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靳博

5月1日,一台时尚洋气的崭新白色龙门架矗立在天津职业大学教师公寓的车位旁。“充电桩接地完好、指标灯、操作界面显示正常,漏电保护装置正常,没有其他异常……”在移动共享充电桩投运后,“时代楷模”“改革先锋”、天津电力心连心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张黎明进行了仔细检查。这是移动共享充电桩全面推广应用后,首次在天津市核心区落地。

“老小区普遍没有固定车位,在建设之初也没有考虑会有汽车充电桩这类大功率、大规模用电设备,存在油车占位、满电占位、‘飞线充电’等现象,影响邻里关系不说,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张黎明说,他率领创新团队根据实际情况,将已有的坦克链、龙门架等成熟的技术整合起来,因地制宜创新研发出更灵活、更高效的移动共享充电桩,彻底改变了以往“车找桩”的局面,避免了油车抢占充电车位问题,见缝插针地解决了老旧小区居民充电难问题。

建成于2013年的天津职业大学教师公寓,共有563户,拥有新能源汽车近90辆,但仅有的11台公共充电桩无法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在学校管理方和居民百姓的通力配合下,移动充电桩建设工程快速展开,很快完成建设和调试工作。“移动共享充电桩创新破解了充电难题,传统的‘车找桩’转变为‘桩找车’,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天津职业大学教师公寓物业经理刘德春评价。

如今,移动共享充电桩已经陆续在天津正义里、红霞里等20个小区推广应用,充电桩充电利用率提高4倍。“前期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帮许多老小区的居民实实在在解决了充电难问题。我们今年争取在天津市实现有效覆盖,加快推动“伞型”共享充电桩的研发,让更多群众受益。”张黎明表示。

数据显示,随着电动汽车快速发展,一季度我国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0.1%。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居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充分发挥电力“先行官”作用,围绕多场景提升居住区充电设施接电服务水平,目前已在全市运营充电站1694座,拥有充电桩12768台,形成城市核心区0.9千米、市区3千米、郊区5千米的充电服务圈。

相关文章