則從百強榜消失。

從具體排名來看,權益類公募基金方面,共有27家券商保有規模超百億元。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分別以1469億元、1345億元的保有規模摘得狀元、榜眼,也是市場權益類基金保有規模超千億元的兩家券商。申萬宏源、廣發證券分別以867億元、855億元摘得第3、第4;其後是招商證券(793億元)、中信建投(701億元)、中國銀河(656億元)、平安證券(61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度申萬宏源是基金銷售領域最大的一匹黑馬,排名連追11名進入頭部基金銷售機構之列。2022年四季度,申萬宏源以340億元的權益類基金保有規模在券商中排名第14位。而到了2023年四季度,申萬宏源權益類基金保有規模已高達867億元,同比增長155%,排名也逆襲至證券業第3,在全渠道中排名第12。

2023年,近八成券商權益基金銷售保有規模實現增長。除申萬宏源外,華寶證券以67%的同比增幅在券商中表現亮眼,最新規模達154億元,排名從證券業第28名升至24名。

多數券商非貨基金

保有規模實現正增長

在非貨基金保有規模方面,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廣發證券獲得前三,保有規模分別爲1902億元、1597億元、1094億元。申萬宏源、招商證券分別以993億元、949億元的規模排名第4、第5。排名第6至第8的則是中信建投、國泰君安、中國銀河。

值得一提的是,在有可比數據的券商中,幾乎所有券商的非貨基金保有規模都實現了同比增長。僅光大證券、國元證券2家券商同比下滑,非貨基金規模分別下滑約5.6%、13%。

共有17家券商非貨基金保有規模增長超20%。增長最快的是申萬宏源,同比增長近136%;其次是國金證券,同比增長約87%;山西證券、東方財富證券、財通證券也分別同比增長了約62%、52%、4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