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4月15至4月21日是第30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今年宣傳週主題是“綜合施策 科學防癌”。近日,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張培彤做客人民好醫生客戶端,圍繞“中醫藥助力腫瘤防治”進行交流分享。他認爲,在腫瘤診療創新及臨牀實踐中,要促進中西醫結合創新,發揮中醫藥獨特作用,實現“1+1>2”的防治效果,更好地造福患者。

張培彤說,從中醫角度分析,腫瘤發病機制分爲內因和外因。其中內因主要包括血瘀、痰溼、氣滯、毒、熱等;外因則有許多,例如吸菸、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以及環境污染等因素。針對腫瘤防治,中醫主張因人而異,對症下藥、辨證論治,要根據患者的發病原因、自身體質、腫瘤進展等制定個性化的診療方案。

《健康中國行動—癌症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中提出,促進中西醫結合創新,發揮中醫藥獨特作用。張培彤認爲,中西醫在治療腫瘤方面是殊途同歸、相輔相成的關係,目的都是爲了讓患者受益。

“西醫治療好比是與腫瘤‘硬碰硬’,以手術、化療、放療爲主,包括髮展很快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中醫治療講求‘以柔克剛’‘以人爲本’,通過整體的人體調節,糾正腫瘤導致的功能性和器質性紊亂。”張培彤說,“在腫瘤的治療上,中西醫各有所長,可以優勢互補。例如,可以通過中醫治療減輕放療、化療、靶向治療等帶來的毒副反應,增強西醫療效。中西醫結合,還能夠減輕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存。另外,中醫在預防或減緩腫瘤復發、轉移方面也能夠發揮積極作用。中醫藥參與的綜合治療,患者將會有更好的預後,實現高質量的長期生存。”

中醫藥有許多的經典名方,加強古典醫籍精華的梳理和挖掘,促進中藥新藥研發和診療創新,能夠更好地助力腫瘤防治。張培彤認爲,挖掘中醫醫學寶庫,應該做到去僞存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根據腫瘤的分類、症狀、表象、診療方法和方藥等,通過“抽絲剝繭”把中醫醫學文獻做系統性總結梳理,並結合現代醫學進行臨牀驗證和診療創新。與此同時,也要更加註重培養中西醫結合人才,加強中醫藥基礎學科研究,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理論與實操並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