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即公元626年7月2日,大唐太子李建成正在朝太極宮走去!剛剛走到北宮門,就聽到一陣蕭殺的馬蹄聲,一羣人頂盔貫甲飛馳而來!

難道有人造反?李建成驚疑不定!突然間,一支利箭撕裂空氣,正好射入了李建成的咽喉。恍惚間,他看到自己的親弟弟李世民持弓冷笑……

大唐歷史上最爲慘烈的“玄武門之變”拉開了帷幕!

玄武門之變,固然成就了一代明君李世民,然而他對李氏父子的傷害,遠比大多數人想得更嚴重,是唐一朝極其避諱的一次慘事。

毫無疑問,李建成是個合格的太子,從身份上講,他是嫡長子,從品德上講,並沒有值得指摘的過失,從政績來看,他辦事得力,臣屬皆服,可他最終還是輸給了自己的親弟弟。

那麼,李建成到底輸在哪裏?造成這這一事件的背後操手又是誰?當我們一一理清其中的脈絡時,就會發現輸的不僅僅是李建成、李元吉,更是李淵這個開國皇帝!

李淵纔是李世民最大的對手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劍指太子李建成,順手除掉了李元吉,讓自己成爲大唐帝國唯一的繼承人。而李建成除了一個太子的身份,卻一無所有,它所有的一切都是李淵給他的。

李淵立李建成爲太子,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講都沒有問題,但是李淵除了給他一個太子身份,卻沒有給他兵權。李建成的手既無重兵,亦無能征善戰之將!這是造成李建成敗亡的主要原因。

唐國公李淵並不是白手起家,他出身北周關隴貴族,其祖李虎爲北周柱國,姨媽貴爲大隋皇后,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李淵從小就學會了權謀之術,手腕玩得爐火純青。它成爲皇帝之後,把權謀之術用得淋漓盡致!

作爲一個帝王來講,最擔心的就是有人威脅它的帝位權力,即便是兒子、大臣在他眼裏都是潛在的對手,不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是不會交出手中的權力的,歷史上有幾個在世退位的太上皇?

儘管李淵立了李建成爲太子,卻又擔心太子勢力過大,並沒有讓李建成掌握軍權,大唐帝國的大部分軍權都在李世民手中,大唐的猛將良將也盡在李世民麾下,這是李建成敗亡的主要原因,但根子在李淵身上!

玩弄手腕並無不可,但如果掌握不好力度,必然造成一方獨大。李淵給了李建成名份,卻不給兵權;給了李世民兵權,卻不給他太子之位,很顯然這是讓兩人相互牽制、相互制衡,這樣李淵的帝位就穩如泰山了!

但是,如果站在李淵的角度來想,他身體康健、精力充沛,再幹個十年八年不成問題,他有自信在這十餘年的時間裏掌控整個局勢,有充分的時間來處理這個問題,沒想到事態卻向他所不願意看到的方向發展,最終自己也被逼退位!

太子李建成的悲哀

李建成是含着金鑰匙出生的,如果隋朝治世平安、大統不斷,那麼他就是世襲的唐國公。李淵自晉陽起兵後,四海漸漸一統,唐帝國初具雛形,那麼他就是欽定的接班人,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李世民憑什麼和他爭?

然而李淵卻改了玩法,把李建成逼到了絕路上,身爲太子,卻手中無兵,作爲繼承人,百官卻只認李淵,弟弟沒有太子之位,卻掌握着唐朝大部分的兵力,李建成這太子當得實在憋屈。

對李建成造成最大打擊的就是李淵,在立了太子之後,他又允許李世民開天策將軍府。開府是什麼意思?就是能夠公開、合理地擁有臣屬,能夠組建自己麾下的人才班子。李世民雖無太子之名,卻有太子之實。

李建成並非懦弱無能之輩,它的軍事才華一樣出色,跟着李淵南征北戰,參與過許多重要的戰役,但自從被立爲太子之後,李建成再也沒有參與過大型的戰役,所有難打的仗都交給了李世民,這不是明擺着壯大李世民力量嗎?

在長期的對外作戰中,李世手下積累了一大批武將文臣,文臣有杜如晦、房玄齡、于志寧、蘇世長、劉孝孫、褚亮等,武將有尉遲敬德、段志玄、程知節、李靖、李世績、李孝恭、程咬金、秦叔寶、侯君集、長孫無忌、張公謹等,他們哪一個不是當世的豪傑和出色的謀臣?

李世民很好的抓住了發展壯大的機會,不僅在軍中積累了聲望人脈,更讓一大批豪傑聚集到他的麾下,可以說大唐大部軍力和能臣都是天策府所屬,爲李世發發動玄武門之變提供了雄厚的基礎,也催生了他的野心。

假如李淵立李建成爲太子之後,對他不遺餘力地培養,多予權力,讓李建成在軍中和大臣中有自己的班子,掌控軍政,李世民還會有野心和想法嗎?只怕也得老老實實當個安樂王爺!

立太子的是李淵,爲太子樹立一個強大對手的也是李淵,偏偏李淵對自己有迷之自信,卻沒有看到天策府日益龐大的陰影已經籠罩在大唐的上空!

李建成與李淵的敗亡

秦王李世民的勢力日益龐大,在繼承人的問題上實際已經影響到了大唐的穩定,朝中有識之士已經看到了其中的嚴重性。李淵未必沒有看到這個問題,這時候的秦王兵強馬壯、文武濟濟,反而不太好下手了。

但是,李淵卻缺少了臨機絕斷的勇氣,如果他以雷霆手段拿下李世民,天策府必然風流雲散,便是如房玄齡、杜如晦這樣的謀臣,又能翻得起什麼浪花?如遲敬德、段志玄、程知節能有造反的勇氣嗎?

李建成缺少了政治決斷。當太子位之爭到了白熱化的時候,就應該痛下決心,至少要說服李淵,把兵權拿到手中,除掉秦王的羽翼。如果不成,那就要殺掉李世民,消除最大的競爭對手,這中間沒有任何可以調和的餘地,可惜李建成有那麼多機會,卻因爲心慈手軟錯過了。

李世民的手下的文臣武將,已經結成了個龐大的利益共同體,他們的身上,已經被打下了天策府的烙印。李建成一登基,他們將一切成空,此前的一切努力將化爲烏有。即使是李世民沒有野心,也會在他們的推動下發動玄武門之變,根本沒有迴旋的餘地。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皇宮固然生變,但從全國範圍來看,並沒有造成太大的波瀾,而那些中立的武將和各地掌兵的將軍,在經歷了短暫的驚諤之後,立刻向李世民效忠。很顯然,李世民的個人威望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

李淵和李建成,最爲致命的一點是沒有認識到軍權的重要性,這纔是導致他們最終失敗的直接原因。而從個人武力上來講,李世民顯然也要比建成更爲出色,他射出第一箭時,就已經決定了誰是此次事變的勝利者,以有心算無心,李世民決定發動時,實際上已經勝利了,剩下的只不過是順勢而爲罷了。

玄武門之變的成功,還取決於李世民集團算無遺策的謀劃,這一戰的關鍵之處就在於玄武門一戰,只要幹掉李建成、李元吉,大事可定,即使是李淵有翻盤的力量,他會殺掉自己的兒子嗎?他捨得把大唐的江山拱手讓給外姓嗎?

玄武門之變發動時,李世民做了周密的部署,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將李淵控制住。我們無從得知他具體的部署細節,因爲李淵在得到消息時,採取了隨遇而安的態度。兒子大了,管不住了,就隨他去吧,反正李世民也是自己的兒子嘛!

總結:李建成敗給李世民並不冤枉,除了李世民勢力龐大外,他的心性也是建成無法相比的,下手之狠之暴烈,根本不給建成任何翻盤的機會,一動而定,天下在手!

李世民固然通過玄武門之變得以登基,成爲一代帝王,然而他終究和李淵一樣,同樣玩起了手腕,讓幾個兒子鬥得你死我活,朝堂上一片烏煙瘴氣,最終導致太子李承乾被廢,難道這裏面沒有李世民的原因嗎?

在這起事變中,我們關注的是李淵、李世民、李建成的生死相爭,可誰又會注意到站在角落裏的李元吉呢?我們永遠無法得知當時的李元吉在想什麼,但透過歷史的塵煙,我們既看到了人性的殘酷,又看到了命運的無情。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李世民終歸成爲一代明君,天下四海得以修養生息,貞觀之治拉開了帷幕!華夏史上又一個盛世即將來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