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雙碳”目標過程中,大力發展綠色產業是各方共識。與此同時,推進“非綠”產業低碳轉型發展必不可少。

轉型金融服務於高碳行業低碳轉型,有助於推動綠色產業和綠色項目在經濟活動中佔比不斷提高。近段時間,轉型金融領域已有不少具體實踐落地,但仍面臨產品規模較小、標準仍待建立、激勵機制有待完善等發展難點堵點。

專家建議,從加快制定相關標準、更好發揮政策性工具作用等方面着手優化政策體系,支持轉型金融各參與方繼續開展有益探索。

地方先行先試

區別於綠色金融,轉型金融重點服務具有顯著碳減排效益的產業和項目,爲高排放或難以減排領域的低碳轉型提供合理必要的資金支持。轉型金融不僅是加強金融服務、支持可持續發展的新方向與新議題,也是高碳行業轉型升級乃至整體經濟結構優化的“穩定器”。

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近期,轉型金融領域迎來新進展。3月29日,河鋼-中行綠色轉型金融聯盟在石家莊成立。該聯盟將探索開發轉型金融產品、統一轉型金融評價體系、豐富轉型金融服務場景,通過助力“綠色河鋼”建設,逐步建立轉型金融支持河北鋼鐵綠色轉型的良性生態圈。

通過該創新服務模式,中國銀行河北省分行已順利完成河鋼集團首筆轉型金融產品審批工作,將有力支撐河鋼集團加快可持續發展、實現碳減排目標。

除此之外,近期,交通銀行成功落地全國首筆水上運輸業轉型金融貸款,爲中遠海運集團所屬中遠海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投放了7.5億元轉型金融貸款,推動水上運輸業低碳轉型;中國銀行浙江省分行成功落地首筆標準化轉型貸款,爲某化工企業提供1億元貸款支持……

在商業銀行積極探索轉型金融實踐的背後離不開各地加快謀劃頂層設計,構建轉型金融制度標準。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湖州、重慶、天津、上海、河北五地出臺了地方轉型金融目錄或標準,爲轉型金融各參與方開展工作提供了理論依據。”遠東資信研究院研究員陳浩川介紹,金融機構及地方金融組織可按照目錄,識別轉型主體及轉型活動,提供轉型金融產品或服務,有效避免“假轉型”風險。

作爲助力產業降碳和節能的“金鑰匙”,地方轉型金融目錄或標準在鋼鐵、紡織業等傳統高碳行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前期,人民銀行河北省分行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河北省鋼鐵行業轉型金融工作指引(2023—2024年版)》,這也是全國首個定位於鋼鐵行業的轉型金融指導文件,確定了企業獲得轉型金融支持需要具備的條件,包括企業要有整體轉型方案、有降碳等相關投資計劃、願意進行環境信息披露等。

除鋼鐵行業外,近日,由人民銀行湖州市分行、湖州市金融學會發起編制的《紡織行業轉型金融支持經濟活動目錄》正式發佈,梳理形成推動企業低碳轉型及高質量發展的先進技術路徑68項,爲降低紡織企業及金融機構對轉型活動的識別成本、精準實施轉型金融方案夯實了基礎。

此外,去年12月,上海市印發《上海市轉型金融目錄(試行)》,將水上運輸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石油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製造業、汽車製造業和航空運輸業等六大行業納入首批上海轉型金融目錄支持行業。

堵點難點待打通

儘管轉型金融項目逐漸增多,但相比綠色金融創新“遍地開花”,項目落地情況還有待改善。不少專家直言,轉型金融的研究和實踐都還處於初級階段,產品和規模相對有限。

從產品端看,上海國家金融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當前綠色金融產品主要集中在綠色信貸與綠色債券,綠色金融產品供求的結構性矛盾還較爲突出,在引導企業轉變生產方式、注重環境保護方面的作用還未充分發揮。從該角度看,推動轉型金融深入發展,做好轉型金融與綠色金融銜接,是未來一項重要工作。

“高碳行業企業實現低碳轉型對經濟整體有序綠色轉型具有重要影響,但目前轉型活動尚未得到充分的金融支持。”陳浩川介紹,我國綠色債券市場規模穩步擴大,截至2024年3月末,我國債券市場共有1712只綠色債券存續,合計債券餘額19324.01億元。然而,專項支持高碳行業企業低碳轉型的轉型債券僅有169只、1571.51億元存續,存續餘額僅爲綠色債券存續餘額約8%。

也有銀行業內人士提到,許多尚不符合綠色標準的高排放主體難以獲得融資以支持其低碳轉型。當前,金融體系對非綠色行業和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的意願有所降低,如何有效識別具有意願、技術和能力實現綠色轉型發展的主體,是金融機構面臨的一大難題。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認爲,轉型是一個過程,若沒有可靠、科學的轉型計劃,做轉型金融可能出現“假轉型”“洗綠”風險。部分銀行尚未構建起轉型金融的框架和流程,主要原因是缺少轉型金融標準。

“需建立轉型金融的框架和體系,其中應包含界定標準、披露要求、轉型計劃等。此外,銀行還需有一套准入要求,以此決定哪些企業可以接受轉型金融服務。”馬駿認爲。

此外,激勵約束機制也有待完善。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日前發佈的報告認爲,目前金融支持經濟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更多侷限於綠色金融領域,缺乏轉型金融領域完善的協同機制與激勵政策,如優惠融資、擔保、貼息、對轉型金融工具的認證補貼、政府基金的投資、優惠稅率、政府採購、行業政策等,導致金融機構和企業無法享受到轉型金融相關的激勵措施,減少了其參與轉型金融的積極性。

協調推進轉型金融發展

業內專家建議,從加快制定轉型金融標準、更多發揮政策性工具、獲得更多規範數據支撐等方面着手,協調推進轉型金融發展。

當前,我國綠色金融領域標準日趨完善,但國家層面的轉型金融標準一直有待推出,加快研究制定全國性轉型金融標準是當前各方關注的重點。人民銀行等多部門近期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研究制定轉型金融標準,將符合條件的工業綠色發展項目等納入支持範圍,明確轉型活動目錄、披露要求、產品體系和激勵機制等核心要素。

“在推動轉型金融發展過程中,需要從國家層面制定頂層設計,明確轉型金融的定義和相關政策支持的領域。同時,明確轉型金融中涉及的具體行業,以及行業技術和工藝等相關標準。”普華永道中國區域經濟及金融業主管合夥人張立鈞說。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黨委書記霍穎勵建議,從國家層面確立轉型金融標準,明確轉型金融所支持的行業或項目的識別標準、轉型資金用途、轉型路徑、轉型所需時間、信息披露、效果評估等,爲碳密集行業低碳轉型活動等提供政策支持。

在激勵約束機制方面,前期,碳減排支持工具等政策工具的定向支持作用有效發揮,業內人士建議更好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發佈的報告建議,金融管理部門可設置支持轉型金融定向專項再貸款,給予信貸投放符合要求的商業銀行,提供低成本的長期資金,資金規模與商業銀行支持低碳轉型的信貸佔比掛鉤,資金利率與支持低碳轉型的信貸規模掛鉤。

馬駿也認爲,未來應該有相關金融工具支持轉型金融。在轉型金融有了標準和轉型計劃後,是否能有“便宜”的資金也是配套訴求之一。比如,可研究推出用於支持轉型金融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等。

在金融機構層面,專家認爲,擁有大量規範的數據支撐是進一步推動轉型金融的基礎。張立鈞表示,金融機構需要儘快建立碳排放監測覈算、報告、覈查體系(MRV),並在垂類行業中建立符合自身特點的數據產品。在當前傳統產業經歷快速調整階段,對於金融機構而言,既要考慮如何從商業角度推動轉型金融發展,又要在支持綠色發展的同時確保能源、數據等安全,並且做到經濟可持續。

綠色金融60人論壇首席經濟學家張俊傑建議,金融機構應建立有效的環境和氣候風險評估框架,以瞭解與特定行業或企業相關的碳排放和環境風險;金融機構可以要求借款企業提供詳細的環境和碳排放數據,以便監測其轉型進展。另外,金融機構可以聘請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對企業的低碳轉型計劃進行審計、評估和驗證,也應建立持續監測體系,以跟蹤企業的轉型進展並提供反饋和建議,幫助企業改進轉型計劃。

此外,從產品端來看,除轉型金融貸款外,轉型類債券也有較大發展空間。興業碳金融研究院綠色金融高級研究員方琦認爲,當前國際社會已就轉型金融框架達成初步共識,國際轉型金融標準在持續更新,人民銀行也已組織煤電、鋼鐵、建築建材、農業等重點領域轉型金融標準的制定工作,待時機成熟時發佈,未來隨着國內外轉型金融標準的陸續出臺完善,轉型類債券也將迎來更大發展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